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交通运输企业风险管理控制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任 源

  摘要:交通运输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稍有差错,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交通运输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从港口企业角度出发,讨论交通运输企业在经营面临的风险。并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提出了若干完善对策和控制方法,以便为交通运输企业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交通运输企业 风险 管理 控制
  
  一,前言
  
  港口企业相比较其他行业而言,资金投入大、投资回收周期长、并且容易受到国际政治、经济政策、地理环境、贸易流向和气候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导致港口企业要承担比一般企业更大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港口企业要实现自身的生存和不断发展,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充分利用企业风险管理理论,在企业内部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对港口经营的相关资源进行评估、计划、组织和调配,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在所处行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实现企业投资者的效益最大化。
  
  二、交通运输企业的风险来源
  
  交通运输企业风险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其经营过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而港口企业作为一类特殊的交通运输企业,其面对的内外部环境十分复杂,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对可能构成企业的运营风险,这些风险轻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重则会使企业陷人困境难以继续经营下去。港口企业的风险从来源上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等。明确这些风险的来源及其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对企业风险管理和控制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战略决策风险
  企业战略是关乎企业全局发展的。对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重大决策。对于港口企业而言,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对企业内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并对涉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全面深人的研究,以确保企业战略的科学性和预见性,避免企业战略中潜在的风险。当前港口企业的战略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近年来,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对运输质量要求较高运费也更高,而初级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价格会相对降低。第二,实现物流系统现代化成为国际运输业的重要发展趋势,现代物流强调各种运输方式的整合和集成。运输方式的转换和衔接将被纳入一个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第三。国际市场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行业竞争的加剧促使港口企业着眼于提供大规模定制服务,货物托运人的要求也将更为个性和具体。第四,港口信息化成为发展的客观要求,构建覆盖全球的网络信息系统有助于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运营质量。港口企业在进行战略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正确把握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战略决策风险。
  2、投资风险
  港口企业的投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投资收益率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而产生的风险。港口企业的资产主要体现为营运船舶等固定资产,这些资产占港口企业资产的半数以上。也是港口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这些资产投资期较长,初始投资额大,使用期限长,投资回收慢,如果投资决策出现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包括因资产无法有效利用而带来的经济损失和资产利用率偏低而造成的资源浪费所带来的间接损失。此外,由于港口企业经营活动呈现周期性波动的特点,企业初始投资额的大小对航运周期波动的敏感性较强,往往会出现在航运高峰及汇率、利率不利的情况下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企业未来的营运效益。
  3,财务风险
  港口企业的财务风险主要包括筹资风险、利率汇率风险和税负风险等。首先,港口企业初始投入成本较高,固定资产所占比重偏大,企业流动比率偏低,同时资产变现能力难以控制,企业面临巨大的筹资风险,极其容易出现资金短缺影响正常的经营活动。其次,港口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受到利率和汇率的影响较大,目前港口企业的营运收入主要以国际上通用的硬通货美元为主,营运成本结算币种也多种多样,各国利率的波动和国际市场上汇率的波动都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此外,由于各国家和地区的税制不同。对各国税收制度和相关政策缺乏一定的了解,很可能使企业在国际业务中遭遇巨大的税负风险。
  4、经营风险
  港口企业的运营过程会受到政治、经济、政策和自然环境等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具体到实践中,行业条文、国际公约、贸易环境保护政策的变化都会对港口企业经营活动带来直接巨大的影响。此外,货源缺乏、无序竞争、油价飙升、压港、滞留、配载不当等问题也会影响到企业运营效率和收益的最终实现。
  
  三、加强交通运输企业风险管理的措施
  
  风险对于交通运输企业特别是港口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不能从容应对,就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因此,企业必须从管理和控制上下功夫,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努力将风险带来的损失和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水平。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应对风险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对风险的全程管理、风险的内部控制以及如何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等。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不仅要对各类经济事项的运行过程进行规范和控制,还要在事前预算和事后审计上多下功夫。只有将内部控制联结成为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才能有效保证经济活动的运行质量,从而有效规避各个环节中潜在的风险。
  1、强化风险意识,建立风险责任机制
  要有效对交通运输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必须首先树立其有良好的风险意识,建立和落实经营风险责任考核机制。具体到实践中,首先要对企业经营结果和决策结果形成责任具体化和量化,属于经营者个人因素应追究个人责任,属于集体决策责任的,要落实到直接责任人。通过明确责任,把这种风险激励约束机制与经营者的政绩和任用结合起来,让经营者主动适应市场,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2、对风险进行全过程管理
  (1)对潜在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总结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大小、预防风险发生以及风险发生后采取何种措施应对等。在进行潜在风险评估时候必须明确如下几点:首先。资产类型的不同决定了对风险的承受力不同,不同的标的会面l临不同的风险。其次,不同的风险会造成不同财产、不同程度的损失。对极易发生的风险,要准确掌握其损失的幅度。再次,要根据估算的财产损失情况,评价哪一种风险转移方式最为合理。
  (2)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妥善处理风险
  当企业面临风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风险控制目标,决定采取如果方式来化解风险和如何最大限度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如:某一航线上气候恶劣或者出现其他突发性问题,可以及时调整运输线路或者改走其他线路。对于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企业可以根据购买的保险产品上规定的理赔项目,及时找保险公司索赔,已转嫁风险,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3、完善企业风险的内部控制
  (1)加强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控制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活动的具体需要在企业内部设置相关

