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形势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洪 亮
摘要;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乡镇等的建设也在日益增多,与此同时,在建设、使用及维护等方面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本文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相关知识,对市场导向下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随着我国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竞争步伐的加快,国内建筑市场的规范化进展也日益加快。经济竞争的激烈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建筑设计行业来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一、绿色建筑设计
1.建筑设计
从概念上讲,建筑设计是指建筑物建造之前,设计者依据建筑任务,对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出预想,拟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辅以图纸及文件的形式予以表达,以此作为建筑备料、施工等在建筑中相互配合及协作的依据。由以上定义可知,建筑设计是一项预见性的工作,大体上包含了收集资料、初定方案、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及设计详图等几个基本程序。
2.绿色建筑原型分析
原始的绿色建筑以“穴居…‘巢居”等形式存在,这种建筑形式如同蝼蚁的洞穴、鸟雀的窝巢一般完全的依附于自然、取材自然,是整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这种建筑体现了与自然的交流及融合,是生态环境的自然产物。因此,许多地方性的传统民居可以称为“绿色民居”,因其包含了朴素的绿色建筑思想,也就是绿色建筑的“原型。依据建筑材料的不同,传统的乡土民居可以分为石构民居、木构民居、竹构民居及土构民居等。
石构民居:古代原始人类石构民居的原型就是用石块围筑的火炉。世界各地为适应当地的气候及环境等自然条件而风格各异。如在气候干热的土耳其安那托利亚高原,许多房屋整个结构都没有屋顶,在炎热之夏,荫凉的庭院是做家务活动的场所;在法国北都布列塔尼的许多地方,以石墙为主体配以厚厚的茅草斜坡屋顶,保温隔热,冬暖夏凉。
木构民居:茂密的森林为木构民居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且木材易于加工,因而成为人类理想的建筑材料。北极的俄罗斯哈尔托夫,人们将作为仓贮的木屋高架在半空,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和防犯野兽的侵袭;在潮湿多雨的中国西南部,底部架空的木构建筑是防潮排涝、避免虫蛇侵挠的理想民居形式,并且,干栏建筑是对树形的直接模仿,体现出优良的抗震性能。
竹构民居:在竹木生长较为茂盛的热带雨林地区,木结构的支撑体系发展为以竹代木的民居形式。中国云南德宏、景颇、西双版纳一代的傣族民居属热带雨林竹楼形式,也是一种竹构干栏建筑一一整个房子架空,以利通风隔潮。夏威夷的棚户小屋以竹材为主体建筑材料,用高大的捆绑搭接,建成尖顶小屋,外铺草叶作屋顶和墙壁,防雨、遮阳通风性能良好。
土构民居:土构民居的主体材料是天然的生土,然后以土坯制作或夯土技术砌筑。中国福建省永定县的客家住宅是体量巨大的三至四层高的生土民居。土楼底层饲养牲畜,项层贮存粮食,中层是集体住宅,土楼的夯土外墙可达1米厚,创造了湿热地区生土建筑的良好效益。中国陕北窑洞是天然黄土中的穴居形式,亦属地下民居,冬暖夏凉,不破坏生态,不占用良田,是经济节能的建筑方式。
其他材料的民居:干旱的沙漠,为便于迁徒,游牧民族采用动物毛皮和少量木材搭建帐篷。北极因纽特人的冰屋,是圆球形的御寒的冰雪穴居形式,圆球形可以抵抗风力和减少外露的屋顶面积。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不仅在形式上,而且在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具有十分浓郁的地方色彩。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的进步,人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然环境所带来的生态效应,忽略了许多简单实用的建筑冷、热、干、湿等方面的问题的天然条件与方法,而不断的沉醉于对建筑风格、建筑形式的追逐中,结果导致对环境资源的极大浪费与破坏,这也是本文探讨绿色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
1.整体性原则
