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绿色建筑立面造型简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指出了遮阳构件在节能减排和建筑造型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外遮阳处理的发展历史,结合具体案例简单归纳艺术化处理手法,同时,针对我国建筑遮阳产业的发展的不完善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一些意向性的整改对策。
  关键词:建筑遮阳;发展线索;艺术化;误区;对策
  
  遮阳节能在我国的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建筑遮阳的发展,各种产品的问世,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遮阳这块领域。在建筑设计中,遮阳构件的处理手法也越来越艺术化和多样化。同时,相关部门也开始颁布条例对该领域进行规范和管理。种种迹象表明,建筑遮阳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个良好的起步,并初具规模,值得期待。
   今天,当我们回头看的时候,不难发现,过去对于建筑遮阳的理解过于狭隘。建筑遮阳的意义,或许不仅仅局限于遮挡室外的阳光。简单的来说,主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节能,二是造型。但是,从实际来看,我们在这两方面做的都不够。在节能方面,我国人口众多,建筑量较大,如果每一栋建筑都能做好遮阳设计,那么从总体上看,可以节约下大量的能源,这将为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节约型社会提供巨大的帮助,同时,也积极响应了环保组织提出的创建绿色低碳生活的号召。在造型方面,当下,大玻璃面的建筑设计巍然成风,千城一面,毫无风土性和地域感可言,遗憾的是,众多设计师和建造商身在其中,熟视无睹,依旧争先恐后的开展“玻璃盒子”的设计竞赛。结果,街道的风貌被严重破坏,城市的文脉传承难以再现,众多具有地域特色和历史风貌的古老镇市正在迅速的消失。以上这些问题就存在于我们身边,所以,解决建筑遮阳的问题是紧迫的,也是必要的。
  二、外遮阳的发展线索
   遮阳构件以空间位置划分可分为:外遮阳和内遮阳。其中,外遮阳的遮阳效果要明显优于内遮阳。本文以外遮阳为主要对象,讨论其在建筑造型上的艺术化处理。
   通过对不同时间外遮阳构件的空间形态的观察,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它的发展线索,即:点――线――面――壳――智能化。
  点。原始社会时期,人类通过各种巢居建筑,遮风挡雨,抵抗自然力的压迫。这样的建筑构造简单,由植物的枝干搭建而成。其实,这时人类并没有刻意去建造遮阳构件,遮阳的构件与建筑物的墙体、屋顶形成一个整体,或者说,建筑物的墙体屋顶,起到了遮阳的作用。很明显,这时的遮阳构件是以一种“被动”的形式出现。从整体上看,村落中的建筑是以一种单体的形式独立存在,所以,当时的遮阳构件体现出“点”的特征。
  线。人类进入了封建社会,建筑水平也有所进步。在这个时期,人们具有了初步的遮阳意识和追求。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唐朝的大屋顶建筑。硕大的斗拱支撑着深远的的挑檐,这种手段在很好解决艺术造型和屋面排水问题的同时,也起到了不错的遮阳效果。从造型上看,屋檐的遮阳构件的分布是以线条状的形式出现的。
  面。进入了20世纪以后,钢筋混凝土建筑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建筑在高度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建筑的立面面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大。显然,仅仅依靠一个巨大的挑檐来解决立面上所有窗口的遮阳问题已不可能。于是,人们将遮阳的问题细化到每一个窗口,巨大的立面上均匀的分布着一个个遮阳构件,体现出一种节奏性和韵律感,形成了一种匀质的肌理。这时,人们开始独立主动的思考遮阳的问题,遮阳构件开始从其他构件中分离出来。
  壳。20世纪的末端,“双层皮”的理念被提出。这样的外皮以网状形式存在,大多使用在高层筒体的办公楼上。在建筑各个墙面的前方,均设置了遮挡阳光的匀质构件,这些构件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几何体,像一个蛋壳,把建筑完全包住,有不错的遮阳效果。
