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系列项目“连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井宇

  城市在迅速膨胀,像摊大饼一样向四周蔓延。道路在加宽、加密和不断地延长。漂亮而又冷酷的建筑越来越像一座座漂浮在城市里的孤岛,被密织如网的马路隔离开来。人们也因为越来越依赖于汽车代步而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大大拉开,有时近在眼前却如同远在天边。
  城市中行人的移动过程应该是一种城市生活的享受,它应该方便而平滑。但是由于城市的快速发展,北京城以汽车为服务对象的交通动脉网络却将这种便捷而愉悦的移动打断了,街市随同它的市井文化一并在逐渐消失。
  系列项目“连接”在研究城市中行人的移动过程时,试图通过设计带给这个城市街道更多悠游的意境和使市民更快乐的经历。这些项目都位于重要的城市节点。设计通过围合或开放的广场、空中走廊、地下通道、电梯。扶梯和多层互联的空间,使不同使用功能的独立建筑物、公共交通系统和其它城市功能之间的缝隙模糊并连接在一起,重新拉近人与人、人与建筑,以及人与环境的距离。城市并没有因为发展而忘却对人的体贴与关怀,人重新成为快乐而和谐的城市生活的主角。
  城市因人而生,城市为人服务。城市的诞生和发展,以及伴随其演变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因和谐的“连接”而变得更加生动鲜亮。
  
  “连接”之一:天桥商业大厦
  
  天桥商业大厦位于北京的南中轴,基地东侧是天坛。
  天桥商业大厦和其它进行着的系列项目“连接”有所不同,它不仅针对基地周围环境条件建立物理连接,更试图在它自己的领地内创造出一种交叉连接的城市环境。这种城市环境由不同的人工景观“平原”、“山地”以及“高原”组成,由此形成一系列位于建筑物中心的开放空间,成为老北京民俗表演的场所(天桥商业大厦所在的天桥地区,有百年以上的民俗表演历史。以杂耍。京剧、相声等闻名于世)。“山地”是一系列露天看台,从地面(平原)缓缓移动至四层建筑的屋面(高原),两侧则由一串小店及连接室内商业空间的出入口组成。室内务层的连接也因此不再是垂直、线性的,它具有多重非线性的随机购物流线,穿梭于里外之间、上下之间。这些新建筑的使用可能性大大方便了商业的流动,同时也希望能由这一个点激活周边略显落后的经济和城市发展。
  
  “连接”之二:汇佳国际教育中心
  
  汇佳国际教育中心位于北京三环燕莎桥的东北角,是北京东北部的商业中心。这个交叉路口又是地面车辆和地铁交通的重要节点。这座4万m2的建筑物内含有学校、管理用房、家庭体检中心,商业和停车等主要功能。
  通过地铁的通道和道路南侧的燕莎中心相连。而位于建筑物内部的垂直空间又把地铁、地下停车场、地面人流以及地面以上各层相连通。
  北侧由于曰照的原因被切去一大角,形成一个斜面坡顶,由此却意外产生出一个有趣的逐层跌落的共享空间。
  
  “连接”之三:马家堡综合体
  
  约10万2的MJP位于北京地铁4号线的起点。整栋建筑的地下将一部分用于地铁的候乘功能,另一部分用于一个大型的购物超市。约25000m2左右。地上将由商业零售、区域体育休闲活动中心、办公及酒店组成。
  MJP的主要设计线索是试图尽快地疏导地铁人流,同时又给人流提供以便捷、通达MJP所设各项功能的选择,它向候机楼学习,借来多处自动扶梯及自动步行带等装置,并试图采纳候机楼处理人流的“通过式”商业方案,将一个多层的综合体,用线性的“传送带”连接成一个连续性的一体空间。
  由于对周围住宅的遮挡,该项目的体形被限定为南部一个40m高的小塔和北部60m高的一个较大型体量,二者中间由四层连接体组成。中间相连部分由两个室外大坡道,将地面和屋面连接在一起,方便周围居民使用其屋顶的体育活动设施。倾斜坡道下面的室内空间是一连串小店和自动坡道,它将地铁人流带到地面以上的各层。
  
  作者:粱井宇,参展建筑师,原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
  收稿日期:2006年1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314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