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实施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芸
【摘 要】高职院校重要职责是不仅要把学生培养成职业技术人才,还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长学生的才干。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阐述如何增加校园文化的活力并提它的层次和品位。
【关键词】显形教育;校园文化创新;校园网络主导文化
一、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对不同规格人才的需求,一大批高职院校迅速发展壮大。然而,面对如何培养社会需求的紧缺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一系列问题,高职院校不仅要通过课堂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通过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塑造学生人格,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笔者就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及实施对策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现状
1.从活动的目的看,过分强调活动娱乐性,忽视了校园文化活动的隐性教育功能。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出发,可以分为思想道德类、科学知识类、文化艺术类、娱乐体育类四类。思想道德类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为目的;科学知识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智能素质为目的;文化艺术类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文化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为目的;娱乐体育类以娱乐和运动为内容,以调节学生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高职校园文化活动一般以娱乐性、消遣性为目的,虽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精神上也得到了享受,但往往存在为了活动而开展活动,缺乏必要的规范的管理,组织不力,挫伤了学生参加兴趣并产生自由主义,学生想来就来,不想来就不来,致使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淡漠。
2.从活动的内容看,过分强调活动形式,忽视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广泛性。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重文体活动,轻思想道德类、科技类活动。文化艺术类、娱乐体育类活动往往表现为欣赏、表演、各类体育比赛、联欢会、舞会等形式,特别是一些文艺、体育类社团组织相当活跃。但活动内容的随意性较大,计划性较差,一味追求娱乐性、消遣性,格调不高、缺乏个性、千篇一律,缺乏专业特色和高职特色。思想道德类则以讲座、报告会、演讲、征文等形式进行,特别是讲座、报告会多采取“讲了听了”的单向灌输形式:教师讲了,学生听了,是否听进去了,则大打折扣;有时学生还不到场,活动达不到应有效果。而如马列主义研究会、邓小平思想研究会等政治性学生社团多数高职院校基本没有。科学知识类活动多以学习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形式出现,而学术研究型活动、科技实践型活动很少开展或者格式不规范、科技含量不高,强调了活动的愉悦性,忽视了活动的科技创新性。
3.从活动的实施过程看,过分强调学生主体性,缺少教师主导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活动的主体,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富有激情、易于接受新事物,校园文化活动正是他们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良好舞台。高职校园文化活动一般由院团委、系分团委代管,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活动多以学生自己组织为主,其中又以学生社团形式开展活动居多,而学生社团组织数量又特别多,致使一部分社团组织缺乏监管和指导;特别是在开展一些思想理论类活动、科技类活动方面,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因此学生有时显得不知所措,这时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对策
(一)转变观念,体现校园文化活动的显形教育性
无可否认,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重要的渠道,但课堂教学在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而校园文化活动具有群众性、课余性、娱乐性的特征,它能满足学生的各种求知欲望,是学生内在发展的客观需要;它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它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战场,特别是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服务社会的练兵场。因此,那种认为“课堂教学重要,校园文化活动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可有可无,需要的时候突击一下”的观念必须转变,把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当成一项常规工作来抓,将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校园文化活动的课程化建设,使之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注重引导,突出校园文化活动的特色性、创新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是育人的主体,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重要主导作用,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体制,鼓励一大批有水平、有热情的教师参加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去,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全方位地指导。对于思想道德类活动,要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生动形象、联系学生实际、具有实践指导性。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强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相互融合,突出校园文化精神;特别是当前网络已构成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抢占这块阵地,建立校园网络主导文化。
(三)加强设计,凸显校园文化活动的多层次、高品位
根据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高职学生原有的结构认知特点,构建新的结构认知体系为目的来设计校园文化活动,探索新形势下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律,建立一种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
1.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强化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导向。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它以学生的个体兴趣为起点,以学生自主选择参与为形式,以内容丰富多彩和贴近学生为特点,以学生在实践互动中受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对于提高学生品质、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创新。教师在创新精神培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引导作用,而自主研究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关键。例如,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为龙头,以大学生学术科技节为载体,充分发挥科技类学生社团和科技兴趣小组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开展广泛化。
3.校园与社会相结合,重视实践型活动的开展。结合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比重较大的特点,开展一系列职业技能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动手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了解民情、了解社会;以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校企合作为契机,等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4.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打造多层次校园文化活动。高职校园文化活动多以校园文化大环境为导向,具有稳定性、系统性的特点,活动有组织、可协调,学期有计划、阶段有安排。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群体结构特点,尊重学生个性、寻找学生兴趣,打造并创新不同层次针对不同群体的校园文化活动,让不同性格、气质的学生都能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起到了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满足了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我们要不断地在活动中去求新、求发展,开辟校园文化活动的多种途径。
参 考 文 献
[1]傅显捷.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4)
[2]柯常钦.新建高等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讨论[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9)
[3]胡树森.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定位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6(9)
[4]潘晓华.重视大学文化的构建,实现我晓得持续发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07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