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电能计量资产物流管理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国昌

  电能计量中心是电力行业的电能计量检测机构,担负着辖区内电能计量装置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职能。承担着电能计量器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采购、仓储、检定、配送、质量监测等各个环节,每年管理的电能计量器具达几十万到上百万只之多,涉及十几家供应商,配送对象为10~20个供电公司。由此可见。电能计量中心是计量器具集约化管理的核心,在物流环节中发挥着中枢作用。如何提高计量中心的管控效率、提高物流周转率,从而降低库存,成为计量中心实现高效运作,体现集约化管理优势,更好地发挥业务职能的关键。
  
  当前状况及需求
  
  随着电力市场用电规模的不断扩大,客户的用电需求更加个性化,这就要求电力公司能提供更优质的用电服务,缩短业务周期跨度。提高应急影响的水平。为此,电力公司先后制定并实施“十项承诺”、“优质服务工程”等相关策略,其中就计量工作而言,就是要保障计量资产的良好运转。对电能计量中心来说,实现计量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其业务关键,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常面临以下问题:计量资产由于分散库存管理、招标周期长、需求不确定等多种原因,造成属地公司计量资产库存巨大,从而造成电力公司资金成本大、资产利用率低等多种弊端。
  目前,电能计量器具管理正在由过去的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精益管理模式转变,对资产的管理要求已详实到每个具体的电能计量资产单元,以保证电能计量的公平、公正,而加强计量器具资产的监控力度是必要的管理目标。当前,大多数电力企业已有成熟的电力营销系统、关口计量系统等较独立的运行系统,但均无法实现对计量情况的实时跟踪、分析和管控,需要一个能全面跟踪和监控计量资产情况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库存优化策略
  
  对于计量资产存货成本而言,“零库存模式”是计量资产管理的最高标准,代表计量资产库存管理的极限。结合电力计量的实际情况,计量资产库存管理模式要经历三个阶段:计量库存分散管理模式、计量库存集中管理模式、计量零库存管理模式。
  目前,计量流转业务的流程是:属地公司上报需求,物资公司根据属地公司要求统一采购,计量中心统一入库、统一检定、统一配送,属地八二级库后进入运行维护阶段。由于这种简单型供应链流程单一、跨度大、周期长,造成属地公司整个到货周期长达3~6个月,因此,属地公司为正常开展计量业务,势必储备大量存货,造成计量总体库存偏大。
  
  
  对上述状况进行改变的优化思路是,把以上简单供应链改造为复合型供应链,将供应链按属地公司、计量中心、供应商进行分层,缩短各层供应链的长度,进行局部优化,属地公司上报需求后,计量中心根据已检定库存情况分解成协议订单直接配送,属地到货周期可以缩短1~2周,属地存货大幅度下降。
  计量中心根据属地整体需求情况,增强计量中心存货容量、检定能力、配送能力,设置待检定库和检定库的安全库存,形成供应商一待检定库、待检定库一检定库的自动补货,以库房内的安全库存驱动模式指导检定作业。 在供应商层面,实现联合计划、联合预测、联合补货的运作模式,属地计量总体需求被层层分解成采购订单,保障计量业务的开展。
  
