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地区高职院校如何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白俊胜

  摘要:目前,我国西部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才能促进职业院校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关键词:高等 职业 人才 应用
  
  我国西部地区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实践。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但在强化技能训练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是先天条件不足,许多设备仪器陈旧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应用性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许多院校的基础是职业学校,但基础并不扎实。通常这类学校的资金来源有限,设备设施投入并不充裕,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投入一般要远远高于集约化程度较高的理论教学。对此,高职教育改革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更为突出,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必备的设备设施条件的投资不能满足要求,面临着诸多困难。
  二是实验、实训教学工作不到位。许多职业院校实验室、实训中心缺少有效的科学规划。缺乏统筹协调的理念与措施,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使设备设施不能很好地发挥其效益。
  三是对高职高专的评估、评价方法不适应,难以促进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征正确的评价体系,是一个单位部门的发展导向。现行的评价体系,在一些标准上不适于高职高专的良性发展,不利于离职院校培养特征的体现。
  四是在渠道与方法上缺乏创新。向国外学习。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职业教育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国家文化传统、社会观点、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味照搬与模仿往往造成“水土不服”。而采用以往的校内实验、校外实习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需求,一些校外实习如走过场,根本无法取得应有作用。
  对于以上存在的四点问题,尽管许多方面做了积极的努力,但效果并不明显。要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笔者认为:
  1.将不合理的评估机制彻底改变。高职教育如果没有政策法规的正确导向,是很难走出困境。或者说难以朝着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发展。因为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滞后的、是隐性的。如果不加以适时地引导,很有可能在办学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而这种引导往往体现在评估体系之中。现行的高职高专评估体系,虽然与普通本科高校评估有一些区别,应该说仍然不够完善,还不能完全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独有特点。理论研究性内容要求得多,职业技能应用性内容明显不足,在这方面,高职实践性还不如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性强。尤其在通过第一次合格评估后,再评估时原有评估体系应有较大的提升。比如一味追求高职学校的研究生、硕士生比例是无意义的,“双师型”教师应该是有积极的职业态度、较高的创业精神、敏锐的职业眼光,并有着丰富的组织职业教育的能力。在评价上,要看是否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经历,是否获得技术等级证书、技能鉴定考评员证书,以及从事专业实践的锻炼等。在教学组织上是否与行业企业生产结合,教学内容是否与职业资格认证衔接。如果告知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和大量经费投入到培养单纯的以理论性研究为侧重的研究生上,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高难以有突出的成效。
  2,改变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师资结构。一是在教师评聘条件标准上,应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不应套用普通高校本科的标准,也不是将奠标准降低一些,两者的培养方向不同,当然要有所区别。高职院校应有相应系列的职称评审委员会,结合自身的特点制订独立的评价体系。例如,对教师论文、科研的要求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应突出实践性、应用性。二是创造一个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良好环境,提供一些专业他的培训渠道,组织深入生产一线的专项活动,鼓励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进应用性科研课题的研究。甚至在特定的条件下,允许教师适当兼职,通过各种形式,使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同步,使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并行。
  3.资金筹措要多方位。加强技能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是要投资的,而且这种投资有时往往十分庞大,资金筹措应是多渠道的。国家、省、市、地区应有一笔专项资金、基金,专门用于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另外,行业学会应集申一些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投入一部分资金与高职院校联合培养急需的紧缺人才。高职院校积极参与社会职业培训,参与应用性课题研究,争取经费,增加对技能训练的投入。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比如,企业对教育的投资或赞助,可以抵税。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融资刨造条件,进一步促进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再如,校企合作产生的收入在税收上可享受优惠等。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的沟通渠道。这样做一是行业协会对自身行业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的发展通常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了解该行业的发展状况与潜在能力。二是行业协会的成员往往大多为本行业的专家和行家,他们最清楚行业的结构与组成,这对于课程的舍理设置至关重要。三是这些专家非常清楚自己行业的人才构成情况,尤其是技术人员的需求情况,可使办学单位适时地调整、更新、优化所设置的专业。四是许多协会往往是职业技能鉴定单位,通过交流,更加明确课程学习与职业技能鉴定如何衔接配套。五是通过协会的引导协调。建立一些更加有效的实训基地,使技能培养落到实处。真正突出高职教育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六是可以参与行业的一些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这种方式锻炼教师队伍,不断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七是教师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参加协会的学术研究活动,可以不断掌握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从而把握最新科技动态,扩大知识掌握的宽度与广度,有利于教学改革的深八开展,不断增加刨新教学的内涵。因此,加强高职院校与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系,是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渠道。
  5.提高高职院校实验室效能。许多学校花了很多资金建立了实验室,但使用率却不高,不能科学、有效、合理地利用已建的实验室或实训室。究其原因表现在:一是专业设置没有长期规划。结构不够合理。专业之间要有一定的衔接,一定的互补。例如,物流专业、电子商务、银行会计、报关与国际货运等,通过一个大的平台将实验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其实验设备设施可以互通互补。这样就可使实验设备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利用率大大提高。专业的设置一定要有规划性、系统性。二是实验室建设缺乏综合效益的考虑。实验室的使用要发挥多功能的作用,要注意教学与实用相结合,仪器、设备、软件的投八应尽可能地考虑实用的原则。这样所建立的实验室或实训基地,既可满足教学,又可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甚至还可以用于科研等。三是投资设备可以结合考虑对外培训、对外技能鉴定工作,这样做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效益,以便可以再投资,不断更新、改造、不断适应新技术的要求。四是注意资源的整合,避免多头支出,分散财力。一是注意校内整合,相关实验能合并的尽可能合并,实验室、实训室建设应考虑多功能、多用途;三是相关院校的实验设备的整合,相互补充,互通有无,这其中包括专业协调,设备资源协调,避免重复投资。
  现代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设备投资需要更好地规划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一些应用仪器与设备更新淘汰的速度越来越快,设备的技术寿命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验室建设中必须很好地规划和统筹安排。因为对于一些设备在自然寿命并没有丧失的情况下,丢之可惜,留之无用。这给设备的管理与发挥设备的使用效益带来了很大困难。在投资建设实验、实训室时,必须综合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技术上的先进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功能上的适用性。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把握好各个环节,做到先进与实用结合,使用与效益结合,使设备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而不致于造成浪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174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