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产学研之路 建有特色的高职院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产学研结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多年来,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校企合作为奠基石,以产教结合为动力源,以服务地方经济为着眼点,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敏锐的眼光、大胆的勇气、创新的思维和扎实的行动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产学研之路,赢得了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江苏职业教育谱写了新的篇章。
产学研结合促使专业建设基础更扎实
产学研结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产学研结合起步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前身就开始与苏州市电子局、机械局等产业部门为伴,产业部门开始提供部分设备和师资,开设“定向班”。在“九五”期间,学校被江苏省教育厅首批确定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单位。学校以苏州市华美电子机械厂为基地,以实验、实训设备现代化建设为启动点,以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研发为突破口,走“产学研”结合道路,从而真正拉开了产学研结合的序幕。随着苏州地方经济的强劲发展,外资企业不断增多,学校又主动与企业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合作。聘请企业高层领导成立发展顾问委员会;聘请企业经理、主管、技术专家组成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2005年,学校被批准为“动漫技术”专业试点单位后,及时成立了动漫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委员们的指导下,学校改变了原计划与日方院校合作的方案,而与苏州宏广动画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还达成“与艺术院校相关专业错位发展,侧重软件应用方向、动漫后期制作辅助岗位”的共识。目前,学院21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有5至8个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学院还与100多家世界知名企业、十多家民营企业建立了学生定向实训、实习、就业基地;有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在学院设立了20多万元的奖学(教)金,百得(苏州)科技有限公司还设立了20万元的戴维胜教育基金。学院与企业联合成立了现代模具、自动控制等研发中心,与十多家著名企业共建了Catia设计室等14个专用实验室和培训室,累计接受企业捐赠300多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和软件。学院还拥有63个专业实验室和世界一流的加工中心、工业机械人、慢走丝线切割等21个实训工场,如数控加工中心实训车间拥有美国生产的“法道”加工中心12台,精密制造中心实训车间有瑞士米克朗高速精密立式加工中心,美国哈斯卧式车削中心,三坐标测量仪等16套各类设备。
学院还参照新加坡的教学模式和德国“双元制”的投资模式在校内构建了“前校后厂、产教合一”的9个经济实体,如以精密制造为主项的“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等,发挥教学、培训、学习、研发和生产等多功能,形成了一个“依托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实体群。这样真实的情景有助于消去“教学模拟”和“大教室”的概念,为适应现代企业实现无缝对接。
为了寻求新的生长点,学院还主动参与了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近40个社团组织,学院所有专业指导委员会都有行业协会的成员。学院还与苏州市电子产品检验所共建电磁兼容性测试(EMC)实验室,联合申报了江苏省科技项目《土壤与水中工业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已立项,这对快速检测的核心技术将有新突破,对促进品牌专业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产学研结合促使人才培养模式更灵活
深度融合,订单培养工程师。美国百得集团是世界电动工具最大制造商。近年来,为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集团公司在苏州建立了国际一流的研发中心和远东测试中心。凭借学院产学研积淀的优势和影响,公司主动上门再次探讨合作,历经九个多月、二十多次的专题交流研讨,终于组建了一个旨在培养产品设计工程师助理的“百得班”。该班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紧密结合企业需求编写相关教材,负责管理和考核;由校企双方(含美国专家)共同承担教学任务,根据教学进度和课程内容分别在教室、专门化培训室、研发中心、生产车间以及客户身边等不同场所,运用项目导入法、现场教学法、分组研讨法开展教学。这种深度融合式订单培养模式切实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第三方参与,联手订单培养。苏州胜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年销售额达6亿元的民营企业。随着公司飞速发展及业务的扩大,公司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加入。2007年1月起,公司与学院在反复论证后开设了“胜利精密”班,主要围绕“产品项目教学法”开展订单培养。为解决“产品项目教学法”的“产品”、“基地”等一系列问题,学院联手苏州众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培训单位,负责提供“产品”、“基地”和“模具技术骨干”,解决订单培养过程中的困难。这种第三方参与式订单培养是产教结合的新模式。它对资源整合、技能培训、能力培养、教改推进不失为一种创意的工作。
产学研结合加快教改推进有成效
产学研结合促进教学改革稳步推进,突出工厂化现场教学法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学院创新体制,构建产学研联合体为理论指导与实习操作同步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学工厂型实体――苏州精技机电有限公司,发挥了“教改、实训、培训、实习”基地的功能,促使教室搬到企业里,课桌搬到机器旁,真正实现了讲练结合,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生产研发型实体――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以“承载课程改革,深化专业建设,注重项目开发,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
教师参与并成功研制了一系列实用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开发了《MPS系统教程》、《可编程控制器教程》等多本校本教材,为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发挥了实质性作用。这些“工厂化”教学模式也为项目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胜利公司通过捐赠三座标测量仪等设备在学院建立了专门测量实验室,专业教师将三坐标测量仪有效整合到《测量技术》课程之中,同时也完成了加工中心实训和UG/CAM设计等课程的整合,推行了测量技术专用周的模块化教学。将《机原机零》、《工程力学》、《金属材料》等课程整合为《机械工程基础》,将控制类课程整合为《MPS与FMS》等。这些以项目教学为特点的专业课程的调整和实施,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技术发展,更加贴近企业需要,也真正提高了学生从业技术含量和竞争实力。
