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结合工程概况,针对顾桥煤矿主井箕斗装载硐室断面大、围岩松软及施工顺序多变等特点,提出采用“锚网喷+锚索”和钢筋混凝土综合支护的施工方案,并对其施工过程及支护技术进行了介绍,为类似矿山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软岩硐室,支护技术,锚索,矿山工程
1 工程概况
顾桥矿井是国内煤矿井工开采井中井型最大的矿井之一,主井井口标高为+25.6m,井筒净直径为7.5m,井底标高为-781.4m。主井装备两套32t的双箕斗用于提煤,采用上提式装载;箕斗装载硐室较大,其掘进高度、宽度和长度分别为25.5 m,14.872 m和9m,装载硐室上下加固段井筒高度各5.0m。硐室段岩层较松软(第1层位于泥岩和煤线中),且要揭煤(底部坐落在13―1煤顶板上),箕斗装载硐室所在层位对应的岩层,共计穿越9个不同岩层层位,且大都要以泥岩为主,岩性较软,装载硐室顶板标高为-700m,底板标高为-723 m,断面形状为曲墙三心圆带底拱形式(马蹄状断面),最大净宽12.872 m,净高23.0m,最大走向长度5.5m(距井筒中心线8.0 m),其箕斗装载硐室为单侧型。在其上段装载胶带机巷开口为半圆拱状,净宽6.8 m,净高5.0 m,长度10.0 m,底板标高为一707m。装载胶带机巷与箕斗装载硐室成T字型交叉,同时箕斗装载硐室与井筒成大面积相交,工程结构极为复杂。
2 施工控制
为使主井能及早临时改绞,尽快形成运输系统,在此段采取硐室与井筒同时施工,从而工序转换少,硐室壁和井筒壁合成整体,提高硐室壁和井筒壁的质量。由于硐室高度和跨度都很大,前后穿过9个不同岩层层位,同时考虑到装载胶带机巷、箕斗装载硐室和主井井筒的相关性,再者装载胶带机巷的底板标高为-707 m,-707 m设置托罐梁,利用装载硐室永久装载固定梁作支撑架,铺设大板和轨道,形成井下运输进出车系统。因此硐室分两层施工,第一层施工标高为-698.58 m~-707.91 m,分层高度为9.33 m;第二层施工标高为-707.91 m~-725.30 m,分层高度为17.39 m,同时第二层施工时又分两个分层,第1层:-707.91 m~-718.85 m,段高10.94 m;第Ⅱ层:-718.85 m~-725.30 m,段高6.45 m。大体上硐室与井筒同时施工,但井简掘进始终超前硐室3 m~5 m。第一层分三段施工:第1段为井筒部分,第Ⅱ段为装载硐室剩余部分,第Ⅲ段为装载胶带机巷开口段2.0 m;待井筒到底并实现主风井短路贯通后,将吊盘提至装载硐室位置做作业盘使用,装载硐室掘出后一次浇筑混凝土。该工序简单,速度快,安全可靠,支护质量好。因而第一分层施工把装载胶带机巷的茬口2m部分一并考虑进来。第一分层分三部分施工:第一部分施工此分层井筒部分,第二部分为此分层装载硐室部分,第三部分为装载胶带机巷茬口段2m部分。每一部分掘进后即进行一次支护,三部分施工完后第一分层进行钢筋混凝土二次支护。
3 支护技术
3.1 支护方式的选择
由于硐室高度和跨度都很大,前后穿过不同岩层9个层位,大多是泥岩层,且顶部开口于花斑泥岩和~层煤线,硐室底板坐落在13―1煤顶板粉砂质泥岩中,其单轴抗压强度除粗砂岩外普氏系数大都小于3,再加上硐室处于-700 m以下,地应力较大,岩石表现软岩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特性。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1-6]:软岩硐室支护一味地强调支护刚度是不行的,要先柔后刚,先抗后让,柔让适度,稳定支护。因此初次支护采取“锚网喷+锚索”联合支护,以加强直接顶的建梁与加固作用,提高顶板岩层的可锚性和可加固性,保证锚杆和锚索的锚固力在顶板岩层内的连续传播和有效锚固;考虑到箕斗装载硐室使用长期性和重要性,必须保证足够的刚度,同时和井筒的支护结构构成整体,共同抵抗外力,因此永久支护采用钢筋混凝土。
