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聚落生态文化的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民居现状,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作了进一步分析。对今天日益升温的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传统聚落 民居建筑 聚落生态文化 发展 启示
  
  1 前言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传统民居聚落及其相关的形态、景观、文化有极高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及经济价值,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经济、旅游开发活动及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某些聚落独特的文化形态正在逐步丧失,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去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建设这些宝贵的资源,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2 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
  传统民居聚落因地域、气候、民族、文化、经济等不同而千差万别,目前能够保存下来的原因及机制却有着共同之处,相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其区位相对偏远,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交通信息不够发达,受现代文明冲击较少,这样的居住形态是自然、人及人居环境相互选择形成的。特定的聚落文化也是依附于这种特定的形态,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及建筑空间形态不断融合、进化,形成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生态体,有着较为独立的系统特征及生态运行机制,体现出特定的文化特质及场所精神。综合各种因素,这种人居环境已演变成为一种居住文化形态,且具备生态特征,由此称之为“聚落生态文化”。
  3 聚落生态文化分析
  3.1聚落生态文化基本特征
  聚落生态文化在生成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系统和生态两个方面的特征。
  3.1.1系统特征
  人类聚居点本身就是由各种自然及人文场所构成的系统,由此衍生的文化生态体也同样具备系统的特征,这种系统本身是自律、调和、均衡的,在没有特别外力作用下,它将保持这文化形态持续发展,这也是现在许多文化聚落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
  3.1.2生态特征
  传统村镇聚居点在长期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明显的生态特点,它们象一簇簇植物一样,在多种人文及自然条件制约下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并由小而大的向前发展,形成今天这样的布局规模及形态,它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因此其中记载和蕴含了历史、人文的沧桑及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斗争历程,这也是现存聚落空间魅力所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自然共生――聚落空间文化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特征与所处自然环境特点有直接联系,依赖于自然而生存,人类的局部活动也影响自然环境形态的改变,在缓慢发展过程中,以人为活动主体的聚落与自然空间磨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一个局部的自然――人类――生态系统,即居住生态体。
  (2)生态链的完整是聚落空间文化形态存在的基础。人及聚落与自然空间存在着多个方面的互动。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的空间及物质条件,人类也在自然中塑造着符合于自然规律的居住模式和文化,并赋入自然新的改造与内容,相对于自然生态系统而言,人类是其中的一个消费者,因此适度开发及改造自然是维持这一生态链平衡的重要法则,当这一活动在大自然的自我调节范围内时,自然对人类是宽容和仁慈的,而受惠于自然的人类也有情于自然,这种和谐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在村镇聚落发展中的具体体现。
  (3)聚落文化的生长机制体现出明显的生态学特征,人类对历史文化的崇拜来自于它们漫长岁月所形成的深厚积沉,由于我们无法洞悉其形成的每一个具体过程和细节,因而就有了思考和遐想的空间。聚落文化的形成犹如一颗千年古树,犹如千变万化的地质景观,自然进化、生物进化的历程也体现在聚落文化形态中,它已成为自然中的部一分,与自然同时演化和发展。
  3.2形成的过程与条件
  村镇聚落的形成是与一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背景及相应的人群等有关,聚落文化的形成也是如此,相对于文化总体而言,与此相比较有独特风貌及人文特色的文化聚居点。我们才有研究的价值。因此,对于聚落文化来说,形成的条件更苛刻一些,比如,临近大城市,交通信息相对发达的传统村落,由于受现代文明的冲击更强烈、已逐步丧失其固有的文化特色而趋同于时代文化,就聚落生态文化价值而言,已大大降低了。
  3.3形成及运行的机制――簇群与飘积
  聚落及聚落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一般是簇群模式发展,受自然力制约,因此符合飘积理论的原则。簇群理论是在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观点,同样符合聚落的形态、特点。从生态学角度看,聚落空间形态的形成与发展从总体上更符合飘积原理。
  飘积的形态是自然条件中在自然力作用下所体现出的最普遍的一种状态。它由美国人格兰特在《庭院设计》一书中提出,最早用来分析自然界中的自然线势和生物群落的分布状态,用于景园学,而民居聚落的形态也是如此,是在一定自然力作用下,通过人的活动在自然界中创造出来的空间形态,其机制在于人力与自然力的相互作用与平衡,且体现人与自然的顺应与统一。
  3.4景观价值及效益分析
  3.4.1聚落生态文化的景观价值
  作为一种特定的形态和文化,聚落生态文化有很高的景观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形成与过程
  聚落生态文化一般具有独特的建筑形式、空间布局形式及相应的自然地理地貌及人文背景,这种专有的形态体现出景观的特质。在聚落空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演变模式,因为大多数聚落空间不是短期形成的,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体现出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阶段性特征,以及由于建筑文化地域运动的影响,使不同阶段的发展具备一定差异性,总体上每个聚落内部不同组团也呈现出相对性和差异性并存的现象。就总体建筑而言,不同聚落有各自的营造方式与法则,这些独特的建筑过程体现出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其美学及景观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2)色彩与肌理
  由于自然及人文条件差异,不同地区的民居聚落在色彩和表面肌理上有各自特点,与现代建筑风貌差别较大,所用材料及施工工艺各不相同,在不同环境演变中,形成了独自的建筑外观及表面肌理,如多样的花石墙,不同的土坯墙,不同的色彩搭配,瓦面纹理等,这些与众不同的表面特性在长期的生态选择中均体现出明显的景观特性。
  
  (3)文化落差
  聚落生态文化的生态特征还体现在其内部存在文化因子的生态位势差,体现在表象中,最明显的就是区域差别,特别是这种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的差异,由于在文化上存在较大的落差,成为文化生态旅游的最大诱因。
  3.4.2聚落生态文化的效益分析
  (1)社会效益――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聚落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生态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的产物,是研究人文历史、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历史依据。它对世界人居文化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是巨大的。
  (2)经济效益――景观价值和社会效益的存在就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由上所述,聚落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生态体系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应以科学的和对人民文化遗产负责的态度去开发、利用和建设,使之能够成为惠及子孙后代的永久财富,以它的可持续性发展来维护整个人类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其钧. 中国民居三十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荆其敏,张丽安. 中外传统民居.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吴良镛. 国际建协北京宪章:建筑学的未来.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0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