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阶段通货膨胀成因及应对措施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自2010年5月以来,CPI一直居高不下。通过分析发现,货币供给、投资需求和外部因素对现阶段通货膨胀有不利影响,工资上涨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还没显现出来,并且,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有很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央行连续收紧银根,有可能引发后期通货紧缩。行政干涉手段不是长久之计。
【关键词】通货膨胀;成因;应对措施
一、引言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持续明显上涨的过程。通货膨胀的程度可以通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为减轻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2009年我国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张的财政政策,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CPI一路走高,2010年5月份突破了央行控制的3%的目标,10月突破4%,11月突破5%,今年3月份达到了5.4%,已经形成温和的通货膨胀,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对于这次通货膨胀的成因,很多专家学者从很多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但本次物价上涨的原因和机理比较复杂,从一个方面很难全面解释。本文考虑了货币供给、投资需求、工资成本变化、经济结构和国际市场五个重要的因素,一一分析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
二、各通货膨胀成因对我国现在阶段通货膨胀的解释
(一)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在解释通货膨胀方面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次通货膨胀背后都有货币供给的迅速增长。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换句话说,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正如货币学派代表弗里德曼所说“通货膨胀是纯粹的货币现象”。
在2008年9月本次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我国M2供应量增长率稳定在15%到18%。2009年,随着危机影响的蔓延和加深,我国实行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M2供应量增长率大幅提高,从年初的18.74%一度增加到11月份的29.64%,几乎是08年低点的两倍。2010年至今,央行逐步收紧货币供应量,多次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使M2的增长率又回到危机前的水平。但是,根据货币政策的时滞性,09年货币供给迅速大幅增加会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二)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这里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需求方面的原因或冲击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习惯的突然改变和国际市场的需求变动等等。
为方便分析,这里仅分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37323.9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24.8%,2008年全年投资额为172828.4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5.9%,这两年的增长率都在正常范围内。由于2009年4万亿大单开始实施,这一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了224598.8亿元,比08年增长了30%。2010年投资额达到了278140.0亿元,比09年增长了23.8%,又恢复了危机前的水平。但是,财政政策也有时滞,09年投资的迅速大幅增长,会在2010年下半年开始产生作用,对经济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理论,是西方学者企图从供给方面说明为什么会发生一般价格水平上涨的一种理论。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从1983年的峰值56.5%下降到2005年的36.7%,22年间下降了20个百分点,应该说这段时期工资不会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随着劳动报酬占GDP比重的不断下滑,涨工资呼声越来越高,“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居民收入预期指标不低于7%,并且收入增幅不低于经济增速。今年以来,全国已有13个省份进行了最低工资标准适度调整,平均上调的幅度是22.8%。可以预见,我国在未来五年左右将面临持续的加速性的市场化工资上涨局面,我国将在中期阶段面临工资高速增长的新时期。工资的预期增长对现阶段的通货膨胀作用很小,但有可能引发后阶段的通货膨胀。
(四)结构性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没有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的情况下,只是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会出现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上涨。他们把这种价格水平的上涨叫做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事所具有的特点。生产效率底下部门的工资和价格向高生产效率部门看齐,导致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受国际农产品和石油等价格上涨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攀升,农业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再加上我国自然灾害的影响,肉类、牛奶、蔬菜等食品类价格大幅上涨。食品类消费价格指数连续多月涨幅超过10%,近两个月肉禽及制品价格涨幅超过20%,鲜果类价格涨幅超过30%。另一方面,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的,我国价格上涨变现为可贸易的制造业商品价格基本稳定,不可贸易商品价格上涨较快,比如部分服务业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可以说,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有很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五)输入性通货膨胀
输入性通货膨胀就是指通货膨胀的根源并不是国内市场生成的,而是由于外国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过国际贸易的形式传导进入国内的,由外部经济因素传导到一国国内后,引起的价格总水平上涨,输入性通货膨胀只发生于开放性经济体中。输入性通货膨胀通过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资本流动的途径传导至国内。
今年5月,法国锡瑞镨大宗商品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市场需求强劲,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去年大幅上涨,原材料价格2010年整体上涨30%。研究所所长菲利普・沙尔曼说:“原材料价格从未涨到过这么高,这可能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大涨幅。”而我国原材料、能源大部分靠进口,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增加我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产成品价格上涨,形成通货膨胀压力。
由于全球性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金融资本不断抛弃美元和欧元从而投向有储蓄和经济增长支撑的新兴市场国家。2010年我国吸收外资1057.4亿美元,同比增长17.4%,其中部分以投机的形式出现,流向房地产、股市、大宗商品等领域,会炒高资本市场价格,势必会带来一定性的输入性通货膨胀压力。
三、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及对我国对策的评价
(一)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
针对不同类型的通货膨胀,有不同的应对措施。货币学派强调“单一规则”对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的预防及治理。货币学派指出,政府必须首先停止扩张性经济政策,将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控制在一个最适增长率上,避免货币供给的频繁变动对经济和预期造成干扰。需求政策主要用来治理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它包括财政紧缩政策和货币紧缩政策。工资推动型通货膨胀主要依靠收入政策来管理。通过实施微观财政、货币政策,影响需求和供给的结构,使各产业部门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从而避免某些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调而导致结构性通货膨胀。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主要和经济的开放度有关。
(二)对我国政策的评价
我国对这次通货膨胀采取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涉相结合的宏观调整方法。投资放缓,特别是铁路投资,今年有可能会负增长,投资需求的大幅放缓会对现阶段的通货膨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010年至今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11次,每次上调0.5%,今年更是每月上调一次,达到21%。2010年10月至今,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4次,每次上调0.25%。货币政策一般有一年左右的时滞,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央行如此频繁的收紧银根,会对商业银行及商业实体造成很大的冲击,而且后期有可能引发通货紧缩。而且这种一刀切的做法,会抑制本来就不旺盛的消费需求。对房价食品价格等政府更多是采用行政干涉的手段,行政干涉虽然能暂时缓解价格的过快增长,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供求的矛盾。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5.
[2]范志勇.中国通货膨胀是工资成本推动型的吗?[J].经济研究,2008,8.
[3]杨丽萍,陈松林,王红.货币供应量、银行信贷与通货膨胀的动态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8,6.
[4]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外部冲击与中国的通货膨胀[J].经济研究,2008,5.
作者简介:
石志博(1984-),男,江苏徐州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世界经济。
张晨(1985-),男,江苏南京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经济社会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320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