生态世界观中始终贯穿这样的主题:宇宙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整个宇宙包含在每一部分之中,部分与部分之间也是相互包含与贯通的。既然自然界是一个整体,人的思维要正确的反映、认识自然界就必须形成整体性的思维。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要求人们利用整体性的原则来处理日常的生活及工作中的事件。对于绿色建筑设计也是一样的,只有以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来反映自然界中许多分离单位,使之相互作用,紧密相关,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陆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质上是为了实现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要维持人类文明的持续性发展,就需要将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和谐统筹起来作为整体来考虑,认识到人类的经济及社会发展必须维持在资源及环境可承载的限制之内。绿色建筑所遵循的可持续性原则的基础是为保持生态过程及人类对资源环境的利用,最根本的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同发展。
3.反馈性原则
反馈调节是维持组织系统功能正常发挥的动力所在。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内,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系统稳定的动力,正反馈调节是促进系统变化的动力。如在市场导向下的企业就可以作为一个生态化的系统,最上层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董事长;中层有总经理;下层有各部门经理、主管。这些组织部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配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面对市场信息的千变万化,做出相应反映和调整。当供求关系发生改变时,企业就需要马上做出调整,研发市场上受欢迎的产品。
三、绿色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1.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中的重点
比较分析传统施工图设计中所考虑的施工因素,重点影响绿色建筑施工图设计的因素:首先,系统化。施工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准备施工运行、设备维修和竣工后施工场地的生态复原等。绿色施工要求从施工组织设计开始的施工全过程(全系统)都要贯彻绿色施工的原则,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施工企业、广大民众等达成绿色施工的共识,支持和监督绿色施工的实施;其次,信息化。绿色施工应采取的有效方法之一是信息化施工,这是一种依靠作业机械及施工现场等的动态参数进行动态的、实时的施工管理的绿色施工方式。信息化绿色管理是指运用传感器、电视摄像机、GPS系统等硬件及软件进行施工运行管理、机械管理、劳务管理,优选最适宜的匹配机种、机台数量并能实时调配,达到高效、低耗、环保的目标。
2.施工图设计中所需关注的绿色建筑管理方式
传统的建筑设计工作的管理方式缺乏对绿色因子及相应方面的关注及切实的执行,要达到“绿色建筑”状态就必须将绿色建筑的管理方式贯彻到以下活动中:材料的选择及其来源、用于运输及装修的能源消耗、建造房屋的过程、维持建筑转变所需要的能耗、建筑的维护过程、建筑对于供给、废物护理及其通讯方向的新技术的适应性、对建筑进行拆除和重组的可行程度等。要从根本上实现绿色建筑各阶段的节能问题,应当积极的做好如下两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引导各方建立有利于建筑节能的工作、合作机制,建立良好的社会节能环境。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是否能够做到“绿色”建筑,需要业主、物业管理方、用户三方共同协作,各方的实际利益角度加以引导才能使得节能工作有活力,尤其是业主、物业管理方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建立针对实际运行的建筑能耗评估办法、能耗参照标准。
3.建筑施工后的绿色建筑再设计
建筑物在建造后,也存在一些建筑再设计的问题,这也反映了建筑设计在整个的生命的周期中对绿色建筑所作出的回应,这一因素也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
(1)动态评估体系。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绿色建筑会以更加信息化的形式实现建筑施工后的自我运行状态,与绿色建筑研究中心的数据库保持在线的反馈功能,第一时间得到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2)绿色建筑的使用模式。建筑师应以绿色建筑设计作为使用方式的目标,通过绿色建筑的教育方式,使建筑使用者具有相应的素质及能力以使绿色设计在运行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力。
(3)绿色建筑生命循环与再利用。绿色建筑设计是对建筑系统的预期性设计,其将建筑的全过程看作一种与能量和物质材料支配相关的过程。绿色建筑设计以可持续性为基本原则,全面考虑其中的各种不利影响,将消除和减少这些负面影响作为建筑设计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减少及降低建筑物对环境及资源造成的浪费与破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6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