  智能化。近年来,一种自行变化的遮阳构件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它可以通过智能化控制,跟随太阳的位置变化,改变遮阳板的角度,来遮挡室外的阳光。它完全颠覆了以前结合不同季节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来计算遮阳板长度的方法,化被动为主动。同时也赋予了建筑一张“可变化的脸”,使建筑立面变得更加生动。至此,遮阳构件无论在设计的意识上,还是构件本身的可变性上,都趋向于主动化。主动遮阳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三、外遮阳的艺术化分析
   外部遮阳在解决了节能问题的同时,对建筑的立面处理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大多数建筑都使用了外部遮阳。所以,做好外遮阳的艺术化处理,无论是对单体建筑的造型,亦或是对街道区域的建筑风貌保护,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1.外遮阳的分类
   一般的来说,可以把外遮阳划分为三种类型:绿化遮阳、构件遮阳和结构遮阳。
  绿化遮阳:利用落叶乔木,像铃木、白杨、槐、桉、椿等,以及藤架等。既可以点缀环境,美化环境,而且随季节之变化在不需要时即落叶,但是,仅适用于低层建筑。
  构件遮阳:构件遮阳分为两个部分,可拆卸的遮阳布篷和固定不变的遮阳板。遮阳布篷安装简单,操控灵活,成本低廉。在对没有遮阳构件的老建筑进行整改处理时,这是一种常用的手段。遮阳板是当前的主流遮阳构件,通过在设计立面时候统一规划,有很好的遮阳效果和艺术造型。在我国,这种遮阳手段的应用范围很广。
  结构遮阳:有的时候,可以通过结构和体量的变化达到遮阳的效果。比如说上层空间出挑、悬挂结构等。但是,这种这样方式对建筑的结构的依赖性比较强,使用时存在一些限制,相比构件遮阳而言,使用率较低。
  2.外遮阳的艺术处理手法
  (1)面处理――建筑语汇、节奏感和尺寸调节。通过对遮阳板的艺术处理,可以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建筑语汇,起到对立面的优化作用。比如在一个面宽较大,高度较低的建筑立面上,垂直设置遮阳板,一方面,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表皮,打破了巨大建筑立面的单调性,另一方面,垂直的立面线条,削弱了立面横向长条状的的感觉,起到了尺寸调节的作用。
  (2)体块处理――虚实相生,变化多样。在立面设计时,我们把混凝土墙体定义为“实”,把玻璃面定义为“虚”,但是,这两种材质在空间上来看,往往以平面的形式出现,在垂直于墙面的的方向上缺乏体量的变化。这固然是可以通过体量的凹凸来解决立面进深丰富性的问题,然而,那样往往会影响内部功能的布置。
  (3)点处理――强调细部,重点突出。为了使建筑统一中有变化,避免单调以达到一定的美观要求,也常在反映该建筑性格的重要部位,如用遮阳百叶、遮阳纱幕结合一定造型的窗户,使得墙面与窗户简单组合,插入了细部元素,不仅可以强化建筑的个性,同时可以材料的质感不同,也会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如天然石材和砖的质地粗糙,具有厚重及坚固感;金属及光滑的表面感觉轻巧、细腻。立面设计中常常利用质感的处理来增强建筑物的表现力。
  光影处理――立面的丰富性及控制性。通过对遮阳构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创造出具有艺术性的光影效果,提升立面品质。从这个角度来说,遮阳构件的作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遮光,或许称之为“控光”更为合适。如一个办公楼的立面,通过结构构件的梁柱外凸,达到的遮阳的效果。四、案例分析
  1.遮阳―通风。台湾的台东高中教学楼是一个建筑遮阳和通风结合较好的案例。设计者将建筑的导风板和遮阳板巧妙的结合起来,遮阳的同时兼顾通风,充分彰显了热湿气候地区的建筑特征。从造型上看,构件体态轻盈,动态向上。以三个窗口为一组,艺术造型充分体现了韵律性和节奏感,与校园所表现的活力无限、积极向上的场所精神相契合。白色的材质在最大程度上将辐射反射向天空,与深色的墙体交相辉映。
  2.遮阳―结构。英国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城市学院由斯米特-汉莫-拉森建筑事务所设计。该建筑的形式与功能搭配巧妙:每层的阶梯和朝南的外墙可为下一层提供遮阳。立面被设计为接受到最少的太阳辐射,同时能创造出明亮开放的环境。在东、西立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垂直于墙面方向的一层半透明的页片对楼层进行遮阳。这种遮阳板拥有柔软而反射性的表面,能加强墙面的纵深感,并创造出连续变化的外观。朝南的墙面通过投射自己的阴影,从而减少对外部太阳能控制装置的需求。

