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程光
[摘要]本文介绍了流通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对流通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分析中国流通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流通企业 社会责任 重要性 可持续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发展,传统的生产决定消费理论转变为由消费决定生产,即由处于下游位置的流通企业决定上游厂家的产品市场导向,流通业的地位从传统的末端行业转变为先导性产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中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流通企业网点众多、劳动密集、与消费者接触频繁,在吸纳就业、稳定物价、便利居民、繁荣市场,保护环境方面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因此,关注流通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广大流通企业中树立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流通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对推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流通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流通企业的社会责任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含义是指流通企业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之外所担负义务;狭义的含义是流通企业在对投资负责的同时,还必须对社会全体承担负责。具体的说,流通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以实现流通产业对社会的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在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下,在第三方组织的协助推动下,通过流通企业组织的具体执行,流通产业自觉和不自觉履行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改革民生的一系列社会职能和任务。
二、流通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推行流通企业社会责任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也是流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然选择。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出台了众多的有关质量、安全、环境保护、雇员权益等方面的标准,如环境管理的国际标准SA8000等。流通企业要想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遵守国际社会的竞争准则,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制度,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出口创汇赢得优势。
2.有助于企业自身长远发展
当今社会激烈竞争的大背景下,多数流通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唯利是图,盲目降低成本,从而导致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科学地处理企业与人之间的关系、企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壮大的基石。人、企业、社会责任三者之间的利益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如果把它们对立起来,甚至以牺牲社会利益、他人利益为代价,牟取自身利益。把应当由公司、股东承担的经济成本转嫁给社会,最终不仅使社会整体利益和其他群体利益受损,也会损害企业自身利益。
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
社会责任可以彰显企业的伦理道德水平,积极的企业形象会赢得公众的高度认可,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会得到提升。因此,国有企业及大型龙头企业应发挥其引导、带动作用,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的战略环节,建立符合和谐社会流通价值观的企业形象,使企业从根本上适应市场、适应社会。
三、我国流通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及问题
1.对职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问题忽视
联合国“全球协议”规定:“企业应该尊重和维护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决不参与任何漠视与践踏人权的行为;企业应该维护结社自由,承认劳资集体谈判的权利;消除各种形式的强迫性劳动;消灭童工制;杜绝任何在用工与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
2010年,我国连续发生的“富士康员工跳楼”事件却说明企业对于职工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等方面的认识还远远不够。
2.诚信危机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诚实守信、文明经营”是企业一切商务活动的行为准则,是商家立身兴业之本。诚信兴商有利于创造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消费环境,促进扩大销售;有利于在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促进贸易投资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形成健康的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风气,促进公平竞争。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三鹿奶粉、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地沟油、毒豆角等恶性事件,从中映射出当前我国商务信用缺失的状况较为严重,直接影响了我国流通业的整体发展。企业信用缺失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恶化了市场经济环境,影响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障碍。据有关部门统计,因信用缺失经济秩序混乱造成的无效成本,已占到我国GDP的10%-20%,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每年高达5,000亿元。
3.资源循环利用效率低,环境压力突出
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资源稀缺与资源过度开发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企业在经营中必须杜绝浪费,力行节约,尽量采用节能低耗的技术设施,注重发展低碳循环经济,并主动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技术的发展和推广。尽量避免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
当前金融危机下,发展低碳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竞争的必然趋势,这和物流、市场、生活消费都是密切相关的。而我国流通产业节能减排政策较工业领域很滞后,排放矛盾越来越突出。资源环境压力凸显。
四、我国流通企业社会责任现状的原因
1.政府部门监管失灵
有些地方政府为完成GDP目标,仅仅是看到企业目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长期发展的关系,过度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税收,对员工福利、资源利用等方面监督力度不够,对国家政策执行不积极,对环境资源污染视而不见。
2.管理者的素质不高
很多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素养没有与时俱进,他们以牺牲上千万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为代价盲目追求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不重视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不把改善员工的工作条件和安全保障当作企业的社会责任,一味地压低劳动力价格,延长劳动时间,降低劳动力成本,把资金和利润都用来积累和扩大再生产;此外。有些企业仅仅把对公益事业的捐赠看作是企业的社会责任,认为自己捐款就是在做企业的社会责任而忽视了对其员工自身的利益影响。这说明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认识单一,并没有能够做到全面的了解。
3.企业员工与消费者双方维权意识薄弱
企业员工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加强是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的内部动力与外在推力。大部分消费者以及很多企业,特别是服务行业的员工缺少基本的法律知识,不了解法律程序,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清楚自己应得的利益和权利,面对企业的无礼压迫不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四、建议与对策
1.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监管机制
政府应从公共管理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的双重角度出发,积极营造流通产业社会责任的氛围,构建流通产业社会责任体系;建立完善的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从而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提供法律化、程序化和制度化的保证;联合消费者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力量。对流通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情况进行考核和监督,并强化企业自律精神,培养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
2.强化企业家“以人为本”的责任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进步,企业管理者理念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关知识的学习,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使企业逐渐将社会责任由一种外在的约束转化为其内在需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
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保证。企业应当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作为自己的目标。通过加强“以人为本”安全管理理念宣传教育,使企业和员工真正认识到以人为本的本质意义。提高员工工资水平,改善员工福利待遇,关心员工身心健康。这不仅会刺激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加快着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3.提高弱势群体素质及法律意识
加强媒体等途径宣传,培养企业员工及消费者双方的法律意识,使其懂法,并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成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消费者和员工双方的监督机制,形成对企业的诚信和道德的全方位社会监督机制。
总之,流通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虽然增加了成本和管理难度,但从大局和长远发展来看。意义十分重大。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自觉建立与人、与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对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创造企业的无形资产,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将社会责任列为企业经营目标,是21世纪流通企业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晋卿,谢志华,张连城,祝合良,洪涛: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6月
[2]祝合良:现代商业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年6月
[3]张丽娜:流通产业节能减排政策较工业领域很滞后。中国经济网,2009-11-29
[4]张伟广,侯开虎:企业社会责任分析与研究。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9年2月:第38卷,第3期
[5]钟声:企业的社会责任再思考。法制研究,2009年第二期
[6]厉以宁: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国流通经济,2005年第7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746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