内控部门和机构,确保其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和职责分工的明确性。一方面,各组织机构必须得到授权才能行使其职权,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在行使职权时不能受到其他部门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干预;另一方面,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运行,并保证负责部门或个人对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的权利和职责进行有效的检查和监督;此外,在对经营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必须是不从属于被检查者的独立个人或部门。
  (2)做好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和人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的控制。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企业既定方针的执行并且有效限制职权的滥用。授权批准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其中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会予以明确。特别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通过特定的授权批准才能处理。做好授权批准控制,首先要明确一般授权与特定授权的区别,并严格分清其界限和责任;其次,每一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都必须严密,对授权批准进行检查时,要有相关的凭证和记录;再次,要建立相关的授权批准检查制度,以保证经授权后所处理经济业务的质量。
  (3)做好预算控制
  做好企业的事前预算控制是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预算控制从时间上分主要包括年度预算、季度预算、月度预算等项目:从内容上包括收入、成本、采购、生产等项目。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下,企业必须针对各项经济业务制定详细的预算和计划。通过授权后,由各有关部门对预算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控制。事前预算主要有包括三项内容:第一,编制预算应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相符合,预算编制中并明确相应负责部门的职责。第二,预算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对预算进行调整。以便使预算更符合实际需求。第三,要定期及时反馈预算的执行情况,对预算效果进行有效控制。
  (4)做好事后审计和风险内部审计工作
  做好事后审计控制的关键在于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并使其发挥应有作用。内部审计机构是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包括审核会计账目,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程度、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之后将审计结果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和严密。在建立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同时,还应发挥社会审计部门和上级审计机构的作用。由这些机构和部门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实施情况、组织机构建立情况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审计监督。以便遏制企业管理部门负责人滥用职权所造成的内部控制制度践行不利。
  开展企业内部风险审计,企业内部审计部门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按照风险管理手册进行监督评价并出具监督评价报告,直接送董事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会。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风险五时不有。无处不在,任何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发展变化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反复地持续地检测和分析。因此,港口企业必须使内部审计部门的风险管理审计职能固定化和制度化。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备程度和执行效果的测试,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据此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5)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的负面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实行过程应是客观化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少人为因素对制度执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不到良好的执行。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点因素:第一,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内容不够了解:第二,员工由于疏忽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上有所偏差;第三,员工主观上认为工作受到过多的控制,在执行某项内部控制制度时产生了反感情绪;第四。员工为了个人利益,故意绕开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上述因素的存在导致了企业内控制度执行效率低下,执行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减少人为因素的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尽量减少和避免人为因素对内控制度的消极影响。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第一,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工作,通过各种渠道向员工介绍本企业各项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了解内控制度的内容和具体作用;第二。加强对员工执行内部控制的操作培训,注重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教育,针对部分员工对制度产生的反感情绪进行相应的解释和说明,让员工在执行内控制度时保持正确良好的践行态度;第三,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尽量减少或避免对职工利益的损害,从根本上解决职工因追求个人利益而做出损害企业利益的行为;第四,管理者和相关负责人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既要考虑过多的控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可能会扼杀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认识到过少的控制将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序地进行;第五,对于员工违反内部控制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一方面要对当事人进行恰当的处理,另一方面要反思内控制度是否存在漏洞并及时找出改进方法;第六,通过层层授权、绩效考核与奖罚机制,使每位员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目标和动力;第七,建立管理层与员工的沟通渠道,鼓励员工发现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缺陷并及时进行反馈。
  (6)完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从内部控制角度来说,港口企业的信息系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为企业管理者和相关控制部门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以便使企业管理者和内部控制部门,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点和各项活动的执行情况,以便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反馈。另一方面,信息系统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重要手段。在企业内部的很多系统中,相关人员只有拥有一定的权限才能进入。如:会计凭证未经审核不能在会计系统中入账;不同层面的员工对其他层面和部门的办公系统没有浏览和修改权限。因此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对于提高内部控制水平。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港口企业在实践中应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不断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首先,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总体开发规划,实现信息在各部门间的有效传递和资源共享;其次,要提高信息内部各子系统的关联性,如:对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中已实现的收入和成本信息的关联:再次,要充分从成本和效益两个方面综合考虑,不能盲目追求信息系统的先进性和完备性,要从企业具体需要出发,选取最经济的系统建设方案;此外,要掌握好系统开发的节奏,系统开发过程不能过于仓促,要充分考虑系统在运用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及时发现漏洞和缺陷及时进行补救,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因系统漏洞给企业额外的风险。
  4、通过购买保险产品以转移风险
  港口企业属于高风险行业。选择有效的保险产品对于转移风险具有直接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减少和避免因不可抗力等自然因素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充分利用保险制度,选取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保险产品,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要从企业和保险公司方面共同考虑,选择适合企业的保险公司和保险品种。港口企业在投保时,既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情况和具体需求,还要从保险公司的实力和信誉以及保险产品的具体内容和事项上进行考虑。一方面。港口企业选择产品要符合经营业务的特征,并且还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实力。不能脱离企业实际在保险上投入过多的资金,或者单纯从目前的经济投入上来考虑,在保险方面投入过少。具体到实践中,企业应对风险进行归类,根据风险等级的高度确定投保方式和投保金额,并进行严格的保险成本测算,选取成本耗费最小成本潜在效益最大的保险产品进行组合。如:对于低频率高损失事故,企业一定要购买保险,因为这类事故一旦发生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在选择保险产品时,不能单纯以价格因素来衡量,而要从保险产品的价格、期限、保障金额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注重保险公司的服务水平和信誉度。购买符合实力雄厚口碑良好的保险公司的产品,确保一旦出现保险条款规定的问题时。能够顺利获得理赔,使保险产品真正发挥转移企业风险,降低企业经济损失的作用。其次,企业在签订保险协议时,应注重对合同条款的推敲和考量,确保每一项合同规定事项的全面,避免因保险合同规定不清而导致执行过程中发生争议。此外,一旦发生保险合同争议,企业应及时诉诸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确保保险规定的权益的获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3638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