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出拍马屁的悲喜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老愚
在当代中国,拍马屁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毛细血管,并进化为一种生存本能。
四川会理县宣传小吏因工作需要,PS合成了一张该县官员视察通乡公路的照片。因为手艺欠佳,露出了长长的马脚,被好事之徒说三道四,弄出了大声响。官方说要“严肃处理”云云,“当事人”也在网站上发表了致歉声明。这声明写得很乏愧意,多的是无奈。他用“失真”二字表达自己的认识,祈求公众谅解。
其实,他大可不必自责,因为此类视察本身就是作秀,他不过奉命行事罢了。以我的理解,一定有人授意他合成照片,以突出官员的腾飞感:他们必须居于正中,在其治下的土地上一言九鼎,没有他们的英明决策就不会有那条公路,通过合成把他们置于柏油马路中心,让青山做背景,有何不可?
在这张“合成照”中,三位官员“飘浮”在一条公路的上空,图片说明称他们在“检查新建成的通乡公路”。漂浮就是他们最好的状态,他们和土地的疏离,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他们的脚真的踩不下去。在他们目力所及之处,鲜花,美女,歌声,美食,头版头条;陪同上级视察,谄媚,赔笑,然后是接受迎接,被谄媚和小心翼翼的笑脸。他们不需要劳动,即使种树,也是挖好了坑,预备了树苗和水,他们只要挥动铁锨,做一个动作,那图像和视频就永久生成了。土地属于被征的卑微对象,永远低头等待切割和挥霍。他们双脚踏下去的地方,一定铺满了红地毯。
该县最新的“情况说明”称,失实事故乃某勤勉小吏“自作主张”。“我们看了也很吃惊,马上跟政府办公室沟通,强调新闻相片必须把真实放在第一位,绝对不能这样处理。”他们说出了一个自己都不害羞的词,“真实”。我觉得该词一下子便失去了贞操。在报喜不报忧的官方宣传体系里,何时有过真实的位置?需要才是第一位的。机位,镜头,万水千山只待权力检阅。在此,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站成一棵树,在导演调度下,现出“真实”的场景。为官的一表人才,侃侃而谈,语重心长,群众,那些被挑选的可靠顺民,一律做期盼状,被雨露滋润状,感激状,拍手状,欢呼状;官员会说话的用原声,发音差的,有配音。高级文胆浓墨重彩综述一番,如此现实的场景被巧手弄成超现实主义的布景,亦真亦幻,每个人都似乎来自外星空一般一尘不染,不谙世事。他们仿佛是1984工厂生产的合格产品,温顺,可人,给什么指令就做什么反应――导演和审查官需要什么表情,他们就制造什么表情。只要他想,他就能。
所以,我要像“午夜文库”里的神探一般推理:也许,官员根本就没去那里,几个圆滚滚的身躯戳在艳阳高照的马路上,对他们而言绝非享受。后来出现的实景照片,不过是事后补拍的,用以弥补第一个弥天大谎。在此背景下,宣传小吏的悲剧才能有点厚度。他奉命行事奉出了事情,如此高调处理,勒令其检讨等等,都是演戏的一部分,他必须承受。风头一过,一切照旧。有经验的官员岂能不知道互联网规律:每天都有新的更稀奇的事情救你。咬咬牙,也就几天工夫,喜新厌旧的广大网民就会忘了你。
“但相片上的通乡公路确实是当地建设好了的,领导也是在当天去检查了的。”这句话大有玄机,属于此地无银三百两式的喃喃自白――他们担心的是网民怀疑自己弄虚作假,脚没有踩在公路上。
本来一切都是可控的,官员们也只瞟一眼合成的照片,就过去了――这是他们官场生活相当平淡的一个瞬间。不巧的是,这么一张烂照片竟然被网友窥破了玄机,于是便有了一场非常滑稽的公关。以后,他们该做什么照样,或许只会叮咛仆从一声:长点记性,别让那些游手好闲的家伙看出破绽来啊!
我曾亲眼见过某著名大学校庆画册的制作,教育部某官员居于照片中央位置,头发分叉,且有白发及头皮屑闪烁不已,于是,设计师受命处理。他熟练地去掉头皮屑,加黑头发,所有的白发顷刻间消失了;补齐分叉,官员的分头浑然一体……数分钟后,一个新郎倌似的官员出世了。观众看见的就是一个不存在的图像,他只是一个符号。为了需要,我们的技术确保完美无缺。在维护官员形象的至高原则面前,“真实”显得多么矫情!
没有现场,我们无法见到现场。一切都要可控,就消灭了真实和自发性。在一个人人做演员的戏剧国度,揪住合成照片的事情大做文章,我不能不说,人们的精力已经过剩到了可怕的地步。
责编 /杨立华
ylh@lnddgr.cn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529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