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比较优势以及比较优势陷阱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春艳

  [摘要]本文先介绍了比较优势的概念,继而引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分析李嘉图模型,以及该理论存在的缺陷。比较优势的不善利用也会使得资源富裕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继而带来不良效益。
  [关键词]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比较优势陷阱
  [中图分类号]F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0)07-0041-02
  
  一、比较优势cComparative advan-rage)
  
  什么是比较优势?
  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2.如何理解比较优势?
  对于比较优势,可以通过引入绝对优势的概念加以理解。
  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很好理解,比如美国在农作物生产方面比中国强,那么美国就在农作物生产方面对中国有绝对优势;美国纺织品生产技术也要比中国先进,所以美国在纺织品生产方面对中国有绝对优势。
  美国生产农作物更有效率;中国则劳动力资源丰富,较之于农作物生产,其在劳动力密集型的纺织品生产方面就具有相对优势即比较优势――中国生产纺织品的机会成本(即同样资源用于生产农作物能够获得的收益)低于美国生产纺织品的机会成本(即同样资源用于农作物生产能够获得的收益)。所以中国可以向美国出口纺织品,美国则向中国出口粮食,双方之间形成一种双赢的贸易关系。
  
  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认为:产品的比较优势来自于不同产品之间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别,一国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相对劳动生产率较低的产品则具有比较劣势。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成本上没有绝对优势,但只要比较其他国家在生产成本上具有相对优势,就可以通过生产其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去交换别国生产的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并因此获得比较利益。
  1.理论的假设条件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是以古典学派的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建立在以下几个假设之上:1.生产要素只要劳动一种。2.劳动在一国之内是完全同质的。3.劳动在一国内可以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4.规模收益不变。5商品和劳动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6.不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费用。
  下面列出一个比较成本理论的案例(李嘉图模型):英国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10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酒需要120单位劳动;葡萄牙生产一单位呢绒需要90单位劳动,生产一单位酒需80单位劳动。对英国而言,多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0.83单位酒;对葡萄牙而言,多生产1单位呢绒的机会成本=1.125单位酒,对比机会成本,0.83<1.125,即英国生产呢绒的机会成本低,所以英国的呢绒具有比较优势。
  2.李嘉图理论存在的缺陷
  该理论只考虑了由于自然地质条件的差别而导致部分资源分布不均产生的劳动生产效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而没有考虑生产力发展水平、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然而,随着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增加,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在逐渐下降,而上述其他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将进行完全的专业化生产,但这一点与现实有较大的出入。
  
  三、比较优势陷阱
  
  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各国应该按照自己的要素禀赋来专业化生产本国丰富资源密集的产品,并以之交换本国稀缺资源密集的产品,通过贸易使双方获益,但是也要注意不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1.何为比较优势陷阱?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
  2.“比较优势陷阱”的长期效应
  (1)完全按照机会成本的大小来确定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从而只能获得相对较低的附加值,并且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
  (2)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即便是以制成品来替代初级产品的出口,也大多是通过引入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更不是长久的发展战略。
  3.“比较优势陷阱”产生的原因
  (1)比较优势理论所讲的比较优势产品是本国产品间的比较,而在一国国内具有优势的产品并不一定在国际竞争中具有竞争优势。
  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的进步,资本、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流动,推动了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新材料对资源的替代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对数量不足的弥补,使得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已不再具有垄断优势,所以根据本国拥有的比较优势来参与国际分工,虽然可以获得一定的贸易利益,但却不能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
  (2)理论前提假设的局限性
  比较优势理论的前提假设是国际贸易发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商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国际间商品价格的差异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可以直接形成竞争优势,并成为引发对外贸易的经济变量。
  而在现实中的国际贸易市场结构是不完全竞争的,商品价格大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不能如实地反映一国的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这使得仍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指导开展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比较优势的陷阱。
  
  四、总结
  
  比较优势理论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比较优势不再仅仅是来源于要素资源禀赋,规模经济、技术进步成为引发国际贸易的新经济变量,所以各国还是要发展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优势,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
  [1]付伟,论比较优势理论与穷国富裕的基础――基于一种竞争与保护的观点[J],金融经济,2010,08.
  [2]王飞,论中国对外贸易战略与比较优势陷阱[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601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