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对中国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 滨 颜 珲

  [摘要] 针对近来出现的有关中国丧失劳动力价格优势的观点,本文从静态的成本角度和动态的投入产出角度,比较了中国与越南等国的劳动力价格水平,其结果显示中国依然拥有劳动力价格的比较优势。但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我国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
  [关键词] 劳动力价格比较优势投入产出
  
  长期以来,中国引人注目的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始终是左右全球资本投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几年来已有征兆显示,中国的这一有利因素正在发生变化。最早,这一问题受到学界乃至社会的关注是著名的耐克事件。大约在2005年,耐克集团宣布将大幅增加在越南的下单量,原因是越南的工资水平要低于我国的工资水平。随后,相似的报道不绝于耳:
  面对日益严峻的高成本危机,聚焦于珠三角地区的台商做出的选择是“迁徙”。他们如候鸟般试图转战至越南、印度等异国他乡。《迁徙的工厂》的作者用优美的笔调如是写道。
  美国《洛杉矶时报》也在此后不久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制造”开始让位于“越南制造”。近年来,越南正在利用免税、廉价土地、特别是更廉价的劳动力等优惠条件吸引鞋、服装及计算机芯片的制造商。统计资料显示,越南工人每个月的平均工资在50美元~60美元,只有中国的一半左右。
  当然,不仅是越南,还有印度等南亚、东南亚国家似乎一时间都成了我们强有力的竞争者。一时间,风雨骤起,有人惊呼:可怕的事情终于出现了!
  一、回顾劳动力价格优势带给中国的辉煌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像中国这样的劳动力富裕的国家自然应当生产和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同样地,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古典二元经济理论认为欠发达经济中最稀缺的要素是资本,最丰富的要素是劳动力。欠发达国家要充分利用劳动力丰富的比较优势,抑制工资的过快增长,从而逐步扩大资本积累,推动经济增长。既然廉价劳动力在欠发达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欠发达经济国家比较优势之所在。而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还是一种欠发达经济,那么其比较优势也应该还在于大量的廉价劳动力。
  曾几何时,正是凭借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我国,特别是在处于开放前沿的沿海地区,通过国内外资本与本地丰富的廉价劳动力相结合,迅速地进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造就了我国经济,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增长,产生了“深圳模式”、“东莞模式”、“苏州模式”等等一个个经济奇迹。时至今日,我国的制造业综合实力名列世界第四位,被冠之为“世界制造中心”、“世界工厂”。而我国吸引外资的巨大优势同样是拥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据统计,到2006年我国已连续15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吸引外资的首位,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6600亿美元。截至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80多家来华投资。
  更重要地是,廉价劳动力带来的产品价格优势是维系我国的对外贸易特别是出口迅猛增长的关键所在。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几年前的一份调查报告就告诉我们,美国和欧洲客户愿意购买中国产品,主要是因为中国产品的价格优势。198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80.4亿美元,在全球排第22位,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仅为0.93%。到200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加到17 607亿美元,比重接近7%,排名上升到第三位。对外贸易尤其是出口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即本国对外贸易总额在本国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增长很快。2001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就达到43.3%,出口依存度达到22.6%;到2005年,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上升到了63.9%,出口依存度也达到了34.2%。出口在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发动机的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这样一个可怕的事实:一旦我们失去了劳动力成本低这个优势,导致我们的商品不再低价,我国的出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必然会受到重大影响。然而,诸多材料显示,我国的这个优势似乎正在离我们远去。
  二、中国劳动力价格优势在消失?
  以我国传统的出口大项纺织品为例,与我国纺织品配额供需矛盾突出的情况相比,欧美对东南亚国家同类商品的设限类别较少甚至没有设限,配额数量与其生产能力相比往往前者大于后者,基本能满足出口厂商的需求。此外,越南、孟加拉国等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投资设厂成本等均比我国低,质量管理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因此,我国产品与之相比,优势已不明显,在配额、成本等方面甚至还处于劣势:数年前的统计就显示,我国纺织业的劳动力成本为每小时0.69美元,东南亚一些新兴纺织品出口国的成本约为0.4美元,显然我国纺织业劳动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在逐步消失。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几十家在东莞从事制鞋业的台商正筹划逐步迁移至印尼、印度等地。因为相关资料显示,越南劳动力成本只有广东的二分之一,而印度最基层工人的工资比越南还要便宜,大约只相当于广东15年前的水平。
  飞利浦电子设备公司亚太地区的一项调查说,在过去的几年中,飞利浦电子设备公司在中国的工资总成本每年增长8%~9%。而且,近来由于人民币升值,实际成本进一步提高了。它指出,目前中国虽然仍是发达国家在亚洲的主要投资地,但中国越成功,对劳动力的争夺就越强烈地推动成本上涨。
  工资等成本的上升也有政策方面的因素。自2006年9月1日起,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中国最重要制造基地都调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其中广东省各市、县调整幅度在18%~32%不等。同年9月14日,国家财政部等五部委也联合发出通知,下调部分商品的口退税率,同时增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
  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的确在弱化,甚至受到威胁。但问题是它真的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可怕”吗?
  三、中国并没有失去劳动力价格优势
  2007年8月,笔者参加了在经济,尤其是民营经济较为发达的浙江台州举行的一个会议,期间参观了数家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当时,有学者询问一家生产户外休闲用品公司的负责人是否面临工资等成本上升的压力,有无去越南等国家投资设厂的打算。这位企业家作了这样的回答:他们的确存在成本上涨的压力,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工资还源于员工各种保险费用等支出的增加。他们也的确考察过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投资环境,但最后却放弃了。因为在考察过程中他们发现,虽然越南等国的名义工资是比我国特别是沿海地区低,但效率还远不如我们的工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员工更勤快,更有纪律,一样的工钱能带来更多的产值。用经济学上的话来讲,也就是单位成本的产出更高。笔者认为这虽然只是一家之言,但经过比较分析却有相当的代表性。
  有关越南工资水平的官方资料比较稀缺,笔者看到的一个较详尽的统计虽已时隔多年,也希望放在这里做一个参考。对外商企业,越南早在1999年就有过一个最低工资的规定。1999年7月实施的标准是:河内及胡志明市市区为45美元/月,河内及胡志明市郊区及一些省市郊区为40美元/月,其余省市及县镇为35美元/月。但在偏远及经济困难等地区,最低薪资标准可为30美元/月。值得一提的是,法定最低工资不代表工人实际收入水平。2001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台湾在越南设的厂,工人的收入平均在50美元~70美元/月,大学毕业的管理人员约在100美元/月。现在越南全国范围的工资也已大幅度提升了。有消息称:耐克在胡志明市工厂的平均月工资几年前还只有45美元,现在已经达到了约80美元。现今,越南这个国家的月工资范围大致是50美元到180美元之间。

