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 毅
[摘要]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这一境界及相关论述,对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启发与借鉴意义,文章即从立业之道与管理之道两方面论述这一思想境界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上善若水”现代企业 立业 管理
先秦道家思想是极富智慧的思想学说,一部老子的《道德经》被后世人们从多角度予以广泛的解读,立足21世纪“以人为本”的管理科学的角度,去思考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上善若水”这一境界及相关论述,便会看到这一境界的提出及实现过程,对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与柔性管理方式具有深刻的启示与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上善若水”首先是现代企业的最高价值理念与立业之道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事。夫唯不争,故无尤。”其基本意思是说:至善的境界如同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甘处众人厌恶的地方,因此最接近于“道”的至高境界。居处能够适应于任何之地,心灵善于保持深渊一样的沉静,与人相处以善为本,与人言语信守承诺,行政善于治理,理事善于发挥才能,行动善于把握时机。只要如水一样不去与万物相争,就不会有任何过失。在这段论述中,老子极力提倡水的境界,对“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境界做了“几近于道”的极高评价,这一境界的具体启示意义表现在:
1.“上善若水”应是企业奉行的最高价值理
“善利万物而不争”是水最重要的品质,这一境界首先启示现代企业应以“利万物”作为最高价值追寻,以造福人类、造福社会作为企业立身的最高价值理念。一个企业要想获得广泛持久的社会支持与美誉,要想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寻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壮大,就必须志存高远,不能贪图眼前微利,而损害企业长远的立业之道。同时水能够“处众人之所恶”,具有甘愿谦下的品质,启示企业也应甘于在众人不愿着手处立业,在众人挂不上眼的卑微处立业,注意从低处着眼,从小处着手,这样才容易找到利益万众的途径,才有利于企业履行它的天职――为民众服服务,造福整个社会。
2.“上善若水”对企业立业之道的启示
除了“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的重要品质外,水的具体特性又表现为:柔软性。水没有固定形状,因此能极强地适应环境,可根据环境条件的改变及时做出适应性调整;水总向低处流动,既象征一种谦虚博大的胸怀,又是一个自身不断积蓄能量的过程,最终则要奔向广阔的大海;水总是柔弱的,却在柔弱的外表下潜伏着巨大的能量,最终要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水的如上特性对现代企业立业之道的启示表现在:
(1)应把立业点建立在公众的利益需要上。就像水是万物的需要一样,企业也应成为社会公众之所需。要注意搞清公众的具体需求是什么,这些需求中哪些己被满足,哪些尚未满足,哪些还没有被企业界注意到等等。在搞清楚这些之后,才可能把“立业点”落实在现实中,把公众真正需要的东西送到他们手里,只有企业的服务真正满足公众需要,才会得到公众的接纳和认同,为企业积累起良好的社会声誉,这样水“善利万物”的品格也就真正转化成了企业的品格。
(2)立业当立于无竞争领域。立业之初应注意回避有竞争的领域,寻找“无竞争点”,如果立业点选在“无竞争点”上,那么情形就可能是“天下莫能与之争”。而“无竞争点”的寻觅和探索,就是研究民众的潜在需要,这种需要是未被满足的,因而具有立业价值,同时由于没有竞争磨擦,阻力较小,因此立业过程将会比较顺利。
(3)立业初期应具有谦下的精神。特别注意虚心以学,多从企业日后长远发展来考虑问题,不可目空一切、浮躁张扬,应以静制动,以柔克刚,注意为自身日后的发展壮大积蓄实力和能量,最终将企业做大做强。
(4)立业中期应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敏捷的市场应变能力。企业要想保持长盛不衰的持续发展势头,就必须以最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去适合市场需求和社会需求,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及时洞察对手的强弱,及时作出适应性调整。只有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局面,才能激活企业潜在的发展壮大的因子。
二、“上善若水”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的管理之道
当企业不为眼前小利所拘,将以施惠民众、造福社会作为最高价值理念时,也必然在管理之道上注重人性化,以“人”为中心打造企业的长远发展。现代企业的柔性管理,即以“人性化”为标志,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与弹性,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和企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它依据信息共享、虚拟整合、竞争性合作、差异性互补、虚拟实践社团等,实现知识由德到显的转化,创造竞争优势。实践证明,“柔性管理”能极大激发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刚性竞争”的需要,成为现代企业立足并制胜于”刚性竞争”局面的良策。
1.柔性管理的思想精髓是“爱人”
尽管柔性管理的内涵包括多个层次,但其思想精髓却是“爱人”,即充分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承认人的劳动。通过员工自身素质的不断提升,来带动产品的高质量、生产的高效率、企业的高效益以及员工自身的高收入。以国内金星啤酒集团为例,他们不仅注重建设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创造“金星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人性化企业氛围。同时建立起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如将传统考勤制度中的“不准迟到”、“不准早退”等硬性规定,转变为柔性的“当您由于身体不适、交通堵塞、家庭有困难,不能按时到公司时,请及时通知公司。”并且还建立了人性化的用人和激励机制,建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积极鼓励普通员工提出合理化方案,被采纳者有奖,未被采纳也会受到鼓励。当企业真正能做到与劳动者共存,关心爱护自己的员工,保障员工良好的工作环境、物质待遇和生活质量,并为他们充分提供展现自我价值的多种机会时,就会极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成就感和荣誉感,员工也必将怀着极大热情去关心公司的发展,以立足岗位、出色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意识、不断提升自我道德素质与业务素质的进取精神,作为对公司的回报,最终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
