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结合多年来的实践工作经验,提出了部分处理软土地基的技术方法。
关键词:房屋建筑、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0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复杂建筑工程不断涌现,继而就影响到了地基基础的处理。所以,笔者就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之一的软土地基施工技术与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探讨,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借鉴,能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
1软土地基处理现状
1.1软土地基的概念
软土主要指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和泥炭质土, 是一种从软塑到流塑状态的黏性土系, 多数是由于水流的冲击沉淀形成, 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1.5, 软土地基指的就是由这种特征的粘土和粉质粘土等细微颗粒含量多的松软土、孔隙大的有机质土等构成的。软土地基不能简单地只按地基条件确定, 在地基上的填方的不稳定或构造的原因造成的地基发生沉降的情况也属于软土地基, 在确定地基是否属于软土地基时应充分研究地基层构造物的种类、 形式、 规模, 从而确定是否属于软土地基的情况。
1.2我国的软土地基处理情况
(1)现场勘查资料缺乏
在软土地基的处理中,首先要全面掌握现场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方面的详细勘测资料,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重视不够,只是简单的采用简单的常规勘测,或者简单的采用临近工程的勘测资料,对于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缺乏保证,除了土质的物理学指标, 特别是水文地质条件的指标缺乏数据, 将会给后续的设计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也会给建筑的设计的安全留下隐患。
(2)对硬壳层的强度的认识不足
软土地基的表面有一层强度较高的土层,通常被称为硬壳层(特别是沿海地带)。由于其强度相对较高,可以有效传递上部荷载(应力的扩散)的压力(主要适用于多层建筑), 在工程中如果有效的利用其强度,不仅可以有效的降低处理软土地基的难度, 还可以降低工程的造价(勿用深基础或其它地基处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工程勘测工作的不足,不能确切地知道硬壳层的具体位置; 有的在工程中对硬壳层的强度认识不足, 只是一味的加强地基, 往往反而会破坏硬壳层的强度, 结果反而适得其反。
(3)施工准备不足
地基工程中, 由于地基条件复杂,所以在施工前要充分分析可能出现的情况,及时做好施工准备, 在工程中,由于前期工作不足,不能较准确的计算涌水量以及流砂状况,这就很难有计划地准备降水工具,在工程施工中影响进度和质量。同时在城市的工程建设中, 临近的建筑物的高度不一样,同时所处的地基的地质情况也是各不相同,有的施工单位只面对本工程进行降水,未考虑降水后果,经常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及地基土质中细颗粒区有水流排走,孔隙增大, 压缩随之也增大, 因而引起了地面沉降,造成临近建筑的地基出现不均匀的沉降。
2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2.1孔内深层强夯法
(1)孔内深层强夯法:是一种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地基的机理是挤密机理、压实机理和置换机理。施工一般采用钻孔、掏孔和沉管至预定深度,然后自下而上分层填料强夯,形成高承载力的密实桩体和强力挤密的桩间土,由于桩间土被强行挤向四周,桩间土经过挤密得到水平压缩, 故而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得以提高。
(2)施工数据标准:在施工时成孔机应保持垂直, 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孔深的2. 5%, 成孔中心偏差不应超过桩径的25%, 施工桩顶应高出设计标高 500- 1000mm, 填料的种类,数量,锤击的次数应符合设计标准。
2.2深层搅拌桩法
(1)深层搅拌法为就地成桩, 是用水泥,石灰并掺入粉煤灰及其它添加剂, 将含水量较高的软弱土直接变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城市工程的施工,深层搅拌桩法不需要钻孔桩的泥浆护壁及水下灌注砼等较为复杂的施工工艺,桩径,桩距和排列形状没有严格限制,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噪音污染,材料排除少, 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2)在施工中应保持送灰连续、 均匀, 不得间断, 每根桩均应确保均匀和足额的喷灰量,为保证成桩质量, 对桩顶1. 5m 范围内进行复搅、复喷,为了使土充分压实及水泥拌和均匀,钻头至桩底时, 应原位旋转 2min。
2.3挤密碎石桩法
(1)振动挤密碎石桩复合地基首先进行桩位布置,然后桩就位, 取土成孔,填料, 夯实造桩,成桩、铺设垫层, 挤密碎石桩移到下一桩位。为了保证成桩参数的准确, 大面积施工前,必须做成桩试验, 桩机就位的垂直度要满足要求, 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5%;为了防止出现断桩, 碎石量应满足要求,不得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冲填; 在沉桩过程中,遇到体积大的单独块石, 可做移位处理。
(2)碎石挤密桩加固软土地基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加固后的地基承载力为原天然土的 3. 5 倍, 且能大大缩短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碎石挤密桩受场地影响小,施工成本低、工期短, 能显著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和压缩模量,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结束语
经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 我国的地基处理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的设计施工流程,但由于财力和研究工作的滞后,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特别是在软土地基的处理方面。软土地基如若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现场地质情况及上部建筑结构设计和使用要求灵活选取既保证质量又经济的软基处理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863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