  3.遮阳―自动化。梅纳拉大厦位于雪兰莪州, 由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设计。这个看起来形态颇为怪异的写字楼被人们称为世界上复杂的气候过滤器。建筑的内部及外部采用了双气候的处理手法, 溶合了雪兰莪州的热带气候, 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屋顶上的像风向仪似的金属架其实是遮阳格片。根据雪兰莪州不同季节太阳的运行轨迹,格片被设置成不同的角度,用来控制不同季节阳光进入建筑的多少。
  五、建筑遮阳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对策
  1.建筑遮阳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近年来,建筑遮阳的推广在我国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发展的进程。比如说:
  在建筑设计中,大量的设计作品盲目跟风,片面的追求大玻璃面建筑带来的“现代感”,很少甚至根本没有采取遮阳设施。
  在发展初期,国内的群众缺乏对建筑遮阳的充分了解。大多数人对建筑遮阳完全没有意识,就算有所耳闻,理解也十分狭隘。很多人不知道整体遮阳的效果要远远优于单体遮阳,他们认为建筑遮阳就是简单的在窗口安装一个可拉升雨棚。
  广大业主和甲方对国外的高科技产品盲目崇拜和追捧,造成巨大的浪费。当下存在着这样一种不好的趋势,即把国外的的先进产品简单的生搬硬套到国内来,完全不顾实际情况。如南京的长发CFC办公大楼,采用了双皮结构。该结构源于北欧等寒冷地区,旨在创造一层保温空气层在两层皮之间,为建筑内部空间提高更好的保温效果。但是,这种表皮具有夏天散热不畅的缺陷。因为北欧地区夏季较短,该问题并不突出。一旦把这种建筑结构复制到了南京,则带来了巨大的问题。
  2.解决问题的对策及思路
  (1)在设计方面,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好区域的整体规划,对建筑进行分级处理。对于标志性建筑,可以适当采用先用国外的新技术,做到重点突出。对于一般性建筑,则争取通过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彰显建筑的地域性。力争把建筑变得更便宜、更自然、更有效。要摆脱盲目跟风的心态,立足于本土化。保持区域原有的风貌特色。
  (2)在改建方面,首先确保设计一次到位,尽量避免二次改建。同时,发挥政府的宣传职能,普及绿色遮阳的知识。通过电视宣传,公益展示的方式增强大众的环保意识和建筑品修养。让群众意识到:遮阳优于不遮阳,整体遮阳优于单体遮阳。另外,颁布优惠政策,降低服务成本,鼓励设计公司向群众提供便捷的整体外遮阳改建的服务。确保整体外遮阳的普及,避免各家各户单打独斗,在建筑立面上“打补丁”,破坏建筑的整体形象。
  六、结语
  通过这20年的发展,我国的建筑遮阳产业初具规模。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建筑密集,通过对每一栋建筑的遮阳处理,也许,从单体上看,节能数据不明显,但是,从总体上看,能节省大量的能源,所以,遮阳产业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同时,也要看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依然存在,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整改。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对这些方面予以更多的关注,避免类似的错误再次出现。
  
  参考文献:
  夏云、夏葵 生态与可持续建筑[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林宪德 绿色建筑:生态・节能・减废・健康[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7-1
  世界建筑[J].02/2010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2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