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院校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克俭

  摘 要:统计学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很好适应高职人才的培养要求,构建符合高职教学理念的统计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针对当前高职统计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教学经验,阐述了对统计学教学改革的见解。
  关键词:高职院校;统计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6-0242-01
  
  1 统计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简单,教学方法传统
  由于传统“填鸭式”教学的路径依赖和教学基础设施不足,使得教师教学内容、方法简单化。具体表现在:(1)案例来源比较单一。教学案例基本上是重复课本上的例子,时效性差。(2)教学形式的选择比较单一。出于学校基础条件的限制,教师一般采取案例讲解法,可以收到一定的学习效果。但因未与多媒体教学和案例讨论相结合,导致教学缺乏形象性、生动性和灵活性,使教学效果受到一定影响。(3)偏重理论知识讲授,忽视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老师只重视理论概念的灌输,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效果不太满意。加之,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扩大,一些学校基于办学成本考虑,设置教学班级过大,有些教学班多达120人以上,影响教学过程的互动效果,教师的教学改革热情不高。
  1.2 传统的教学效果评价动力不足
  多年以来统计课考试一直沿用期终闭卷笔试成绩占总成绩70%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这种方式对于教与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础理论部分教学质量,但这样不仅会出现平时学习与测试成绩的偏差现象(照抄获高分),而且在全面测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着缺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造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动力。
  1.3 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陈旧
  (1)虽然计算机已相当普及,但由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原因,导致统计软件在统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远远不够,教学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三个一”的传统教学方式,因此,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2)从学校教学设施上看,硬件跟不上教学要求,计算机房紧张,多媒体教室少,难以满足该课程教学时间,影响课件及课程软件的使用。
  (3)由于学校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有的教师工作热情不高,有的教师心浮气躁,不能认真钻研业务,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业务能力较差,导致无心或无力控制和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统计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分析
  2.1 统计学从数学技巧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
  在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非常普及的今天,统计计算技术不再足统计学教学的荤点了。统计思想、统计应用才应该是重点。现代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离不开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统计软件的使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简单轻松、由枯燥乏味变得趣味盎然。所以,在统计教学过程中,大量的内容只需要给学生讲清楚统计基本思想、计算的原理和正确应用的条件、正确解读计算的结果,而对大量复杂具体的计算可以交给计算机去完成。比如方差分析.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现在我们只要讲清楚方差分析要做什么,检验结果表示什么等就可以了,大量计算工作让计算机去完成。
  2.2 通过统计实践学习统计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课堂现场教学、模拟实验、利用课余时间完成项目、利用假期时间.通过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活动,如社会调查、专题研究、提供咨询、参与企业管理等方法。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比如让同学们在设计调查问卷和调查方案的基础上,让他们组成若干调查小组,在校园内真正进行一次统计调查活动,这样。同学们就亲身参与了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含统计推断)的整个过程,效果很好。
  3 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3.1 利用多方位评价体系
  考试既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手段,又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只要科学地将评时的作业、灵活多样的平时测评、基本功底的期末考试三结合,它将对统计教学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客观的作业评价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这里所提的作业是指课堂作业,评分的标准为:能否按时交作业;随机抽查,看是否抄袭别人的作业;对问题的分析过程是否全面、透彻;分析方法是否多样、新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课课不留死角。层层夯实基础,环环紧紧相扣,节节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该环节成绩占总分30%。
  (2)平时测试建立学生自我评价体系,促进自我能力发展通过课堂提问,根据回答情况评定;上机操作根据熟练程度评定;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时,对调查表的制作、问题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报告撰写各环节进行评定。这些评定要削弱教师是成绩的评价主体的地位,突出学生评价地位,公开公正让学生相互比较、自我认识,这样既可以形成比学赶帮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而提高其综合素质。该环节成绩占总分30%。
  (3)期末统计基本知识闭卷考试,促进学生掌握统计基本理论知识,为就业后的再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该环节成绩占总成绩40%。
  3.2 更新统计学教学方法
  如何把本课程独特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手段介绍给学生,如何让教师将充满数据、公式和概念的这样一门课讲解得引人入胜,让非统计专业学生也感到“学统计非常有用,也很有趣,不仅能帮你发现问题,而且还能帮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好统计学的积极性和强烈欲望。
  目前统计教学普遍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能适应统计教学现代化的要求。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教学面临信息化建设,作为基础性、先导性的统计教学来讲,要面向未来,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进行自身的调整和更新。因此,推动统计教学信息化,逐步实现统计教学多媒体化,统计教学个性化,统计教学活动合作化,已成为统计教学方法更新的主要方面。
  在统计学教学方法更新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
  (1)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JP2〗也就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指导他们去学习。在启发式教学中,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学生读懂数据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
  (2)采用双向式互动教学。
  教师可选择一些真实材料来训练学生(如案例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形象、快捷地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
  统计课基本理论部分抽象的问题较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其应用,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使复杂问题简单化,这样不仅学生更易接受,而且大大节省教学时间。如研究资料分布时,频数分布表制作的柱型图,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向光滑曲线的过度,二项分布图到正态分布图的过度,正态分布的特点,利用flash或PPT制作成动画,不仅易理解,而且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使学生在瞬间愉快地理解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概念。
  统计学与计算机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计算机基础课是每个专业的必修课,Windows操作系统支撑的office办公软件随处可见,其中Excel组件是计算机基础课的必修部分,尤其是图表及函数一节中包含着统计函数,学习了这一部分,将为统计分析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地结合奠定了基础,因此,在统计课中将统计函数用于统计问题的分析,易学易用,而且将大量复杂的统计运算变得简单、轻松、准确,使统计知识的掌握不在因繁琐、复杂的计算而消耗大量的宝贵时间,同进也真正掌握了计算机中统计函数的意义。
  4 结束语
  总之,统计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从实践角度出发,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所以,为了深化高职院校的统计教育,统计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但其涉及的方面多、内容广,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因此,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相关主体通力配合,共同努力,最终才能够实现统计学教学模式的创新。
  
  参考文献
  [1]白日荣,苏永明.非统计专业统计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教学研究,2007,(12).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楼裕胜.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2,(12).
  [4]黄金梅.高职院校统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173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