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新区产业集群的创新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欣

  摘 要: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的。国家高新区是依托各自的优势资源,全力打造相关产业链,形成若干高成长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形成了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进行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必须从产业集群开始创新研究,走创新性集约道路。
  关键词:产业集群;高新区;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C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083-02
  
  1 产业集群概述
  
  (1)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由于产业群存在外部经济和集体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尤其是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生产力。
  (2)产业集群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
  在绝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中,企业都是创新体系主体,因此,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和其他的非正式互动关系就成了知识转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形式。因此,企业间合作的基础是信任,集群的发展正好符合了这方面的要求,集群运行机制的基础便是信任和承诺等人文因素。群内的企业因为地域的接近和领导人之间的密切联系,形成共同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行为规范和惯例,彼此之间容易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机会主义倾向,降低合作的风险和成本。
  (3)产业集群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
  集群能够为企业提供一种良好的创新氛围。集群是培育企业学习与创新能力的温床。企业彼此接近,会受到竞争的隐形压力,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在产业集群中,由于地理接近,企业间密切合作,可以面对面打交道,这样将有利于各种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和新知识的传播,由此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增强企业的研究和创新能力。集群可以降低企业创新的成本。由于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交流就 成为可能,为企业进行创新提供了较多的学习机会,集群内专业化小企业学习新技术变得容易和低成本。同时,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也有助于加强企业间进行技术创新的合作,从而降低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成本。
  (4)产业集群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产业集群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因此,产业关联企业及其支撑企业、相应辅助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都会在空间上相应集聚,形成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构成了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公共物品共享使资源在产业集群内具有更高的运用效率。随着产业集群的成功,集群所依托的产业和产品不断走向世界,自然就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区域品牌。“区位品牌”是品牌的象征,如法国的香水、意大利的时装、瑞士的手表等。单个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品牌,需要庞大的资金投入,然而企业通过集群内企业的整体力量,加大广告宣传的投入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容易形成“区位品牌”,从而使每个企业都受益。区域品牌同样具有外部效应,这种区域品牌效应,不仅有利于企业对外交往,开拓国内外市场,确定合适的销售价格,也有利于提升整个区域的形象,为招商引资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而区域品牌共享大大增强了集群内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
  
  2 国家级高新区现状
  
  2.1 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现状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经国务院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旨在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形成和发展的特定区域(在国际上称为科技工业园区)。它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的优惠政策和各项改革措施,推进科技产业化进程,形成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基地。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54个。
  
  在总体上我国高新区的发展非常迅速家高新区企业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在其所在城市的工业增加值中占有的份额越来越大。2006年,国家高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当地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以上的有11个,占到30%以上的有21个。
  
  2.2 我国高新区与世界著名科技园区的对比
  我国高新区的发展相对于世界著名的科技园区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不足,比如世界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经典模式――硅谷模式,台湾的新竹模式,印度的班加罗尔模式。
  硅谷的史丹佛园区,是一种通过内部资源开发而“内生”高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模式。它有着竞争合作的价值观念和共生共享的开放氛围;鼓励冒险、宽容失败的价值观念和创新创业的企业家精神。另外还有着成功的制度创新:一是具有完善的创新体系。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创新源头和产业需求终端之间不断互动的创新环境。二是由美国的全国证券交易商自动报价系统股票市场和风险投资构成的硅谷高技术公司融资环境提供了创业最重要的资金和管理经验。三是以股票期权为特征的知识股权制度和人才激励环境,可以说硅谷新思想、新创意的不断出现就是得益于以股票期权为主的强有力的激励机制。
  我国台湾的新竹科技园是首先依靠政府发展产业集群,民间资本进入高科技产业,然后参与全球竞争,形成创新体系。
  印度的班加罗尔模式是依靠完善的信息产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积极吸引大量外国投资,质量管理的国际化、标准化与系统化。销售以欧美市场为中心。
  这三个典型范例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有一点是同质的,都是根据自身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的发展情况而形成的本土特有的模式。而我国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现状,要借鉴成功的工业园区的经验,同时也要结合我国自身的发展情况,因地而异的发展高新区的产业集群。
  
  3 我国高新区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我国高新区是典型的政府扶持型的科技工业园区,政府在推进产业集聚方面,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加以实施的。通过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政府设立高新区,由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规划和管理,在资金、政策、人员等要素的供给上给予较大的优惠。在国家没有专项财政投入,也没形成风险投资机制,市场经济体制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多数高新区在创建初期不得不采用依靠国家和地方优惠政策、土地开发、负债经营、招商引资滚动发展的策略,首先引进国内外比较成熟的高新技术企业,先带入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必备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基本要素。逐步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在初步形成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和科技孵化器的基础上,实现原始资本积累和产业资源的聚集,形成企业在园区内的集中。随着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的直接干预在人才、技术、资金等方面与私营部门相比都不再具有优势,无法对产业集群的良性发展起到支配作用,政府需要逐步退出,转为行使市场主导型模式下政府的职能发挥服务和市场的规范作用。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全面推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快速健康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一步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根据《若干意见》,认为我国各级政府和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创新高新区的产业集群:
  (1)积极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科技资源应用的结果,它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技术转移机制的创新。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并不是任何时代都能实现的,只有在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能力才能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的作用日益突出,正在成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家和区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支持区内科研机构和企业承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带动效应明显的科技项目;鼓励高等学校与区内机构开展合作,吸引高等学校及其师生进入国家高新区创业;发挥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创新源泉的重要作用,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加大对科技人才的资助力度,完善引才机制,推进创业基地建设。
  (2)培育龙头企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激发产业集群的发展活力。
  培育发展产业集群,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选择本地具有优势地位的产业,全力扶持和培育特色产业中的龙头企业,加大引导和投入力度,聚合各种生产要素,进行重点培育,尽快把企业做大做强,不断完善其辐射功能和带动能力,使之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发动机”,并引导其它相关配套企业的成长和壮大。
  (3)进一步激活民间资本,通过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建设一批民营产业集群。
  放手让民营企业发展,调动民营企业办工业,推动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要确保民营企业在投资融资、税收、土地使用权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它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要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建立和完善民营企业的信用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高新区的功能定位、结构和发展动力等方面都与产业集群密切相关,发展产业集群是高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高新区现有的产业集聚是政府主导的结果,这种模式的产业集群向高级阶段演进必须通过产业集群的创新来完成。
  
  参考文献
  [1]迈克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仇保兴.小企业集群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3]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王缉慈.地方产业群战略[J].中国工业经济,2002,3.
  [5]吴德进.产业集群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6]谢永琴.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师,2005.
  [7]魏守华,王缉慈,赵雅沁.产业集群:新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J].经济经纬,2002.
  [8]蒋达.培育地方产业群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21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