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后勤资产管理与服务的成本核算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文杰 游宗瑞
学校资产管理问题是既复杂又敏感的问题,与“人、财、物”,三方面的问题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有多种不稳定的因素和多方面的利益关系,常常一起争议成为学校矛盾的焦点。学校后勤依附于国家事业单位母体,不讲经济效益,不进行成本核算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以至于阻碍着学校的社会化发展。面对学校后勤资产管理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找出问题的根源,从理论到实践,找到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和解决方法;针对不熟悉或不了解成本核算内容、范围、目的和意义,学校领导和财务部门也没有对其提出严格的要求,因而长期以来,学校后勤的所谓成本核算是极不完整的,占用的大量财产和资产都是无偿的,既不付占用费,也不需要计提折旧,造成成本核算不实,利润虚增。综合所述,这些问题给人以假象,似乎哪个学校后勤占用学校资源多,哪个学校后勤效益就好,经营的人功劳就越大。可见学校后勤必须确立成本核算的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执行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
一、学校后勤资产管理
1.学校资产矛盾根源所在
从社会主义市场的本质来说,国有资产的运行有其固有的商业性和非商业性“两重性”,国有资产运行的“两重性”是由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国家利益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必然要求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同时实现国有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重目标。学校后勤实体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国有资产运行的“两重性”之外,更有学校适应社会发展引起的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两重性”。因此,国有资产的运行,既有商业性,又有非商业性;既有经营性,又有非经营性,而且,这种“两重性”在实践中无法截然分开,这就是引起争论的根源所在。
学校后勤资产,历来被认为是非经营性国有资产。国家将大批资产投入学校,目的不在于创造物质财富,而在于创造服务条件,保证我国教育任务的完成。因此,它的使用不能直接生产出新的物质财富,不能实现自我保值和增值。如同其他部门的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一样,国家和学校长期以来对后勤使用的资产,不提折旧,不收租金,原因就在于此。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要求学校后勤逐步社会化,这些非经营性资产势必转变为经营性资产。于是乎,对资产使用的要求也发生变化,要创造出新的物质财富,要保值和增值。所以学校的资产不仅仅被作为经营性资产看待,同时仍可能继续作为非经营资产来看待。这是因为由于人们思维方式和后勤运行方式的惯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要求保留一些不等价交换的甚至是无偿的服务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后勤实体可能会碰到两难问题:作为学校后勤服务部门,应该提供价廉物美的服务,不能因为改革而大幅度提高收费标准,因此不能把原本没有计入的资产折旧计入收费内容;作为学校后勤管理实体,应当接受资产使用的保值增值要求,对资产所有者负责,因此必须通过服务收费把资产折旧消耗收回来,实现保值增值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资产所有者必须明确资产使用的切实可行的要求和目标,使这些要求和目标本身不至发生无法解决的矛盾,这样,资产使用者就没理由不按资产所有者的要求去运作。
2.后勤资产管理的方式分析
其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和保值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传统的做法有:维修保养、提取折旧、产权转让、资产变价、租赁使用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保值和增值。一般认为,从“无偿使用”的传统做法在学校后勤经济活动中,国有资产没有做到保值增值,在使用中逐步消耗了,流失了。作为事业单位的服务部门,不可避免地发生房屋折旧、设备折旧和其他费用的产生,按规定不需要列入核算。这些未收的成本、费用,由资产使用者按照国家原有的政策,通过低于实际成本的服务成本或者叫超地价格,转让给师生员工了。学校后勤服务中的许多基本项目都是这样。长期以来,国有资产在学校后勤的实践中是无偿使用的,以国有资产的消耗来换得服务成本的低价格、超低价格。
从表面上看,国有资产的消耗和收益没有回到所有者手中,但实际上,资产使用者的这种做法,正是按照资产所有者的要求操作的,按照国家政策执行的,完成了资产所有者确定的资产使用目标,保持了学校的正常运行。这就等于以一种非货币的、非物质的形式,实现了资产所有者的愿望。可以这样认为,这是间接的把资产消耗和投资收益补偿给了资产所有者。这种方式,应该看作是国有资产投资收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的另一种实现形式,可以称作国有资产的补偿使用。
3.学校后勤资产管理的原则
