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飞速发展,养护管理工作做为高速路建设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却处于相对滞后的阶段,为了促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不断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对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养护;管理;问题;有效措施
   引言:
   随着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为了更好的维护高速公路使用功能,充分发挥高速公路使用效益,促进高速公路事业快速发展,必须要做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虽然目前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必须清楚地认识到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从总体来看,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关键是要管理意识需要有新的创新,管理设备需要有新的加强,管理技术需要有新的进步,管理方式需要有新的转变,市场化运作需要有新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养护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
   目前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单位对人、财、物的管理是比较粗放的,仅靠生产实绩表、材料消耗表以及考勤表等手工进行处理,缺乏详尽的材料、机械、人力资源、生产以及路况等管理系统。同时养护自我查评、好路率的形成等源自手工操作,资料查阅困难、汇总不及时、容易出错,管理部门难于监管。
   2.思想认识不足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并没有把养护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上。认识上的不充分,是造成养护行动不到位的思想根源。目前和以后的规划中,我国高速公路建设仍处在高峰时期,建设任务繁重,如果不能进一步解决养护管理这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将直接影响高速公路的可持续发展。
   3.养护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普遍较低,一般从事养护的技术人员比例不足35%,创新人才较少,导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掌握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相对较差,对已经取得的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养护的质量和水平。
   4.内部体制和规范建设不够完善
   内部关系不理顺,政出多门、职责交叉,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单位内部缺乏活力和竞争力,而且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养护管理办法、技术规范、质量评定标准等,使具体工作内容不统一,标准不一致。从而影响到养护工作的总体水平,直接影响着交通行业的管理职能。
   5.市场化运作不到位
   我国公路养护管理缺乏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和活力,养护市场专业化水平低,有竞争力的大型养护企业发展缓慢,养护市场对养护资源的配置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由于对养护市场的监管缺乏力度和手段,高速公路养护仍然沿用传统的一般公路养护方法,没有全面进入市场化运作。
  二、提高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有效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
   国内外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经验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及时有效的养护能够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我们应该全面提高思想认识,有效落实养护管理工作。需要认识到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特别是在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早期损坏严重和车流量迅速增加以及重型超载车辆比重过大的特殊情况下,做好及时有效的养护管理工作,减轻路面损坏,延长公路使用寿命,这不仅是公路工程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从思想认识上要贯彻落实“建养并重”的方针,切实扭转长期重建、轻养、轻管理的倾向,增强做好养护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体现在行动上需要落实各项养护管理措施,做到养护资金到位,养护组织到位;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加强督促检查。
   2.不断创新技术
   应强调养护工程的耐久性、可靠性、安全性和时效性,力求实现养护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养护方案更加合理,养护技术更加先进,养护方法更加符合实际,使养护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高速公路养护目前采用的新技术主要有:微表处、雾封层、新型冷补、新型灌缝以及热再生等技术。特别是及时实施微表处等封层养护技术,对处理车辙病害,增强路面抗滑性,防止水损害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推广循环经济模式下的环保型路面养护新技术,包括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低噪音路面技术、常温沥青混合料应用技术、工业废料筑养路技术等,用较低的能源消耗,较小的环境成本,使公路维持较高的服务水平,最大限度提高公路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废旧公路材料的循环利用,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例如在大修工程中,对损坏的基层采用了沥青大碎石结构,既加快了施工进度,又对路面早期损坏起到了遏制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黑色化过程中,采取碎石化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积累了水泥路面改造的经验。
   3.建立科学的养护管理系统
   建立养护管理系统,防范于未然预防性养护是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一项根本性制度,是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的根本性措施。为推进预防性养护管理工作,我国各地加强了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管理系统研究,高度重视高速公路的路况调查、病害观测,处理情况等信息收集和记录,一些成果开始应用。有系统地推进养护管理系统建设,建立预防性养护制度,转变养护方式,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已成为当前发展的趋势。实施预防性养护制度,是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养护管理的一条基本经验。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把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提到日程上。因此,首先要加强对预防性养护制度内涵的研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预防性养护工作总框架;其次需要加强高速公路管理系统建设,利用信息技术实施科学养护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向着开发的深度和应用的广度发展,全面推进养护管理方式的转变;再次是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路面损坏特点,抓紧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尽快形成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的基本措施和成套技术。
   4.规范养护标准体系
   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开展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养护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反映较多的问题是规范体系不完善,内容不全面,操作性相对较差,养护维修工程的很多方面无标准可依,无规范可循。如大修类工程不得不参照建设规范行事,直接影响着养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应该组织力量,在总结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成熟的养护技术和经验,抓紧推进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尽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规范体系。同时建议养护标准规范建设推行国家和省两级管理制度,允许并指导地方在国家标准规范体系的框架下,从当地实际出发,建立更适合当地特点,更具操作性的标准规范系统,不断提高养护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5.推进养护管理市场化运作