  以这个工资水平,与我国国内的外贸加工企业相比,相信也并不具有很大的劳动力价格优势。笔者曾在互联网上看到多篇打工者的纪录:一个月收入1000元乃至七八百元人民币的占大多数,也就折合100多美元,扣除房租伙食等基本生活需要,所剩寥寥无几。考虑到我国的物价水平超过了越南,所以在剔除物价因素后,两国的外贸加工行业的工资水平相差无几。
  和越南比较的是初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和印度,则要与这个以IT业著称国家比较较高层次人才的收入。从中我们发现,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的增幅超过了中国。在印度经济起飞同时,它的人才供给开始出现稀缺。从2004年起,一些行业的离职率达到了25%,高科技公司管理人员的工资涨了30%,以如此迅猛的势头印度的薪资水平超过我国也是指日可待。印度人才紧缺,薪资上升势头超过我国的一个佐证是IT从业者的薪水。2005年,上海首次发布的软件业工资指导价中,从事基本编程工作的程序员年平均工资为4.8万元―远比印度低。据美国Information Week杂志对中国软件工程师薪水的调查,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级城市中一个软件程序员的平均月工资为600美元至960美元,这个数字大约相当于印度程序员的一半,而在大连等其他城市,程序员的月工资甚至低于500美元。
  也许,用人均GDP来衡量产出不够严谨,因为我们更关心的是在业的劳动者的产出,而不是全部人口,所以我们引进全员劳动生产率,即国内生产总值除以平均就业人数这一指标。按世界银行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统计,到2003年中国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就达到近2000美元/人,大约是越南(约1000美元/人)的两倍。但正如前文所写,中国的工资水平特别是初级劳动力的工资水平绝对没有越南的两倍。于是,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那位台州企业家的观点:的确,比之越南等国,我国的工人的效率更高,单位工资支出所带来的产出更高。或许,我们可以骄傲地说:与越南等国相比,我们的劳动力是相对便宜的。甚至,我们可以乐观地预言,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日子里还将保持这种优势―至少不会成为劣势。正如龙永图早在五年前在“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所说的那样,中国劳动力廉价的优势仍将至少保持20年至30年。
  四、结束语
  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在繁荣的“中国制造”的表象背后,是民族产业技术水平低,缺乏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比如,从贸易方式来看,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多数企业依然固守出口加工的运作模式:2005年我国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依然超过50%;从研发投入来看,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不足1%,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为5%~10%左右。事实上,中国还只是世界制造业的组装基地,既不是研发中心,更不是利润中心。不少出现在全球市场上的“中国制造”产品,实际上中国在其中只不过扮演着非技术、非创新的组装、加工中心这样一个角色。而在另一方面,我国能源和资源的耗费却相当惊人。
  形势虽然有些严峻,但仍有可喜之处,足以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还是那位台州企业家,在他接受采访时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我们公司的劳动力成本高于越南等国,我们也不会担心,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产品研发能力,这足以保证我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的,也许我们企业的研发能力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不值一提,但在一些不受发达国家关注的低端产业,也就是我们的比较优势产业,这种研发能力是有竞争力的―相对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更重要的是,从这些处于感受国际竞争最前沿的企业家的话里,我们收获了信心。我们相信,通过发挥廉价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比较优势的产业,在正确的策略下,不断积累资金和技术,节能降耗,逐步进行产业升级,我们可以培育出新的竞争优势,从而使我国走上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的道路。是的,我们相信,可怕的事情没有出现,并且前行的道路是光明的,尽管布满了荆棘。
  参考文献:
  [1]迁徙的工厂.中国企业家,2006,第19期
  [2]刘易斯:二元经济论.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198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11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