2.柔性管理的核心在于倡导以人为本的“自我改善”
“自我改善”,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是“柔性”管理的灵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提出人的需求有五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同时并存,且逐级递升。随着现代社会人们文化素养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加强烈,更加看重成就感、尊重感、荣誉感和归属感,更加渴望一种能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改善和自我实现的人性化的工作方式。“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即是以人性化管理理论为基础,从满足员工的五层次需要出发,创造“自我实现”的文化氛围和“自我管理、自我改善”的有利机制,从而充分调动了员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
柔性管理倡导“自我改善”, 绝不是放任自流,随心所欲,而是以严格规范管理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突出员工自我管理的主体,通过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它超越传统的单纯制约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准则和弹性约束机制,把被动的事后检查考核管理方式转变成事前预防性的相互协作、互为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适应发展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为了促使员工自我改善意识的形成,企业应注意及时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使企业的整体精神、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充分得到员工认同,通过准则教育、岗位技能教育,自我完善教育以及危机感教育等具体活动,充分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自我改善和发展意识。
3.柔性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的完整化与体系化
要获得整体性竞争优势,企业的柔性管理就不能只停留在某一部分或某一层次上,应当实施整体化、系统化的柔性管理,从企业的追求目标到创新法则、组织设计、人力要求以及制度安排等进行广泛深入的展开,由此才可使企业成为一个凝聚力极强,具备整体性竞争优势的团队。
在追求目标,柔性管理应适应顾客需求来管理生产与运作活动,以快速满足顾客个性化的要求为目标。海尔集团的“真诚到永远”,小天鹅的“全心全意”,都体现出了“利万物”、“爱民”的思想境界。正如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所说:“企业目标的惟一有效定义就是要创造顾客”,如果企业不顾大众需求、服务不佳,就必然会在竞争中受挫。
在创新法则上,柔性管理要求打破传统的单一且过长的流程,进行流程再造,以保证物流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管理大师迈克尔・哈默哈默提出了实施流程再造的基本原则:“第一,在源头获取信息,以保证信息的可靠;第二,让后继流程人员参与前端流程,使作业过程就近完成;第三,将地域上分散的资源集中化,使企业具有规模经营和反应灵活快速的双重优势;第四,将平行工序连接起来,以避免重复工作,减少流程时滞;第五,决策点下移,以增强组织基层对市场的直接应对能力”等等。若遵循了这些原则,企业的物流就可以快速响应市场。
在组织设计上,柔性管理要求将传统的金字塔型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化网络状的组织结构,最大限度地消除信息不通畅,以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和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响应市场的灵敏程度。要打破传统的因部门和层级划分过多而造成的知识单一、协作困难的局面,建立基于工作目标的团队和动态联盟,使不同知识背景的人或企业可以共享核心能力和资源,合力完成基于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在人力要求上,柔性管理要求员工具有较高素质。员工能够注重自我改善、全面发展自己,以良好的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来适应柔性管理的要求。作为企业领导者,也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使员工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在制度安排上,柔性管理要求针对传统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与缺陷进行改造,建立任人唯贤、进出自由、能上能下、民主决策、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用人制度,要求企业能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教育培训机会和优厚的薪酬待遇,建立适应于工作任务和团队工作方式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合理评价员工工作。这样才可以充分而合理地利用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竞争水平。
综上所述,无论是在现代企业的立业之道还是管理之道上,老子所阐述的“上善若水”的至高境界以及“以柔克刚”的行为方式,都有极为深刻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值得现代管理者们深思和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王弼注;《老子注》[M].上海: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7(14页)
[2](美)彼得・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86(87页)
[3](美)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63页)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