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路养护问题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叙述农村公路养护的必要性,引出农村公路养护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搞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
随着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以建成的公路里程不断增加,尤其是农村公路路网规模迅速扩大,农村公路建成后运营期的养护管理工作跟进明显困难;同时,由于交通管理部门普遍存在“重建设、轻养护”的思想,着重于农村公路建设,而忽略或者轻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严重滞后[1]。以上问题已经严重影响我国农村公路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以及我国城镇化进程和三农问题的根本解决。
一、公路养护的必要性分析
公路养护是为了保持公路在运营期间,经常性保持完好状态,防止随着公路运营时间的推移、交通流的持续增加,以及人为破坏而造成公路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有利于减少公路全寿命周期内成本投入,改善公路安全行车环境。公路在我国社会、经济等战略中所具有的地位及作用,决定了公路的养护应当是建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的强制性养护。结合法律法规中有关公路养护的精神要求,制定适合地方公路养护的相关政策,通过法律、政策和制度保障公路养护工作的实施,从而为公路养护保驾护航。
在保障公路养护必要性时,需要保证公路养护工作的及时性,不能因养护滞后而影响公路系统整体建设和发展态势。在实际养护中,对公路存在边沟淤积、路肩损坏、路面裂缝、伸缩缝损坏等一些“小问题” 不可轻视,切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防患于未然”的道理。及时做好养护工作,并实施“预防性养护、防治结合”的养护工作机制,这有利于尊重交通出行者的生命,维护财产所有权,保障我国社会文明建设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前期公路建设需要巨额投资,后期公路运营养护工作的资金投入就相形见绌了。因此,在有限的养护资金制约及较深的“重建设、轻养护”思想影响下,公路养护工作部门要高质量、高效性地完成巨大的养护工程量,就需要充分提高养护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公路养护质量差、效率低、养护资金浪费和设备无效损耗等问题。
二、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据全国的调查来看,现在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中普遍存在严重问题是:① 养资任主体不明确,权责不统一;② 养护资金匮乏,没有稳定的来源;③ 体制不健全,管理与养护不分;④ 没有统一明确的养护标准,养护水平一般;⑤ 管理工作博弱,路产路权没有保护。现行的《公路法》中对村道的养护工作责任未做界定,虽然明确乡道的养护责任主体是乡镇政府,但实际上,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设备等,乡镇政府都无力承担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任务,因此,客观上造成了大量乡村公路养护缺位的现象。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牵涉多个政府部门,哪些部门参与,由谁牵头负责,上下级关系如何理顺,权责如何分配,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养护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县乡村三级公路养护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对县乡公路养护每年给予一定的养路费切块补助,但县区交通部门基本将其用于县道的养护,而且地方配套资金太少。另外,地方政府重建轻养现象也比较突出,以致于乡道、村道公路养护资金投入长期严重不足,大部分村道因此处于失养、失管状态。农村公路养护政策不完善、乡村道路养护工作机制不健全、不规范,失养、失管现象很普遍,路政工作也还未触及乡村道路。由于失养、工作不到位,新建公路在一两年内又变成坑洼路,长此下去,大量投资将付诸东流,造成极大的财力浪费,农民的行路难也将会再现。因没有资金来完善边坡、挡土墙等公路构造物,附属设施差,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土墙倒塌等险情,缩短了农村公路的使用寿命,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也给公路养护造成了难度,增加了养护压力。养护工程技术力量薄弱,质量不高,从事农村公路养护的工人对公路知识了解不多,不懂技术规范和养护技术需求,一般的农村公路养护还仅仅停留在路面保洁的程度,对一般的公路病害,往往是忽略不计,由于养护质量不到位,既浪费了现有的资源,又妨碍了公路功能的正常发挥。特别是养护技术含量高的公路,必须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素质,可以避免前修后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降低养护成本。
三、搞好农村公路养护工作的措施
为保证农村公路进一步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的农村公路,促进农村公路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就必须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从养护主体的落实和养护资金的筹措等方面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思考。具体措施如下:
1、明确管理护养农村公路的主体机构,科学划分各部门之间的职责
做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是省、地(市)、县、乡四级政府的共同责任。明确养护责任主体是建立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长效机制的基本前提。《农村公路工作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确定了农村公路责任主体,落实了管理机构,其中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担负着制定建设规划、编制养护计划、统筹安排养护资金、做好指导督查等工作,是领导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建设规划实施、筹集养护工作资金以及协调乡镇政府和组织沿线群众的任务,是直接责任主体;县级交通部门及公路管理机构承担着日常养护管理的具体工作,是实施主体;乡镇政府也有资金筹措和养护工作的义务,是配合主体。
2、健全管理体制,实行“管养分离”的政策,逐步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市场化
《农村公路工作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提出要实行管养分离,推进公路养护市场化这一方向,但是这项改革涉及到国家宏观政策的配套和完善,是一项较为艰巨的改革任务。其中健全机制是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关键。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公路养护资源,逐步建立科学、高效,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路养护新机制,是我国公路养护工作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把建设与养护同等重要的思想灌注到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中,实行双重考核机制
公路建设是前提,养护工作是保障。要把养护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处理好“快”与“好”的关系,在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用更多的精力,下更大的力气,投入更多的资金,切实把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好。公路建设是分段分期进行的,建设成就越大,养护工作任务就越重。
4、主管政体要保证资金来源,并建立稳定的来源渠道
农村公路量大面广,养护资金需求巨大,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渠道是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总之,随着国家有关政策的出台,各地相关制度、实施方案的不断完善,使农村公路建设及养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养护和管理水平会不断提高,只要政府认真看重公路的养护工作,并制定合理的规章措施,农村公路将会更好地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为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长期有效的交通保障,广人农民也会更加长远地享受到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 祁晓玲. 浅谈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J]. 青海科技:研究与开发,2008,(4):67-69.
[2] 肖月妮:《农村公路管理和养护工作的思考和探索》,《山西建筑》,2007年第7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00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