  实施方法探讨
  
  由计量资产库存管理的当前阶段发展到计量器具零库存的管理阶段不可能一蹴而就,基本上应经历一个逐步提高的过渡过程。在提升阶段,计量资产库存管理可以借助计量业务一体化调控平台,根据属地公司计量需求设置中心库房已检定库的安全库存,并进行集中配送,属地公司计量需求无需反馈给计量供应商,缩短属地计量供应周期。减少属地公司的计量库存。当计量中心已检定库存低于安全库存设置时,调控平台根据监控结果自动调度采购作业、入库作业和检定作业,使中心库存恢复到安全库存水平,由此形成计量资产库存的“蓄水池”式集中管理模式。这样,虽然中心库存增大,但各属地公司存货可以大幅度降低,计量资产总体库存降低。
  要实现计量资产零库存管理模式,就需要有效加强计量供应能力、检定能力和配送能力。加强计量供应能力的策略是,实行计量资产CPF只管理模式,要求属地提供的计量需求真实、有效、及时,计量供应商要有及时可靠的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提高供应能力的目的是实现计量中心待分拣库的零库存管理模式;加强计量检定能力的策略是实行JIT计量检定模式,即“需要一件、检定一件”,这就需要提高计量检定的自动化水平化和作业能力。加强计量检定能力的目的是实现中心检定库房的零库存管理模式;加强配送能力的主要策略是采用自动分拣设备和ITS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自动分拣设备实现计量资产的快速分拣,通过JTS智能交通调度实现在北京复杂拥堵交通环境下的送货线路优化,从而提升计量通货能力,提高计量配送能力的目的是实现属地公司的零库存管理模式。
  在计量零库存管理模式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建议按照从易到难的方式进行:提高配送能力一>提高检定能力>提高供应能力。采取这种策略的依据是三者之间的关系。即提高计量配送能力的前提是计量已检定库存的保障能力,而计量已检定库存的保障能力则取决于计量供应能力。由此,在先保障计量中心安全库存(包括待检定库、已检定库)的前提下提高配送能力。再在保障计量中心待检定库安全库存的前提下提高检定能力,最后优化整个计量供应链,提高属地、计量中心、计量供应商的协作能力,不断降低计量中心的待检定库的安全库存,直至实现计量中心待检定库的零库存或接近于零库存,这样才能实现电力计量资产的零库存管理模式。
  
  具体实现的关键方法
  
  实现电力计量资产零库存管理的具体方法包括:通过依据CRFR理念进行计量设备的统一招标、采购管理;通过采用条码及RFID技术实施过程管理;通过三维立体仓库技术实现仓库的可视化管理;通过采用现代物流技术与设备进行集中仓储、集中配送,实现最优化库存,提高库存的利用率,降低综合成本;通过依据订单情况、车辆情况、智能道路信息平台进行送货线路实时优化,实现提高送货能力,降低送货成本的目标;提升计量工作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中,基于GIS平台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可对所有出入库的电力计量设备(电表和互感器)进行自动识别计数,完成基础数据的自动采集,并利用附设在电力计量设备上具有唯一ID号的RFID标签伴随该计量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完成该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利用标识的管理活动。电力计量设备自采购入库到交付用户,基本上都是在仓库、调度室和检定室之间完成的。在这一作业流程中,需要对关键节点进行设备数据的自动采集。为全面实时地掌握计量器具的库存情况,应用电子标签辅助拣货系统取替传统人工卡片管理方式,让库管人员能快速准确地存取货物和盘点库存,同时也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
  在实际运行中,计量中心还可实现各状态资产库的动态盘点管理。通常情况下,计量资产始终处于动态流动过程,即各状态资产库中的计量器具数量时刻处于动态变化。通过系统实时统计各地区、各状态资产库中计量器具的数量,按照地区、厂家、类型等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可实现计量器具各状态资产库的动态盘点。此外,还可实现从计量器具进库、出库、预支、退库、报废等整个流程的监控,可以随时统计当前检定合格的“可备”数量,通知哪些计量器具检定到期后还未安装,杜绝超期表计的存放;详细记录跟踪每批计量器具的调拨情况,方便计量管理人员跟踪各分局表计安装情况,严格控制各分局库存周转量等,这些方法方便了计量中心对计量器具日常进出库的管理。
  另外,在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系统的逻辑构架、系统安全、身份认证等技术都是需要统一、慎重考虑的。
  随着GIS、RFID和AGV技术在电力企业计量器具物流的广泛应用,以及电力企业对物流供应链、仓储及配送认识的逐步深化,电力行业将不断探索和完善自身的物流与存量策略,本文所述模式也将得到验证性应用和改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47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