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育祖国花朵 关爱学生造栋梁之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邦琴

  【摘要】 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掌握并运用好罚的艺术。一切都为了孩子,那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教育;以人为本;师生交流;以情感人
  
  我们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就是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育人为己任,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主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引导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可有的老师却走入了“以人为本”的误区。
  作为基层第一线的教师,我看到的一些现象让我陷入了沉思:我校的一个班,班纪班风涣散,学生顽皮捣蛋,不遵守纪律,流言蜚语,整个课堂乌烟瘴气,教师无法上课。班主任一脸无奈,感叹曰:“以人为本啊,不能打他,不能骂他,由他去吧,只要不出安全问题就行了。”这位教师误以为“以人为本”就是对学生听之任之,随其发展,没有安全问题出现就可以了,哪管什么德育,什么教育质量阿。结果,到学期检测,有大半学生不及格,有一部份的成绩仅仅是一位数。这不得不说是教育的失败阿。
  我个人觉得“以人为本”和安全问题是两码事,别打着“以人为本”的幌子就不管学生了。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 关爱学生、以情感人、架起师生交流的桥梁
  有一句俗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是一种非常美好的人生情感,象花,开出来,美丽别人,自己也结果实,为何要藏在心底?很多老师把心底对孩子满腔的爱都凝成板着的面孔和严厉的目光,以至于孩子并不知道老师心中还有爱,这样的老师,不仅苦了学生,也亏了自己。师爱,是为师之“魂”,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每一个学生:当学生精神萎靡时,爱的语言能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渡兴奋时,爱的眼神能使他们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爱的启迪能给他们指路;当学生自愧形秽时,爱的宽容能给他们自信……这样的爱,让学生在灵魂深处产生一种高度自觉的力量,会赢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与由衷敬佩。
  我的一个学生,叫余丹。本来人聪明活泼、开朗大方,可最近突然变得反映迟钝,沉默寡言。我觉得其中必有蹊跷,到她家家访后才知道:她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她寄养在大伯家。对父母的思念以及寄人篱下的孤独,让她倍感失落,心里压力增大,成绩一再下滑,又加上学生评选中队长时她落选了,这无疑是雪上加霜。我了解多方面的情况后,找她谈进行了多次思想交流,让她认识到父母外出谋生的无奈与不易;同时在学习上有意识地多关心鼓励她,在生活上精心地照顾和体贴她,让她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她深深的爱。终于,她驱散了心里的阴霾,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走出了自我封闭,融入学生的团体生活,回到了以前的开朗活泼。这学期期末考试她取得了全年级第一的好成绩。这不得不令我感慨:师爱的力量,无与伦比阿!
  所以,要做到以人为本,首先要多给学生一些关爱,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那样的教育,焉能不成功?
  
  2 重视德育、以德服人、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有一位老校长曾告诉过我:学习好,品德好,出的是优秀品;学习不好,品德好,出的是合格品;学习不好,品德也不好,出的是次品;学习好,品德不好,出的可是危险品阿!这话让我深深的震撼。的确,一个学生,学习不好,品德也不好,想必干坏事也未必干得好,可是,学习好,品德不好,那对社会的危害就大了。所以,应该从小就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古人说得好: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这一点,老师首先要以身作则。比如:学校整脏治乱方面,学生开始时总爱乱丢纸屑,搞得教室满地狼籍,我利用班会课讲了几次,虽有所收敛,但仍未杜绝,甚至发现面前有纸屑,还互相推诿。我改变了以往只说不做的做法,发现纸屑,不再训斥学生,而是一言不发,将它捡到垃圾桶里,回过头来,看见学生脸红了。从那以后,学生不在再乱丢,偶尔地上有纸屑,还会争着捡起来丢进垃圾桶。由此可见,以身作则对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更为重要。
  
  3 适时惩罚、当头棒喝、用罚使学生迷途知返
  有的老师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不处罚学生,其实,这是错误的。提起处罚,早就是众矢之的,发展到今天,已毫无立锥之地。但是,作为一种古老的教育手段,自有它生存的基础,自有它积极合理的一面。“请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看吧!”“假如是你的孩子,你会怎样呢?”这是人们常向广大教师提出的诘问,试问为人父母者,有谁从未呵斥、告诫、惩罚过自己的孩子?只是因为你偶尔处罚了一下孩子,又有谁会怀疑你,不是为了孩子好呢?要是我们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就应当该管则管,该罚则罚,这才叫做以人为本。
  我工作在教育的第一线,深知:有的学生就象一块顽石,不是几次谈话,就能教育好的;有的则是犯错快,认错也快,却无改过倾向。面对这种情况,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校规校纪岂不成了儿戏?无疑是对被错误行为侵犯的受害者和未经犯错误者的打击。这种姑息和软弱是教育的一种巨大失败,正是这种失败,致使个别学生思想松懈,行为散漫放任,在学校不遵守校规校纪,有意破坏学校的花草树木,恶意捣乱课堂纪律;走入社会后发展到违法犯罪的程度。小学生像稚嫩的树苗,的确需要我们去呵护,但也同样需要我们去修枝剪杈。
  我这里所说的处罚,绝不是对学生进行挖苦讽刺、恶语相向,更不是拳脚相加,它是以育人为目的,学生能够且乐于接受的、充满理智和情感的育人艺术。如学生不交作业,或作业不认真,罚他认真补上作业;损坏公共财物,罚他经济赔偿;破坏环境卫生,罚他打扫卫生等等,就错论错,就错而罚。这种合情合理的罚,家长大力支持,学生心服口服。反之学生不交作业,你却罚他打扫卫生,这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起不到惩罚的效果,学生反而会认为打扫卫生是可耻的;而不做清洁卫生,罚他重做一次,他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做卫生也是为了自己。所以罚的同时还要注意:错不在罚,错在无理,罚前教育,罚后疏导,讲究方法,处罚得体,讲究公平,奖惩结合。通过处罚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保证学生发展的方向,确保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对学生深层次的关爱,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并不相悖。
  总之,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时还要走出从前滥罚,现在不敢罚的误区,掌握并运用好罚的艺术。一切都为了孩子,那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我们的教育才能永立于不败之地。
  收稿日期:2008-3-2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673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