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外汇储备找个“好婆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陶 冬
应有更多投向
中国真的需要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吗?这些储备是否全部需要遵守同样的保值、流动准则?外汇储备本来是为本国可能出现的国际支付危机而设立的。正常情况下,储备应该能提供满足3个月进口(货物及服务)、40%的短期外债所需的海外硬通货币。以此标准,中国的必备外汇储备应在1800亿美元。为求审慎,将正常外汇储备量定在必备储备的两倍,3600亿美元也足矣。
剩下的钱是多余外汇储备,并不适用同样的保值、流动性准则,应该投入更有回报潜力的领域,成为能产生更多盈利的投资,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为体制改革和经济转型效力,为不久便会到来的老龄社会未雨绸缪。不过这笔钱一时还不能转成人民币,直接投入今天的国内总需求。大量外汇折成人民币,势必对人民币汇率乃至国内货币政策造成重大冲击。
三项短期提议
对此,笔者有三项提议,均为短期可为之事:
一、成立政府投资公司。多余外汇储备中的一半应剥离出来,作全球投资。这部分资金不再是外汇储备,因此可以采取较为进取的投资策略,争取更高的回报。投资所得应全部用于教育、研发。十几年后,当中国的劳动力资源因计划生育政策而开始衰竭时,支撑中国经济的将是生产力的提高,将是教育和技术,而不是无所事事的外汇储备。
二、成立国家战略基金。多余储备的另一半应拿出来,以30~50年为投资周期,为民族的长远发展作一些有远见的大手笔投资。这些资金投向石油还是再生能源,投向房地产还是生物科技,且留待智者思考。但是对于一个今天为资源疲于奔命,明天既无适当社会保障、人口又急剧老龄化的民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远一点,走早一点是应该的。
三、全力推动“亚元”债券市场。对于所有大量买入美国债券的亚洲央行,资产一夜间缩水将是他们的噩梦。债权人听由债务人话事,颇为荒谬。但是亚洲缺少一个可与美元分庭抗礼的共同货币,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本土债市,却也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将债券的货币结算由美元转为亚元,封住美国印钞之门,符合亚洲的共同利益。
转眼间,中国的外汇储备膨胀了很多,也许已经太多了。应该为投资结构、长期目标作一个结构性调整。闺女长大了,该找个人家啦。
(摘自2006年3月26日《财经日报》作者为瑞信董事总经理兼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51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