产学研结合促进项目研发结硕果
学院历来注重立足于企业、立足于市场、立足于自身优势,敢于探索和实践。自“九五”期间开始,就与校办企业合作,研制了SG-CNC-12车床数控系统等十几台(套)与专业教学相吻合、具有较高水平的实用型教学仪器设备,成为机电一体化专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果。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提高,合作研制的产品也拓展到电子等其它专业,所研发的电工实验台、电工实验模块已获得两项专利。2002年成功研制了“自动化生产教学系统(MPS)”,被市科技局专家鉴定为“已具有国内领先水平,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值得在同类院校中大力推广”。后来,这套系统已向省内外兄弟学校推广了30余套,江苏大学、浙江工程学院、上海交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等30多个单位购买并使用这套系统。2005年,学校又与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申报了江苏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指导项目《小型柔性制造生产系统(FMS)》。目前,该项目已获得四项专利和一项计算机软件注册,由苏州市科技局结题鉴定,并通过了省教育厅科产处结题验收。产品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始推广使用。
多年来,校企合作搭建很多研发平台,教师与企业骨干联手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研发一系列专业教学仪器设备,较好地兼顾了教学与生产双方的要求,得到国务委员陈至立、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以及省市领导的肯定和兄弟学校的赞赏。
产学研结合促使教师成长步伐快
加强产学研结合,关键是为教师成长搭建了平台。产品的研发不仅拓宽教师的专业知识面,加深对设备工作原理的理解,而且还培养了设计、安装、调试及故障排查等实际工作能力;不仅更新了观念,提高了业务水平,同时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相关课程体系、重难点有了更全面的把握,为推进课改,提高质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周稽裘来校视察时曾说过:“一件产品研制成功了,一批教师也站起来了。”确实,产品研发平台、校企联合体的构建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学院已有103名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曹建东副院长,专业学科带头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他带头研制了十多台教学设备,其中“电工实验台”已获专利。主编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已成为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007年被评选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教材。主持并完成多项省级课题,《产学研结合,开发机电专业教学设备》获市专业现代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
产学研结合促进服务功能提升更明显
学院坚持“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办学理念,把服务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之一,作为一种社会责任,作为一种美德。
近两年来,学院先后为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了166人次的技术培训;为苏州天平学院、省、市职业院校骨干教师、七三零三二部队退伍军人等进行了495人次的数控加工技术培训。承担了苏州市教育局和劳动局委托的苏州大市职业院校数控大赛集训任务、苏州大市高级维修电工技能培训、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系统开发工作、江苏绿扬电子仪器集团有限公司的示波器编码开关改造项目。
在2005-2007年期间,学院专业教师先后参与了法国CD发展公司的叉架类零、部件设计与测绘工作,完成测绘零部件达20多个,共出图纸86张。为美国太平洋绿洲公司进行叶轮测绘,为美国联塑模具生产加工电极,解决了零部件视图表达方案问题及加工技术难题。2006年,为京东方茶谷有限公司就“零件第三角视图表达与第一角视图转换等技术性问题”进行了技术服务,修正了其原图的错误尺寸和结构,解决了企业产品质量问题。
2003年起,信息工程系与格兰富水泵(苏州)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基于NET技术的生产水泵计数控制系统”,为欧莱雅公司开发了“看板管理”产品仓储软件,改造了苏州职教网络系统,实现了从ASP向NET平台的全方位转换,为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发了“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网站”。机电工程系与苏州瑞思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了《教学用模块化自动生产线拆卸装置》、《小型柔性制造生产系统(FMS)》,数控专业教师解决了一类汽车空调压缩机的工艺难点。这些项目累计合同总额达30多万元。同时还促进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为企业直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产学研结合培育双馨人才效果更突出
立足产学研,以互动、合作、共赢为原则,以拓展学生成长途径为抓手,以关爱学生成才为根本。学院不仅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创造条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的人才。100多家长期友好合作的企业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关系,首届大专毕业生就业率为100%,07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就在80%以上;校企联合体的构建为学生的实验、实训、实习、技能竞赛、特长培养、创业孵化提供便捷而实惠的条件。在江苏省工科院校第三届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比赛中,李金玲等同学创新项目“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自动旋转餐桌”和“基于单片机控制的无人驾驶旅游观光车”分别荣获二、三等奖,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名列第一。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江苏赛区选拔赛暨新瑞杯第二届江苏省数控技能大赛中,多名同学取得优异成绩。01届数控车床专业学生许仁良,毕业后放弃到合资企业工作,依然选择留在联合体公司,通过两年多的全程实践和锻炼,自己已成功创办了苏州星戴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苏州工职院产学研结合日益加强,特色办学之路正在伸向远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49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