学校后勤国有资产的管理有别于一般社会企业,学校后勤资产管理必须在遵循国有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的同时,注意解决几项特殊问题。
(1)关于所有权原则。资产所有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力,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形态和物质形态的资产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都直接或间接地取决于资产所有权。因此,明确资产的所有权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对资产的管理、资产收益都有非常重要意义。学校后勤实体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
(2)关于资产完整与安全。学校的国有资产,不能失去资产的控制权。转移产权,改变资产属性,目的是为了能使学校只承担有限的责任,规避投资的风险,避免资产运行的无限责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非常有效的资产保全措施。主要是强调国有资产在整体、价值形态的完整与安全,不能确保具体资产原来的物质形态的完整与安全。为了确保学校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后勤实体使用的实物资产,一般应是租赁资产,只能按照租赁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不转移资产,不授予资产处置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资产的安全,也为学校今后可以选择、更换不同的经济实体为自己服务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3)关于资产政策的导向原则。在设计和制定资产使用政策时,要引导学校后勤实体增加积累、服务育人、优质服务也就是说,我们的资产政策,要控制消费,鼓励积累;促使学校后勤实体提高服务质
量,参与服务育人;针对资产使用者是否最有效地使用国有资产,确定考核指标。
(4)关于公益性原则。国有资产的管理目标有二元性。即不仅要求资产经营活动达到商业性目标,而且要求资产经营活动达到一定的非商业性目标。也就是说学校后勤同时要实现资产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
二、学校后勤服务成本核算问题
目前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经营性服务实体,如:招待所、商店或超市;二是福利性服务实体,如学生食堂;三是公共性服务实体,如绿化卫生、宿舍管理等;四是既有经营性又有福利保障性服务实体,如幼儿园、汽车队。
所谓成本从经济学上就是指价值中物化劳动的价值和劳动者为自己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或是企业为生产和销售产品所支出的费用总和。它包括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以及为生产服务的附属部门所耗用的材料费,生产、服务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工资,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耗用的水、电、气费,房屋及设备的维修费,管理费等。以上构成学校后勤服务实体的总成本。
1.经营性的服务实体成本
经营性的服务实体成本,基础设施一般都是由学校后勤投资建设好,学校委派部分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进行管理,因此这些服务实体须实行全额成本核算,并且应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公共性服务实体成本
公共性服务实体的只能是服务和管理,收入只是服务费和管理费,所占用财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均属于学校。因此他们的成本核算只能是:人员工资,所耗用的直接和间接材料费,水电费,管理费。这些实体要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明确责任,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企业型的运行机制,形成成本效益的核算和考核制度,降低费用的开支。
3.福利性和既有福利性又有福利保障性服务实体成本
福利性和既有福利性又有福利保障性服务实体的主要职责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师生员工的生活提供服务,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基础上讲究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必须面临一些问题:既要保持教学、生活秩序的稳定,又要考虑师生的承受能力;学校办学经费较为紧张,对后勤实体的投入严重不足,造成设备陈旧、老化、效率不高,但维修费用却较高;学校每年有近3个月的寒暑假,这些实体基本无收入,而人员工资和有些基础费用还必须支出。如果这些后勤实体实行全额的成本核算,必然造成负担过重,经济效益很低,甚至出现亏损。因此。这些实体的成本核算应分别成本项目区别对待:材料费用全额计入成本;人员工资给予一定补偿;房屋及设备的折旧费用不计入成本;耗用的水电气费应分步计入成本;房屋及设备的零星维修费用计成本;管理费用计入成本。
学校后勤实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测算确定和管理,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单位:四川省卫生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432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