3.2 初次支护参数的选择
硐室支护采用锚网喷与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方式,由于围岩大都为Ⅳ类和V类围岩,尤其第1层大部分位于6.75m厚的鲡状铝质泥岩中,该岩层极破碎,且遇水易膨胀,施工中极易片帮和掉顶,为此采用小段高掘进,每次爆破高度为2.1 m,缩短岩石的暴露高度,爆破后及时打上管缝式锚杆进行支护,尽量缩短岩石的裸露时间,在硐室的顶帮部打锚索,以增强围岩的自稳性。
3.2.1 锚杆的选择[7]
锚杆长度可按下式计算:
(1)
式中:N――围岩地不稳定参数,N=1.1;
B――硐室宽度,取B=12 m。
故锚杆长度需大约2.53 m,支护中取2.5 m,采用全长锚固。
根据锚杆锚固力的要求,每根锚杆的锚固力不得小于50 kN,锚杆的破断力:
(2)
式中:D――锚杆直径,mm;
――锚杆的抗拉强度,MPa。
所以D≥14.35 mm,考虑到锚杆螺纹部分强度抗拉强度低于杆体,故锚杆均选用D≥16 mm,支护中选用20mm。
为了方便施工,通常锚杆问排距相等,设为a,按照锚杆的悬吊理论,每根锚杆悬吊岩体重量:
(3)
式中:――岩体的平均密度,Kg/m3。
锚杆的锚固力大于悬吊岩体的重力,即,式中K 为安全系数,常取1.5~1.8,如果锚固力,岩石取平均密度,锚杆的中间长度L=2m,计算可得:a=0.567 m~0.825 m,结合锚杆支护的组合拱理论,锚杆的间排距不得超过锚杆长度的1/2,所以选取锚杆的间排距为0.8m×0.81TI,施工中锚杆垂直于断面。
3.2.2 锚索的选择
选用锚索为低松弛的直径为15.24 mm,强度级别为1860MPa的钢绞线,锚索的锚固顶端进入稳定岩层1.5 m,硐室顶端的锚索生根于距荒顶2.7 m,厚1.7 m的粉砂岩中,因此本硐室选择的锚索长度为7.0 m,且锚索与水平面成65°左右的仰角。根据在一般不稳定(Ⅳ)围岩中大硐室施工经验和锚索强度的要求,锚索的间排距选择1500mm×2000mm。
3.2.3 喷层厚度
喷层的作用主要是锚杆问的岩石支护和防止围岩风化,为了防止在较大收敛变形情况下喷层发生破坏,为此设计初喷厚度100mm,强度等级为C20,并采用钢筋网规格为150mm×150mm的钢筋网片。
3.3 永久支护的选择
为使硐室支护与井简支护匹配,以形成一个整体,根据井筒支护情况,硐室内层为钢筋混凝土支护,基本参数为钢筋规格为5@2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5,而且硐室整体浇筑。
4 结语
在埋藏深的软弱岩层中,由于大变形、大地压、难支护的特性,硐室围岩的控制主要从施工(方法和工艺)和支护两方面着手。要允许其适度变形,大硐室的临时支护要采取“锚网喷+锚索”主动支护,以加强直接顶的建梁与加固作用,提高顶板岩层的可锚性和可加固性,保证锚杆和锚索的锚固力在顶板岩层内的连续传播和有效锚固;永久支护考虑到装载胶带机巷、箕斗装载硐室和主井井筒的相关性,永久支护一定要和其他硐室支护相匹配,而且要有一定的刚度,故选用钢筋混凝土支护。
参考文献:
[1]何满朝,景海河,孙晓明.软岩工程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冯豫.我国软岩巷道支护的研究[J].矿山压力与项板管理,1990(2):1-5.
[3]陆家梁.软岩巷道支护原则及支护方法[J].软岩工程,1990(3):20―24.
[4]郑雨天.关于软岩巷道地压与支护的基本观点[A].软岩巷道掘进与支护论文集[C].1985(5):31―35.
[5]朱效嘉.锚杆支护理论进展[J].光爆锚喷,1996(3):1-4.
[6]董方庭.巷道围岩松动圈支护理论[J].锚杆支护,1997(1):5―9.
[7]何满朝.中国煤矿锚杆支护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718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