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新荣
摘要:预算管理是合理配置公共部门资产的基本手段,全面而科学的预算管理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事业单位作为非赢利性组织,预算管理是其最重要的管理方式,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事业单位应当克服相关缺陷,并对预算管理的相关措施进行改进,建立健全以责任中心为基础,效率最大化为评价标准,预算考核与责任中心经济利益挂钩的绩效预算管理模式。
关键词:预算管理;改进措施;责任中心与预算考核
一、引言
在我国,事业单位是地位相对比较特殊的部门与单位。这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不但代表政府承担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还在其它很多领域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经济建设。财政拨款预算内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预算外资金)和其他收入是构成行政事业单位经费的主要来源。’由于缺乏约束机制,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相对比较宽松,故此,事业单位未将严格的预算制度摆上议事日程。众所周知,合理的部门预算是行政事业单位完成工作计划需要的保证,它又是确保单位完成各项业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预算管理有助于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预算管理有助于控制财务收支的不平衡;最后预算管理有助于国家对宏观政策的引导。近年来预算管理有了较快发展,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近几年所了解的相关单位预算编制、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以期为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水平贡献一份个人的力量。
二、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1.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一预算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员工对预算管理的作用认识存在不足,加之预算编制本身也存在着不切合实际的问题,最终导致对预算管理产生了众多不必要的误解。同时,领导层所关注的重点不是预算管理的准确度的高低,而是本单位所编制的预算能否能为本单位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就导致为获取预算结果而编制预算,使得预算存在一些不科学和不切实际的地方。如此预算,又导致领导较少关注预算的执行情况。如此预算管理就很难体现其存在的意义
2.预算编制方法科学性不高
推进“零基预算”作为预算编制的方法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初衷。零基预算不是根据以往的基数来编制预算,而是根据本单位的职责、目标,以及政府下一年度的施政计划,在结合本单位的资源的基础上,区分项目的轻重缓急,重新编制本单位的预算。但是,目前众多预算单位仍坚持使用“基数预算”的老办法,“零基预算”难以落到实处。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并不高。
3.预算管理缺乏有效的控制机制
事业单位对预算执行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手段。就一般情况而言,财务部门是预算执行监督的主要部分,但财务部门又缺乏最高的权限来监督其他部门。由于在预算执行时缺乏部门之间的配合,这容易造成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产生不必要的矛盾。
4.预算编制时间短
目前,由于大多数单位的预算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完整、规范有序的预算审批程序。相关人员在编制项目预算时,往往对预算编制也缺乏足够的重视,预算编制通常为了应付上级报表,而且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编制预算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直接表现为预算编制时间仓促,编制预算程序简单,审批不严谨,程序缺乏规范化。短促的时间使得预算单位不能充分论证项目指标,预算编制的结果是缺乏足够可信性的。预算的编制都得不到实践上的根本保证,又何谈预算的质量。同时,这又促使单位选择比较简单的编制方法,这也是“零基预算法”得不到很好的执行,而“基数预算法”仍然盛行的主要原因。
5.预算管理编制的人员配备与素质难以满足编制要求
就现状而言,财务部门几乎成为编制财务预算的唯一部门。由于领导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本单位的预算机构形同虚设,与此同时,人员的配备不足,相关人员的素质也难以满足编制高质量预算的要求。人员配备与素质不能更好的满足预算的编制,又导致预算编制质量的低下。预算编制质量的低下,又会招致领导的埋怨。这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难以提高预算编制水平
三、我国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进措施
1.建立预算管理组织体系及财务预算管理制度是事业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前提
为顺利地进行预算管理,保证预算管理效果,事业单位首先应建立各级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健全从预测、决策到执行、监督,考核,按各级责任层次划分的责任制,做到权责明确,管理到位。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单位领导、负责本单位所有资金收支计划及预算的总体平衡、宏观协调、控制、考核和审批制度;二是财务部门负责财务预算的日常管理制度的起草修订及财务预算方案、结算报告的编制,财务预算的监督实施及执行情况的总结、考核、参与预算项目的验收;三是发挥审计部门的监督职责,参与单位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和评审;四是事业单位还应建立和完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使其形成相对独立运转的制度管理体系,以保证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
2.转变观念,提高相关人员对预算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其一,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和员工要意识到预算管理是本单位实现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是全面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预算管理不是对本单位的束缚,而是提供实现本单位职能的有效保障。其二,预算管理不是仅属于财务部门的一部分工作,它更应该成为一个关乎全单位管理水平高低的“系统工程”。如想取得预算管理的预期目的,就要求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这些都需要事业单位领导和员工意识观念的转变。只有在单位内部要树立强化预算管理理念,各部门共同参与加强预算管理的意识。预算管理才能真正的实现其作用。
3.切实执行“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
“零基预算”与“基数预算”相比,确实增大了编制预算的工作量,但是在诸多预算编制的方法中,它是一种更科学、更切合实际的编制方法。“基数预算法”容易产生“鞭打快牛”的可能。也就是说,哪一个部门严格执行预算,该单位在将来将会面临更为严格的预算约束。在编制预算时事业单位应该严格按照绩效原则要求,权衡收益与成本,体现“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的要求。
4.提高全员参与度,并加强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
事业单位预算是从下到上,再从上到下两个过程相结合,要关注各部门的协调性,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让全体工作人员都参与到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来。而目前,事业单位内部预算多数的做法是将己分配给本部门的资金在本部门各项活动之间做简单分配,而不去考虑部门内各项活动以及部门间各项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及系统运作所需求的资源,使资金在各活动之间的分配与整个工作系统不匹配,无法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全员参与度不够”这是目前事业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遇到的难题之一。
5.建立以责任中心为基础的预算考核机制
责任中心是承担一定责任,并享有一定权利的内部责任单位。责任中心的特征包括:(1)是一个责权利相结合的联合体;(2)具有承担预算责任的条件;(3)责任和权利是可以控制的;(4)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和资金收支活动;(5)便于进行责任会计核算。责任中心可以是事业单位中某一个部门或单位,也可以是事业单位内部具有相同或相似职能的几个部门或单位的横向联合体,或者是承担某一任务的几个部门或单位的纵向联合体,这种联合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临时的。根据事业单位管理层次的多少,责任中心可分为一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三级责任中心直至个人。以责任中心为基础进行绩效预算,有利于事业单位以责任为中心划分责任单位,强化事业单位部门管理和项目管理,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责任中心绩效预算管理强调对责任中心运行成本的精确估算和严格控制、对实施程序的仔细推算和谨慎遵守、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详细规定和认真评估,因此在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算目标方面有着独特的用武之地。可以说,实施高效的责任中心绩效预算管理,是适应环境变化、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我国事业单位自身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四、结束语
总之,为了加强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明确预算执行责任,事业单位必须着手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形成一套适应事业单位需要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4962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