   按照”事企分开、管养分离”原则,走市场化道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养护资源的基础作用是高速公路养护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是积极培育养护市场,重点加强企业准入条件和资质管理,有方向地扶持较有能力的养护企业的发展;二是大型养护工程积极推行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和监理队伍;三是推行日常养护工程专业化承包,取得明显效果;四是加强包括养护质量评定、规程、规定、安全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养护市场行为。
   6.加强养护体制内部改革
   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加强行业养护管理高速公路是公益性社会基础设施,无论是政府资金投资还是非政府资金投资,所形成的公路资产都是非经营性资产,其产权均属于国家。建议在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中,一是不宜按国有经营性资产管理形式进行管理。二是高速公路公司不能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其经营的是公路收费权,而不是经营权,应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三是要杜绝将高速公路行业养护管理职责划归运营企业,造成运营企业游离于行业之外和行业养护管理职责丧失。从长远考虑,应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高速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就养护管理而言,当务之急是切实加强行业管理,落实管理职能,充实管理力量,切实把养护管理工作做好,抓出成效。
   7.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处理好老路结构与新路结构的关系,养护施工与维持交通的关系,施工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和旧料再生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也是现阶段养护管理工作的重点。大车流量路段高速公路维修期间的交通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各地从设计方案到组织实施,从时间安排到路段工序选择以及施工管理各个方面均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政策,更好的服务车辆的思想。应着力抓好养护方案设计审查和切实加强施工管理两个重点环节,实施人性化服务,确保通行和安全。
   8.提高职工素质
   提高职工的整体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职工维护根本利益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与目前一些职工素质较低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经济成分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新形式下,需要全方位、多渠道打造高素质的职工群体,所以我们应该普遍提高养护职工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养护队伍。可以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使养护人员经过学习,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及责任意识,达到高速公路养护对人员的要求。
  三、总结语
  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将树立“按需养护”的理念,按路况实际需要安排养护经费,杜绝人为压缩正常养护经费。对公路路况较差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交通部门将主动出击,依法先停止拆分通行费收入进行强制养护。各高速公路经营单位对高速公路的养护目标、路况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区扩建改造等作出规划,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同时,加强养护检查评定,全面掌握公路技术状况,合理制定养护计划。逐步建立高速公路养护计划备案制度,加大高速公路养护投入。进一步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和公路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落实快速处置机制,确保高速公路路况良好。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和标准,根据交通量及时增开收费车道和增加收费设备,避免造成车辆拥堵。总之,发展高速公路,必须坚持建、管、养并重原则,不能因等级高、质量好而放松正常养护管理。实践证明,只有科学、严格的养护管理,才能提高高速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2.2.2.2 水泥厂
  因为水泥矿是供给公司控股公司的水泥厂,沟通便捷,水泥厂生产工艺也根据矿石资源情况而设计,并不断改进,200万生产线与老系统生产的水泥原料到水泥厂进入均化库还经过充分的中和,中和后的0-50cm的原料再与0-10cm与细粒石灰石再中和。
  2.3 质量管理人员条件
  船山矿经过多年的运转有成熟的质量管理网络,每个质量岗位人员职责明确,采矿技术人员根据每月计划和采场现状编制采掘计划,取样工每天到采场对潜孔钻取样,地质人员每年做生产勘探保证地质图纸的正确性,部门经理与质管员结合地质图纸综合分析后,制定出矿方案并形成爆堆质量分布图,生产部将每一个爆堆质量分布图纸交给采运车间,并在现场插牌、红旗标示,采运车间质管员交代到电铲装运工,做到操作工心中有数,以保证不同品级的矿石进不同的生产线,生产部与采运车间质管员每天都到采场根据前一天的生产情况,随时调整铲装作业。其次在矿石的加工运输过程中,生产部制订并监督各部门与车间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工艺质管员每月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定期进行粒级测试,并每天巡视生产线,岗位工要求1小时巡视一次并取样,运输系统严格执行调度指令,化验室做到及时准确的将化验结果送到质管员手中,每一个质量管理的过程都已控制到。
  2.4设备条件
  采场铲装设备较充足,设备能力有富裕。
  3.质量中和的具体做法
  由矿石资源可知熔剂矿中配入高S矿石,水泥矿中利用排土场及采场内的夹石是可行的,工艺技术条件也能做到将矿石充分中各,质量管理各司其职,设备富余,所以每天上班后生产部质管员就根据前一天生产矿石的情况结合采场现状,与采运车间质管员到采场安排铲装作业,决定低品位、泥巴矿是否进入生产系统,进入哪个系统的比例是多少,比例由运输汽车的辆数决定,还是进入图三中的露天堆场a,b,以后再回配,因为不能滞留在采场内,再决定哪个系统哪个仓位(堆场)的发运比例。
  4.质量中和取得的效果
  经过如此质量中和,即使有一个班质量超标,几个班质量一中和就能满足用户要求,2010年熔剂矿输出矿石合格率为100%,水泥矿也符合要求。
  2010年采场动用储量624万吨,出矿605万吨,回采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7%,提高了12百分点,矿产品价格为27元/吨。采场增加采出矿量=(年产矿石量÷实际开采回采率)×(实际开采回采率-设计开采回采率)=(605.7÷97%)×(97%-85%)=70.42(万吨),增加矿产品收入=增加采出矿量×单位矿产品价格=74.93×27=1901.34万元。
  2010年入选矿石量355万吨,实际全部回收,设计选矿回收率92.5%,我公司生产石灰石矿,矿产品价格为27元/吨,增加的选矿产品量=年入选矿石量×入选矿石品位×(实际选矿回收率-规定选矿回收率)/精矿品位=355×54%×(99.9%-92.5%)/54%=26.27(万吨),增加矿产品收入=26.27×27=709.29(万元)。
  利用排土场和采场内低品位、泥巴矿为149.38万吨;产品平均价格约为11元/吨,增加收入:增加的产品增量×产品平均价格=149.38×11=1643.18(万元)。
  2010年可以增加收入1901.34+709.29+1643.18即为4253.81万元,可以看出2010年利用矿石中和,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老的排土场搬迁的过程中将废石回收利用减少了征地,新系统生产线上原进入尾矿坝的细位石灰石被回收利用,为尾矿坝的尾矿下一步开发利用创造了条件,也减少了危险系数,减少了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
  5.结束语
  1、质量中和是矿山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矿产资源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2、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减少以往排废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取得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3、挖掘矿产资源潜力,提高矿山经济效益,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江苏省镇江市船山熔剂石灰岩矿延深地质勘探报告200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2.2010年年度矿山储量年报2011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公式、注解等请以PDF格式阅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599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