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密切关注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作者对当前湖北省不同类型的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实地调查。共发放正式学生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3份。基于当前湖北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向、创业环境及创业素质等分析,发现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存在意识淡薄、创业目的不明确、实践经验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建议社会、政府、高校三位一体全方位的联动,给予创业服务平台以更强有力的调动、协调各种社会资源,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支持。
【关键词】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对策
中国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虽已成熟,但机制还不完善。在校大学生创业还很难突破经验能力、资金技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瓶颈。本文结合湖北省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发展对策。2010年湖北省应届毕业生中,研究生2.6万人,本科生14.8万人,高职高专毕业生18.2万人。湖北省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6%)。在校大学生创业无疑是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重要途径。同时,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创业状况呈梯状分布,湖北省地处中国中部,具有较好的分析代表性。
一、在校大学生的创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良好态势
1.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为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同时,在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自主创业方面,各大高校举办相当数量的创业活动,通过设立创业基金和创业实习等支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新突破。
2.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带动一大批人就业。在经商过程中,相当学生能够较好的处理好经商实践和学习的关系,有效激活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使许多新知识、新技术能够迅速地把大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从专业契合度看,有66%的大学生所选行业与自己的专业特长相关,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能吸纳了周边居民就业,帮助社会解决就业问题。
(二)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实际开展状况
1.创业意识淡薄。在调查的903名在校大学生中,表示会积极参与创业的大学生只是极少部分,大部分学生还只是持观望的态度。仅有17.5%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的态度相当积极,并对自身的创业前景持乐观态度,而50.5%的在校大学生持保守态度;22%的在校大学生表示会积极支持,但自己没有创业的想法;还有10%的学生明确表示没有创业的打算。想创业的人虽多,但是真正将想法落实于实践、投资自己梦想的人却很少。在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已经创业或者曾经创业的人占5.3%。而已经成功创业的不1.8%。
2.创业目的不明确,创业方向选择的依据不够理性。调查显示:纯粹是为了赚钱从而解决一定就业压力的占47%,创业是为了积累经验、为了有一种人生经历的占46.1%,创业是一时冲动,头脑发热的占6.2%,具有强烈的填补市场空白的愿望,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创业者只占0.7%。其创业的目的不是为了事业或毕业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而是为了一种经历,或是为了解决当前暂时经济紧张的一种手段。在涉及创业方向选择的依据时,市场需求被排在首位(占52.7%),其次是自己的兴趣为41.9%,37.4%的大学生选择了对某一行业的熟悉程度这一选项,而依据自己专业选择创业方向的仅占20.0%。大部分创业学生所从事的行业与自己所学专业无关,忽视技术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出专业特长。
3.实践经验不足,综合素质能力较弱。大学生身处校园,不能很好的了解市场规律和法则,创业过程中很多人只会“纸上谈兵”,无法把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所创办事业有机结合起来。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常常使得大学生创业者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遭遇到的失败却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同时又欠缺实际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各种理财能力,在真正处理事务的时候就显得手忙脚乱。大部分想创业的大学生还是很注重心理素质的,良好的心理素质被选择的比例(77.9%)很高,大部分人认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占58.8%,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在校大学生创业者在意志品质方面的能力如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果敢等不够,他们的实践能力、开拓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协调协作能力、风险承受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
4.资金缺口难以克服,经营范围技术含量偏低。据统计,美国大学生毕业以后有25%走上创业的道路,日本有15%的大学生创业,相比之下,中国大学毕业生中只有5%左右能够实现创业的愿望,资金的缺乏成了制约中国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的一个“拦路虎”。在集资方面又欠缺经验,大致来源于父母、朋友、亲戚或是创业者共同筹集和金融机构贷款,真正由政府提供的无息或低息贷款来创业的少之又少,导致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有65.3%的大学生选择合伙创业,39.1%的人选择独立创业,只有8.3%的人选择与家庭成员一起创业。对于创业选择的领域,更多的人选择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行业(占43.0%),选择软件、网络等高科技行业方向进行创业的仅占28.2%。技术创新能力十分薄弱,政策机制不够成熟,加剧了大学生创业者在市场立足难,创业成功难。
二、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分析
(一)社会环境对创业的影响
1.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氛围不浓。尽管国家对大学生创业在政策上有所倾斜,相对降低了创业的门槛,但对于一些实际的便利如创业资金的筹集方面还没有具体的政策。周围环境的态度(80%以上不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对在校大学生创业者也起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基础薄弱。当前中国经济不景气,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失业和生存压力,毫无实际经验和薄弱的经济来源无疑给自主创业雪上加霜。
(二)高校教育体制及氛围的影响
1.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教育理念落后。数年形成的思维习惯深刻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思维定势,而创业则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在此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难以跳出思维定势,这也是美国、日本等非应试教育体制下培养的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的根本所在。
2.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思路不够明确。目前的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创业持一种支持但不鼓励的态度,支持对象也主要集中在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同时,不少高校老师也认为最好是先择业再就业,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创业思路的产生。
3.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有效模式缺乏。高校对于创业教育还只是通过零散的活动组织,如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举行创业讲座等,内容有限且不具系统性。创业课程和创业培训教材的相对缺乏,对在校大学生创业又是一个极大的限制。
三、改善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现状的建议
(一)政府方面: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社会环境
政府可为大学生提供的创业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尚不成熟。在硬件环境方面,政府应对大学生创业重视并予以政策支持,梳理现有法律,对以知识成果出资的限制的修改,设立大学生创业单行法律。对大学生创业所需的小额贷款应适度降低门槛,尽可能的为大学生设立一些创业基金,畅通融资渠道。在软件环境方面,政府部门应加强服务意识,简化企业注册登记的程序,积极营造支持创业、鼓励创业、保护创业的社会舆论环境。
(二)高校方面: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
中国各大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绝大高校都没有正式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创业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在英国,至少45%的大学都开设有一门或多门创业教育课程。在美国,超过500家大学已设立了毕业生自主创业的课程。瑞典创业教育已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内容涵盖了从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中国各大高校有必要借鉴国外在创业课程设置与创业指导方面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区域经济发展与就业市场的具体情况,开设相关创业教育课程,如创业指导、创业心理和技能、财务管理、法律和税收等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个性化指导,帮助毕业生合理规划职业发展。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创业计划大赛,同时利用高校自身的知识与技术优势,吸引较多的投资者创办校企联合创业项目,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战演练机会。
(三)学生方面:慎重理性对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自主创业是职业选择中的一种,并非所有的在校大学生都适合创业。大学生应权衡自身各方面因素,认真考虑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创业要有足够理性的认识。主动参与创业的同时,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非常关键的。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学以致用,也要保持一定的充电状态,加强管理知识、商务、税务、投资、法律知识的学习,与时俱进,培养商业和竞争的敏感性,有意识培养创业所必需的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永良.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8).
[2]木志荣.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项目来源:湖北省大学生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0DXS076)。
作者简介:
黎飞燕(1988―),女,大学本科,现就读于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游晓舒(1989―),女,大学本科,现就读于襄樊学院经济与政法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2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