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县域经济发展新跨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金桩

  近年来,镶黄旗紧紧围绕保护草原生态、推进经济转型的总体要求,坚持“夯实基础、保持增长、调整结构、做大总量”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综合经济实力和地区竞争力迅速提升,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盟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镶黄旗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紧围绕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两大主题,加大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经济建设步伐,经过连续几年的奋起追赶,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呈现出了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尤其是自2003年“蓝旗会议”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项目”总体要求和“城乡统筹、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大力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了“三大明显突破”和“三个有效提升”。2008年,镶黄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35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近12倍:地方财政总收入1.8亿元,较2003年增长了38倍:城乡居民收入也都超过了2007年全盟平均水平,达到11850元和4070元。
  (一)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突破
  为切实解决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直接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旗委、政府坚持“三化互动、基础先行”的思路,全面进行基础设施建设。5年累计完成投资13亿元。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全旗公路通车里程达730公里,新增黑色路面244公里。境内省道208线贯穿南北,黄白公路横贯东西。通信、供电事业发展迅猛,全旗已拥有110千伏输变电站2座,35千伏输变电站3座,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取得明显突破
  一直以来,旗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立足于“人口数量少、国土面积小、消费市场弱、资源禀赋差、地理位置偏”的基本旗情,确立了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经过几年的努力,使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基础薄弱、财源渠道不畅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扭转。一是工业成为支柱经济。5年来。积极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基地集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力度,努力摆脱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整合和淘汰了20多家小熔炼、小炼铁,改善了环保设施。按照“一园多区”的理念,规划了石油天然气、石材建材、畜产品加工和绒毛纺织业。以“双石”产业为龙头,工业经济保持了长周期、快增长。5年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131%,到2008年,全旗工业增加值达到11.58亿元,是2004年的37.8倍,工业占GDP比重达到63%,成为旗域经济支柱产业。二是畜牧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夯实。5年累计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7000多万元,围栏封育草场48万亩,建设奶牛养殖小区5个,开发种植高产饲草料基地4.1万亩,建设畜圈15万平方米,购置各类机械800台(套),牧民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按照“减羊增牛”的要求,坚持以草定畜,逐步提高基础母畜和适龄母畜的比重,加快牛羊改良及繁育基地建设,积极发展优质奶牛饲养、小畜经济杂交繁育和育肥业。大力推行“托牛所”、“德美羊两年三胎”、“公司+基地+牧户”等集约化养殖模式。集聚整合生产、流通、服务等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牧区22个专业协会、1107名会员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规避了牧民市场风险,加快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2008年全旗牲畜良改比重达到96%,牲畜头数由70万头只减少到51万头只,牧民人均纯收入却由2004年的1586元提高到2008年的4070元,2009年将提高到4900元。三是第三产业发展加快。坚持把新兴服务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就业机会、拉动消费增长的重点来抓。依托矿产资源,大力发展本地运输业:同时,立足二连口岸与天津港优势,做好“通疆达海”运输通道要塞文章,稳定第三方物流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园区。旅游经济稳步发展,2008年成功承办了“全盟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现场会”,展现了草原文化、民俗风情的特色和魅力。倡导区域合作、共同开发的理念,与二连和蓝旗联手,推广北京一黄旗一二连和呼市一黄旗一蓝旗休闲度假旅游,已有良好开端。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牧区信息化建设和政府电子政务走在全区前列,已成为国家牧区信息化建设试点地区。金融保险、会计事务、网络宽带等新兴服务业开始发展,服务经济的作用日益增强。2004年以来,第三产业年均增长40%。
  (三)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取得明显突破
  2004年,按照盟委、行署“两转双赢”发展思路,镶黄旗坚持“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一起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发展政绩和环保政绩一起考核,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发展”的方针,因地制宜,转变思路,开始用工业化的视角和手段研究解决生态建设与保护问题,对牧区人口布局、种养结构、养殖方式、产业化发展、资金使用方式进行调整,全力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禁牧休牧和舍饲养殖,加快牧区人口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通过“转人、减畜、增效”,实现草畜平衡,创造草原自我修复的条件。特别是发现和推广“联户经营”模式,使中小户牧民发展得到保障。实践证明,“联户经营”模式已成为破解超载放牧、更好落实“两转双赢”战略和“两项基本制度”的有效手段。5年来,累计转移牧区人口6821人,约占牧区总人口的41%:全旗有150万亩沙化退化草场得到恢复,75万亩京津风沙源得到了治理,植被覆盖率由10%提高到46%以上,初步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局面,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5年来,镶黄旗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立足本地实际。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从而实现了“三大明显提升”:
  (一)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升
  2004-2008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年均保持54.8%和41%以上的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区、全盟的位次有所前移。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多数高于全盟平均水平,经济增长方式已由过去单一靠投资拉动逐步向投资、消费协调拉动转变。
  (二)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坚持不懈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比例由2003年的40:25:35,调整为2008年的10:69:21。一产在GDP中的比重降低,但总量扩大,效益提高。二产主导地位突出,呈

现多元发展,产业层次由低端、短链条向高端、长链条演进。2004年二产增加值为5205万元,到2008年达到12.63亿元,翻了4番多。三产质量不断提高,服务业日渐繁荣,物流运输产业蒸蒸日上,文化和旅游事业呈现好的发展势头。
  (三)发展后劲明显提升
  5年多来,已累计完成投资36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10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依托特色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发展举措,“双石”产业基地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势头强劲。以“双石双增”带动,风电、畜产品加工等产业跟进战略初见实效,工业园区成为重要经济增长源。截至目前,人驻工业园区企业已达54家。巴音矿业、宁蒙石化、塔星石材、晨春实业、翔宇羊绒、戎立特纺织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华巍公司、北京新能源风电项目等正在规划建设当中。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石油和天然气产业、石材建材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畜产品加工产业“四轮”驱动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经济自主增长的机制和平台,基本实现自我发展的能力。
  
  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
  
  在各地竞相发展、不进则退的大环境中,镶黄旗提出了“艰苦奋斗、不甘落后、勇于奋起”的口号,在今后一个时期,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持经济增长的长周期,认真分析当前经济危机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把握国家拉动内需所蕴含的机遇,镶黄旗将继续坚持“夯实基础、保持增长、调整结构、做大总量”的方针,创新经济自主增长机制体制,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长期的根本要求,把建设石材、风电两大基地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把工业化、城镇化、畜牧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四化”互动作为指导方针,把实施石油天然气产业、石材建材产业、畜产品加工产业和风电能源产业“四轮”驱动作为工作方向,努力构建县域经济的稳定构架。2009年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亿元,增长20.0%(工业增加值14.5亿元,增长22.0%);第三产业增加值5亿元,增长2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增长33.2%。地方财政总收入2.2亿元,增长22.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50元,增长21.2%:牧民人均纯收入4900元,增长20.4%。
  如今,镶黄旗新一届领导班子带领全旗干部群众,在这片热土上描绘出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昂然走向了工业化、城镇化、畜牧业产业化和信息化的新型发展道路,使这颗镶嵌在祖国北疆的璀璨明珠,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075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