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龙天权
摘 要: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关注知识的创造与共享,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作为高校图书馆一种新型的组织管理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阐述了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分析了在图书馆管理过程中推行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并探讨了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 知识管理; 图书馆; 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250.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076-01
一、知识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美国《福布斯》杂志于1998年4月2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迎接知识经济”的文章,提出知识管理的概念。文章认为,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它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管理的实施与应用在于建立激励成员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设立知识主管培养组织创新能力和集体创造力。
知识管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而产生,涉及社会科学、技术和企业及各种组织等各方面。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关注知识的创造与共享。该理论用整体系统的理念来管理智力资本、组织的变革和知识的创造与共享,以便推动组织不断的完善和创新。
1.知识管理的基本特征
第一,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对隐性知识的管理以及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变化过程的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内容。第二,知识管理以知识和知识活动为核心,通过知识管理实现组织的各种管理职能。第三,知识管理其过程本身是知识的学习、应用、创新和传播的过程。第四,知识管理除了日常的信息管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对组织隐性知识的管理,即激发组织雇员贡献他们所积累的隐性知识,并实现共享。第五,知识和人共同构成知识管理对象的两个方面,因此从本质上说知识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
2.知识管理的重要作用
知识管理有着广泛的应用,涉及教育、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科学、脑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等诸多领域。它并不单纯是一种管理理论,而是涉及到从技术到管理再到哲学的多个层面。知识共享,知识交换,实现协作和智能决策是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
二、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服务单一,模式亟待创新
传统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缺乏必要的人员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这导致了不仅员工缺乏必要的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导致整个组织毫无活力,图书馆服务质量不尽人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也有待提高。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重心还停留在纸质的馆藏资源上,缺乏全方位、多功能的创新服务,馆际互借、馆际文献传递和资源共享水平较低。对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疏理、整合和导航更是空白。
2.管理落后,致竞争力不足
许多高校图书馆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有效的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靠经验管理在高校图书馆极为普遍,图书馆的人员管理还是靠领导和静态的制度管理,缺乏动态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馆藏管理多年来都是投入大收效小,重藏轻用,与科学管理中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效益管理严重脱节。
3.定位不清,专业人才匮乏
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习惯性认为图书馆工作强度低,技术含量低,专业要求低,“三低”的特点使得图书馆成为解决引进人才家属问题的方案之一。长此以往,图书馆的人事现状出现了人力资源匮乏,高级职称人才少,高学历人才少,复合型人才少,图书情报专业人才少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自身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如何降低人力资源使用成本、提高使用效率、优化人力资源变得迫切。
4.技术薄弱,存在共享障碍
许多图书馆物质技术基础薄弱,缺少有效的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薄弱的技术基础不能帮助人们跨越时间、空间和知识的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从而不能为有效地实现知识共享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管理层次多,信息传递速度慢,信息衰退或信息失真现象存在,多层管理使越级的知识传递几乎不可能实现;员工之间的竞争关系使知识共享处于表面化状态,内部各机构相互独立又相互制衡,员工定格在狭窄的范围内;知识流向单一,隐性知识的交流缺少正常、公开的渠道。
5.发展失衡,差距逐步拉大
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存在着区域分布失衡、文献资源分布失衡、区域发展失衡与经费支持发展失衡等问题。
三、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管理应对策略
1.进行知识创新管理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是种类似于仓储式的管理,是人对物即文献书籍的机械二分性管理,管理过程中,人和物处于二元对立状态,不利于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因此,要积极改变观念,改文献管理为知识管理,发挥人的能动性,进行知识创新。一般知识创新管理包括知识的理论创新管理、技能创新管与组织创新管理三个方面。理论创新管理是通过追踪国内外图书馆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丰富与发展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技术创新管理是对由与技术创新全过程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所构成的网络系统的管理。组织创新管理是通过优化图书馆的职能部门与工作流程,建立符合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5]在管理过程中,将这三方面进行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多维的知识管理体系,最终实现知识创新管理目标,建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量。
2.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有效的知识管理需要人员和技术的结合,知识分享和利用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知识管理系统是一个集成的多功能、多领域的综合系统,它能够支持所有主要的知识管理与处理活动,包括知识获取、知识组织、分类与理解、编辑与检索、传递与共享等。构建成功的知识管理系统涉及组织因素、流程因素和技术因素。组织因素包括管理哲学的调整,团队成员的相互作用,以及个人的责任等;流程因素包括对解决问题流程、决策程序和交流流程的改革;技术因素包括建立知识库系统并配备其它必备的支持技术。系统应该具有灵活、易用、开放、安全、友好的特点,以保证用户对知识的充分利用和馆内知识的流动速度。
3.建设共享知识文化
实施知识管理实际上要求图书馆培养一种文化,鼓励人们共享知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任何封闭的系统都不能长久存在。只有那些保持开放的,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才具有久远的生命力。因此,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其所拥有的知识作为一个系统,只有不断与外界保持畅通的交流,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知识经济时代,持技自珍的思想是十分要不得的。知识的共享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社会效益,同时使交流的双方获益。当然,共享并不排斥给予知识提供者一定程度的补偿,即要在激励系统的建设中充分体现和尊重知识的价值。但作为组织的整体来讲,通过共享,可以形成一个能够让知识自由流动的环境。
4.重建管理服务体系
为了适应知识管理的需要,高校图书馆应重新探讨其业务工作的构架和运作方式,打破传统图书馆业务条块分割的局限性,进行文献文件处理业务的重组,将传统作业中的图书、期刊等文献的采访、分类编目和典藏保管等,采取集中一次性作业流程,通过业务工作的网络化,使得文件的处理速度加快。实施读者服务业务的重组,将传统图书馆读者服务中的图书、期刊等文献的外借、阅览、导读、宣传等文献传递业务整合为一个新的业务部门。不仅要保持提供目录、借阅书籍为主的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而且要加强信息咨询业务的开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及国际互联网、光盘数据库、联机检索等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55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