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特约评论员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09年经济工作。保增长、上水平、增活力、重民生,将贯穿于全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在全球的扩散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加剧。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有些已经转化为明显的不利因素。在GDP保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后。2007年以来连续5个季度出现回落。其中,出口订单指数持续回落,已跌至2005年7月以来最低值;国内订单指数较上季度下降3.7个百分点;反映企业活跃度的Ml(狭义货币供应量)10月末增速跌至9%以下,为近年来最低。部分经济指标下滑速度超过预期,显示当前所面对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严峻和调控任务紧迫。为此中央已果断出台4万亿元投资计划,启动11年来最大幅度的减息行动为经济升温。国务院制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长远看来将促进中国经济的持续和均衡发展。宏观调控任务由年初的防止经济过热转到防止经济衰退。货币政策也发生了根本转折,由年初的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确保经济增长,防止经济的大起大落,这次会议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把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将加快推进重,最领域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价格和收费改革,深化金融改革,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这是一个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任务的思路,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把应对危机作为扩大消费内需、增强内在发展动力和竞争力的契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平稳和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执行好国务院关于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证券、保险等多方面扩大融资、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切实做好进一步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各项金融服务。
一是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的监测分析,增强金融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的重点、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
=是保持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控制,追加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贷款规模。适应扩大内需的要求,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三是加强中央银行的窗口指导,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坚持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信贷政策,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工程、中小企业、三农、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向外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加大对住房、汽车和农村消费等扩大内需的消费信贷支持。同时继续限制”两高”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出口信贷规模,探索在出口信贷中提供人民币中长期融资,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力度。
四是不断拓展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丰富金融市场工具,优化金融市场参与者结构、提升监管效率和水平、引导各类金融市场间的联动,发挥金融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提高金融市场体系的运行效率,促进各要素市场的协调发展。特别是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扩大债券发行规模,优先安排与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不断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扩宽企业融资渠道,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实施提供平台。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开展“三农”、住房和汽车消费、健康、养老等保险业务,引导保险公司以债权等方式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五是不断改善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适当提高企业预收货款结汇比例,方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贸易融资,提高外汇资金使用效率,支持外贸发展,完善国际收支调节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实现对外汇资金进出的均衡管理,特别是围绕宏观调控重点,加强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管,加强本外币政策联动,探索利率和汇率的协调机制。不断提高金融服务现代化水平。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185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