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途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当前,企业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还时常出现,从三鹿集团到瘦肉精事件,企业社会责任呼声日益高涨,企业却表现消极。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对消费者购买力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本文将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出发,结合当前中国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现状,分析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企业社会责任,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实施途径
企业在经济中的社会责任早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理论争论与实践的必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对此均显得相对滞后。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社会责任还是新生事物,我国不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然而近年来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严峻形势却与经济发展形势很不适应,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劳资冲突等这些社会矛盾,激起了公众要求企业必须承担社会责任的强烈呼声。三鹿奶粉事件的发生,说明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社会责任的缺失,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1.企业社会责任综述
1.1 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一直以来学者的定义各不相同,20世纪50年代Bowen发表了《商业人士的社会责任》一文,代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开始,由此,鲍恩被誉为“公司社会责任之父”。他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指的是商人有义务按照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和价值,制定政策、进行决策或采取行动,其商业行为会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利益,但他将责任主体限定为“商人”。
继Bowen之后,60年代后许多学者力求为企业社会责任界定出更严格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式定义虽经国内、外论坛多次讨论,却仍莫衷一是。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CSR理念: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节约资源等。
1.2 企业社会责任理论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一大重要贡献是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研究所(Standford Research Institute)于1963年提出的。利益相关者是指任何一个影响公司目标的完成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包括雇员、顾客、供应商、股东、银行、政府,以及能够帮助或损害公司的其他团体[1]。利益相关者理论包括一系列认为公司的管理者应对诸多利益相关者团体负有责任的观点[2]。到90年代,利益相关者理论已逐渐发展成熟并与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相结合,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利益相关者管理跟企业绩效呈正相关。
企业和社会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社会为企业提供发展经济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自然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秩序等外部条件。而企业作为社会重要的经济单元,为社会经济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不可估量。因此,企业和社会之间存在一种基本的约定――社会契约。[3]企业与社会的契约是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的综合。企业除了必须遵守显性契约,如法律、法规、行业守则等,还得重视和考虑到隐性契约的存在,否则就会导致错误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企业必须遵循企业和社会的这种约定。
2.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实施状况及原因
2.1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国内片面的将企业社会责任等同于企业捐赠或所做的公益事业,将企业社会责任看成是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竞争力,对企业社会责任只看到成本的一面,而没有认识到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面,这种观念是把社会责任完全推给政府和社会。
2005年中国《公司法》修改时,在第5条用一般性条款规定了企业社会责任。立法者期望通过宣示公司社会责任,解决在市场经济初期社会信用缺失、企业唯利是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7年12月29日颁布的《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也在第10条规定,中央企业要保护消费者权益,保证产品和服务的安全性,努力为社会提供优质安全健康的产品和服务。鉴于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社会性问题,200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也在第3条规定,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遗憾的是,我国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实在不容乐观,各种企业失德、侵害消费者权益的现象频频发生。安徽阜阳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瘦肉精事件、三鹿奶粉事件……这些频繁发生的事件暴露出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反映出我国企业总体上社会责任的缺失。”[4]
2.2 我国企业社会实施现状的成因分析
一是现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制度缺乏可操作性。企业社会责任条款因缺乏具体的权利、义务,责任内容难以发挥行为规则的功能。我国公司法规定社会责任,更多的是一种价值宣言,企业社会责任条款只表明了立法者的态度,未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和激励、监督机制。二是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传统理论与实务都认为,企业是典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因此,企业营利得到鼓励,而且许多企业经营者认为,承担社会责任必然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企业更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动力了。三是消费者缺乏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
3.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途径
3.1 企业应重视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企业应该把消费者视为衣食父母,及时按照消费者的需求调整经营思路和市场营销战略,注重在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同时,尽可能地向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实惠、便利和承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使消费者对企业及产品或者服务产生信心、增加信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等价交换和公平竞争,若消费者权益受到侵犯,假冒商品泛滥,不公平交易泛滥,竞争机制就不可能真正建立和发挥作用。履行对消费者的责任也是促进企业提高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不断更新的消费者需求,企业才不会被市场淘汰。
3.2 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有赖于构建可行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制度
建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制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状况会影响到消费者和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会获得政府、社会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但这需要建立信息披露制度。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利益相关者与企业在经营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建立起企业声誉机制和信用机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形式可以是单独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也可以是在企业年度公报、中期公报中披露社会责任履行状况。
建立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响应制度。推行企业社会责任,也还需要消费者的鼓励、约束与监督,即消费者的企业社会责任响应,比如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购买行为。除了自我利益之外,消费者也关心其他群体的利益,这是推行消费者社会责任购买的基础。“1995年由科恩/罗伯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4%的消费者认为与他们关心的某项慈善事业有关的产品推销会为公司建立积极的形象,54%的消费者表示他们愿意为支持他们所赞成的一项事业的公司产品多付钱。”[5]在不能完全依赖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下,通过推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购买(消费)也将有效促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消费者的社会责任购买,即消费者多购买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产品,拒绝购买或少购买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产品,消费者可以通过购买行为直接影响企业财务业绩,这既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弗里曼.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2.
[2]李娜.利益相关者理论在跨国公司管理体系中的应用[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3.
[3]刘长喜.利益相关者、社会契约与企业社会责任――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及其应用[D].上海:复旦大学,2005:53-56
[4]申香华.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与对策[J].决策探索,2010(1):51.
[5]默纳・沃福森.公司社会责任的道德标准与慈善事业[A].马伊里,杨团.公司与社会公益[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215.
作者简介:唐世辉(1980-),女,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在读研究生,新疆教育学院教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13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