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工程造价控制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前,我国工程造价管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使工程造价管理尽快纳入规范化、系统化、法制化轨道,已是当务之急。本人以自己在预算岗位上的经历,对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应对这些问题提供一下自己的的建议。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
(1)在项目建议书阶段,通常由建设单位向公司投资计划部提出投资估算,内容相当简单,往往造成漏项。针对这样的问题,做好基础资料的收集,保证详实、准确。要做好项目的投资预测,需要很多资料,如工程所在地的水电路状况、地质情况、主要材料设备的价格资料、大宗材料的采购地以及现有已建类似工程资料,对于做经济评价的项目还要收集更多资料。造价人员要对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认真分析,保证投资预测、经济分析的准确。合理确定评价价格和基准参数。评价人员应该针对不同项目的特点,结合市场分析、竞争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因素选取多种价格方案并加以分析,以使投资者对项目未来的效益有充分的了解和减少项目投资风险
(2)在项目设计阶段,建设单位往往是以低价设计费选取设计单位获取设计方案,只要设计外观和形式满足自己的要求,往往不看重设计方案的优化选择。事实上搞好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重施工、轻设计的观念必须克服。对此我们提倡积极推行限额设计,应建立起完整的限额设计管理方法,认真编制工程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基础上,把施工图预算的价格严格限制在设计概算以内。通过招投标方式,择优选择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过程中,工程造价咨询与设计单位紧密配合,政府主管部门把工程设计与造价纳入法律轨道,建立健全相应法律法规,使设计单位对工程造价负有明确责任,坚决杜绝不顾工程造价,随意加大安全系数的做法。
(3)工程项目的实施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施工周期,政策性变化,材料设备价格,市场供求波动大等等。施工单位建设工程造价的控制目标制定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和先进性;材料价格管理方法落后,材料采购、储存量计算不科学,不能很好地掌握采购时机,由于建设市场目前还比较混乱,材料采购价格失真,不法分子从中渔利,也使得占建安工程成本60%~70%的材料费用失去控制。在施工组织方面,多数施工企业还一直沿用老办法,现有的人、财、物没能得到合理配置与利用,造成大量浪费,从而导致工程造价提高。在施工过程中如何让人、才、机械达到最合理的利用是控制成本的关键而不是通过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方式来缩小成本来获取高额利润。施工单位还从自身利益出发,通过设计变更,增加工程量或追求较高利润。从发包人的角度我们首先必须有效控制工程变更和现场经济签证。在工程建设项目中,工程变更和现场签证是不可避免的,但要进行有效的控制。为防止在施工图设计中产生漏洞,除在审核时把关外,还应在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院的技术咨询中消除,总之,应消灭在开工之前。设计变更应尽量提前,变更发生的越早,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管理,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初期,尤其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更要用先算帐后变更的办法解决,使工程进行得到有效控制。其次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根据施工图设计的进度和现场施工的实际进度,及时核定施工图预算,对于预算超出相应概算的施工图设计部分,要加以详细分析,找出原因,并及时与项目负责人通气,调整或修正控制目标,对工程造价实施动态控制。再次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通过承包合同的方式将风险分散。
(4)在竣工阶段,按有关规定编制竣工结算,计算确定整个项目从筹建到全部竣工的实际费用。 施工单位编制工程结算书普遍存在冒算多算、高套定额单价、高套取费标准等提高工程造价的现象,调查资料显示,对施工单位的结算审查核减率一般在15%~25%。
较先进的结算方法是在结算中按照国际惯例,采用调值公式,即在合同条款中写明双方商定的调整因素,同时明确哪几种物价可以波动,且波动到什么程度才同意调整。一般控制在合同价的正负5%左右,在该范围内变动时由承包方自己承担;在5%~20%之间,由承包方负责10%,发包方负责90%;超过20%以上时应另签合同条款。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承包方的积极性,使之最大限度地在施工中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另外注重资料归集和整理,尤其是及时跟踪工程完成进度,对进度时间内的市场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信息价格做好相应的收集和记录,方便为今后的结算提供有利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建平、蒋智生:招标投标与工程造价的合理控制.工程造价管理,2003(6)
[5] 曲颐胜、金阳:工程造价管理的信息影响与分析.建筑与预算.2003(2)。
[2] 王和平、赵丙芬:工程造价管理中几个概念的界定问题.工程造价管理,2003(5)。
[3] 关志一:关于工程造价咨询业发展的思考.工程造价管理.2003(3)。
[4] 高雄映:工程造价管理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和 WTO 规则.工程造价管理, 2003(4)。
[5]刘志.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分析[J].科技信息,2009,(5).
[6] 龚维丽. 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1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