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兴趣往往是创造的先导。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步步深入,“非智力因素”的养成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在前言中指出“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情境,利用愉悦的气氛来感染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程度也不同,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参与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课堂上教师要努力创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注意因材施教,并引导学生探索,活跃思维,给学生充分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
      1、创造参与的和谐气氛。
   课堂上,教与学气氛的和谐,必须建立在师生相互信赖的感情基础上,教师用眼神语言,动作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信任感和自信心。缩短师生心理距离,使学生敢于提问题,开始积极的讨论,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在课上我非常注意使用眼神语言,每节课开始,我都要用亲切的目光扫视全体学生,同学们立刻坐好,目视前方,都想好好地表现自己,这时师生之间产生一种亲切感,配合得非常默契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动作鼓励和表扬学生也具有同样的作用,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他们有自卑感,上课不敢举手提问,不敢回答问题,面对此情景,我想办法让他们消除自卑感,课上多提问他们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成功感,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多表扬,这样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敢于提问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有余力的学生,让他们解决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发现并肯定他们的成绩。如学生完整、准确、精炼地回答了问题时,发表新颖独特的见解时,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时,我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道分享成功的快乐。还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并给与充分地肯定和表扬,这样他们就能获得成功的满足,从而逐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供参与的环境条件。
   小学生好动,不能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设计和布置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教学手段和策略。如我在讲数的组成时,采用分组操作,摆小棒的方法教学,小学生纷纷动手摆,积极性很高学生在愉快的动手操作中掌握了数的组成。给学生提供了参与的环境和条件。运用电教技术创设情境,激发情趣,调动请绪。如:《加减法》这部分教学,如果光凭书中的插图讲很不容易明白,我就把书中的插图制成课件,进行教学,把死的图画变成了动画,让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的过程。这样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加减混合的算理算法。设疑问难提供参与的环境条件。新课教学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恰当的教学手段,系统准确、抑扬顿挫的讲解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直接兴趣,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就引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索,对疑难问题产生强烈的探索意向,引起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总之,浓厚的兴趣,积极的情感,坚强的意志是个体心理素质水平提高的具体表现。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必须注意对学生的兴趣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良好心理素质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要急于求成。只要教师把真诚的爱献给学生,把全部的精力和热情倾注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言传身教,一定能使学生逐步形成稳定持久的学习情趣和顽强的意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688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