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近几年,商业银行把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作为银行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小企业信贷业务既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也是风险防范的难点。
  关键词 商业银行;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大力发展小企业金融业务,对于增加商业银行业务运行和发展的稳定性、积极调整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分散集中度风险、增强资产流动性意义重大。不过,小企业信贷业务既是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点,也是风险防范的难点。本文对小企业信贷资产的主要风险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防范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的措施。
  
  一、小企业信贷资产主要风险分析
  
  (一)宏观政策方面
  1.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大了信贷风险。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8年货币政策将从“适度从紧”转向“从紧”,严格控制货币供给总量和信贷投放节奏。随着信贷投放的收紧,旺盛的信贷需求同紧缩的信贷规模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加大小企业尤其是资金密集型小企业信贷风险。
  2.“财税组合拳”的相继出台对小企业影响较大。我国去年7月1日实施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发出了国家产业结构、出口商品结构调整的明确信号;国家对“两高一剩”、“两高一资”产业调控力度逐渐加大,节能减排政策日趋严格;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相关行业以及产品附加值、技术含量低的小企业产生较大影响。
  (二)社会机制和信用环境方面
  一是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律环境建设滞后。部分小企业信用和法制观念淡薄,诚信意识缺乏,存在恶意恶意逃债废银行债务现象,这种现象在小企业改制过程中表现尤甚。而我国征信体系还不完备,企业失信行为很难得到应有惩戒,银行胜诉后案件执行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信用担保机制与担保体系尚未健全。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担保方式单一,多以土地、房产、设备抵押为主,信用担保尤其是第三方担保机构担保所占比例极少。服务小企业的担保机构存在着数量少、规模小、担保能力弱、担保体系不健全、资本金补偿制度和风险补偿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三)小企业客户方面
  1.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一是部分小企业业主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决策能力,追求目标短期化,影响了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二是对员工专业培训力度不够,员工整体素质不高,制约了企业经营效益的进一步提高;三是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公司治理不完善,财务制度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造成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给信贷资产管理带来很大不利影响。
  2.综合竞争力不强,持续经营能力不足。一是部分小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单一、技术落后、环保难达标、抗风险能力弱,发展潜力不足;二是产业竞争力较弱,产业结构中三产增加值占非农产业比重偏低,而且第三产业以传统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行业为主,新兴服务业较少;三是市场竞争策略落后,不少企业依靠低成本、低价格、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的竞争策略拓展市场。
  二、防控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一)研究小企业客户发展规律,提高风险监控措施的针对性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企业调研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对小企业生命周期、行业特征、区域风险、科技含量、资本和担保实力、发展潜力等层面的分析研究,明确重点支持行业板块的风险点,提高防范信贷风险的主动性与预见性。
  (二)改进小企业信贷决策水平,确保新发放贷款质量
  一是依据各经营单位风险控制能力,做好差别化授权工作;二是建立完善小企业管理制度,让信贷决策者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证科学决策;三是培养高素质的小企业信贷管理人才,多渠道加强管理队伍能力的培养和建设,使之掌握小企业贷款风险要点。三是提高决策的科技含量,建立适应小企业风险管控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分析技术,促进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积极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
  1.主动调整信贷结构。信贷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消极退缩,要注重跟踪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信贷投入应侧重于那些处于成长阶段后期和成熟阶段前期的行业,优先向符合上级行政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向、产权明晰并已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优秀小企业和小股份制企业提供信贷支持;优先选择专业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创新能力强、资产负债率较低、有较强发展后劲和长期盈利能力的小企业。
  2.建立动态淘汰机制。商业银行应坚持“有进有退、进退结合、以退促进”的信贷投放原则,根据信用评级、风险分类、贷后检查、信贷压力测试等情况,定期对存量小企业客户进行分析评判、分类排队,对关键指标如销售收入、净利润、经营现金流等下降的客户,制定分阶段、分步骤、分产品的退出计划,可以考虑每年保持10%的退出比例,不断调整和优化小企业客户信贷结构。
  (四)完善信用风险监控手段,提高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
  1.建立和完善小企业客户信用风险评估体系。依据企业存续时间、经营者素质、经营状况、偿债能力、资信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指标,制定小企业信用评分体系,突出对小企业业主和主要股东个人以及小企业所处市场环境和信用环境的评价。
  2.切实做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不断提高贷款风险分类的真实性,进一步掌握信贷资产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症下药,不断健全内控机制;注重建立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强拨备计提管理,注重运用经济资本抵御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非预期损失,强化对小企业信贷资产风险的经营和控制。
  3.建立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预警平台、不良贷款报告、授信尽职、贷后检查制度等措施,有针对性地防范和控制风险。
  (五)强化对小企业客户的风险应对
  1.注重现场实地考察。不单纯依赖小企业财务报表,注重收集小企业的非财务信息,包括小企业及其业主或主要股东个人信用情况、家庭收支状况、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技术水平、市场前景等。
  2.严格审查财务报表。一方面要求提供经审计的财务报告,应特别关注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的客户,结合客户的报表内容,深入分析保留意见背后所包含的实质性内容和深层次趋势,从而发现风险;另一方面,通过信用评级软件系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分析判断其财务报表和盈利水平的真实性,充分揭示其财务风险。
  3.重视对现金流的分析。小企业客户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借款多以短期为主,要注重从企业现金流尤其是经营现金流分析判断客户短期偿债能力,把握其第一还款来源尤为重要。
  4.严格落实担保手续,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在加强对中小企业现金流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采用抵(质)押等方式落实第二还款来源,根据抵(质)押物所处区域、变现能力及企业信用等级审慎确定抵(质)押率。
  (六)金融创新提高风险控制能力
  1.探索新的担保方式。小企业客户规模小,资产少,落实优质的第三人担保也有难度,根据小企业的特点,可接受自然人提供的以财产和权利为抵押的担保,以及利用政府担保体系等增强担保能力;在法律许可范围内,建议积极探索无形资产(如专利)、应收帐款质押,动产抵质押,以及担保公司担保、联合担保等特定担保信贷业务。
  2.业务产品创新。商业银行应注重针对小企业信贷需求“急、少、频、短”的特点,创新业务产品。如建设银行小企业信贷产品“速贷通”,打破了银行信贷管理的“评级-授信-单笔”的传统信贷流程,对于信息不充分、难以进行评级授信或信用评级低的小企业,在严格落实有效抵押担保的前提下,即可提供信贷支持。
  3.加强定价管理,建立风险补偿机制。一是加强小企业贷款风险定价研究,通过科学测算违约率、损失率,综合考虑资本成本、客户综合贡献度及承受能力等来确定利率水平;二是改变粗放型贷款定价模式,避免“一类一率”的简单化做法,细化贷款定价方法,真正做到“一户一率”“一笔一率”;三是完善适合小企业特点的产品(服务)组合方案,通过产品(服务)组合提升客户价值回报,使收益覆盖风险。
  (七)建议加快小企业征信体系建设
  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的步伐,操作上可以人民银行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为基础,增加来自工商、税务、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公共信息,并将个人征信系统内的企业主个人信息通过一定方式进行链接,形成统一的小企业征信咨询平台。该体系要囊括企业各项基本情况,特别是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和信用情况,也应包括企业法人代表的资信情况。征信体系包括的信息应全面、及时和准确,不仅反映正面信息,也应披露负面信息,切实发挥社会信用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力,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01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