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相关问题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制造业物流是社会物流的重要构成部分,并占据着主体的位置。近几年,随着物流人工成本的增加、物流时效要求的增加、物流企业规范化经营、仓储租赁成本增长等因素,制造业的物流成本不断增大。从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角度来分析,物流成本的持续增加,将对制造企业产生较大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制造企业应该对其引起高度的重视,加强物流成本管理,以此将物流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笔者针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有助于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措施;问题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型产业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之经济全球化发展,在给制造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制造企业应该勇敢的迎接挑战,优化物流成本,同时寻找物流成本最优,物流时效以及物流可靠性之间的平衡点。现阶段部分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企业应该正确的看待这些问题,并深入的分析引发这些问题的原因,以此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确保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概述
  从制造企业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来看,制造企业在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物流成本,其中主要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到产品销售整个过程中所产生的所有物流费用。将物流的环节进行细度划分,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以及搬运等环节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如运输费,快递费,仓库租金,保险费以及存货的资金占用等成本。
  二、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与互联网关联紧密度较弱
  信息管理技术落后,是造成目前运营模式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部分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依然在依靠人工的方式实施物流成本管理,这样不仅会降低物流成本管理的效率,同时还会严重影响物流成本管理的效果。部分企业虽然也引进一些信息化技术,但只是对局部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改善,随着业务量不断加大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由于缺乏特定用途的信息管理技术、缺乏相关技术设备,有些数据无法实现信息化处理,也就不能提升订单处理效率和物资配送效率,也难以实现库存的优化配置,无法有效降低成本。
  (二)缺乏合理的物流布局,各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与配合
  部分制造企业在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性的规划,从而致使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缺乏合理性,并且缺乏合理的物流布局,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与配合。例如:某制造企业的仓储管理与生产线之间不匹配,致使货物和材料的运输线路相对较长,从而造成在物流管理上的脱节,卸货区域变为暂存区域,并且货物和材料的摆放未能够按照先入先出的原则进行摆放,摆放较为杂乱,从而影响到后续货物和材料的卸载,进而影响制造企业的正常生产,生产效率大大降低,物流成本增加。
  (三)缺乏对物流成本各类明细费用的独立归集,不便于物流成本分析
  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通常按照产生物流成本的主体对制造企业物流成本费用进行划分,分别为制造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和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所产生的成本。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仅关注物流总成本,分析阶段则单纯的将总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产品或者服务中。但是这种成本统计和分配方法的缺陷比较明显:一是不能完整体现企业物流各环节的成本构成;二是采用机械的物流成本分配方法,忽视了物流在企业产品或服务间的差异性服务。这种核算和分析方法增加了成本信息失真度,导致资源浪费和物流服务水准下降,严重的话会影响公司经营决策。
  三、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提升信息化水平,引入智能仓储、RFID等新兴技术
  目前,我国制造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制造企业未能与时俱进的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更新换代,致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较为落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制造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能进一步优化管理成本,提升盈利能力,同时更快捷的满足客户对要求制造企业应加强对信息化平台的完善。物流管理系统的搭建,可以充分的利用目前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智能仓储系统,以及整合度更高的ERP系统。通过现代化的系统信息平台,首先货物的在不同物流环节的信息可以自动被记录,跟踪;第二,有效的信息化平台可以大幅减少物流人员的数量,减少成本。如RFID的应用,在收发貨的环节便可以通过芯片的自动识别替换人工清点的动作。又如自动化仓储的系统,可大幅替代仓库人员的拣货操作。第三,有效的信息化平台,可以清晰的记录货物在每一个物流环节所耗费的时间与成本,如现在的电商平台,消费者下单之后,能够清晰了解到自己所购买的货物已经到达具体什么位置。这些信息除了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可为物流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依据。通过信息化平台,提升物流管理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但提高物本管理效率和效果,进而增强制造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二)深度分析CDC(中央配送中心)和RDC(区域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设立贯彻物流体系的KPI指标
  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为了充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制造企业在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深度的分析CDC和RDC的合理布局。其中CDC是指中央配送中心,主要负责大批量货物的储存、保管、分拣、配货、增殖服务以及信息处理等。RDC是指区域配送中心,其自身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确,制造企业应该结客户的实际需求,对RDC进行不断的完善。根据货物的规模和运输范围,合理的布局CDC和RDC,以此提高物流的效率,并降低物流成本。另外,制造企业还应该设立并贯彻物流体系KPI指标,在明确企业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明确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绩效衡量指标,以此建立切实可行的KPI指标体系,做好物流成本管理绩效考核。以此促使制造企业工作人员增加积极的物流成本控制,从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同时,KPI体系的设置还应当充分考虑物流配送成本与物流时效,可靠性之间的平衡。
  (三)加强健全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的构建
  制造企业在设置物流成本账户时,需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物流成本进行细度的划分并归集,并增设与之相对应的明细科目。同时,在物流成本的核算与分析中,企业需更加关注物流成本与作业量仓、储空间、物流时效、库存量等多维度信息的关联性,建立整合度更高,更全面的核算与分析体系。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核算的难度,核算方法更加简单易懂,同时制造企业的管理阶层所获取的物流成本信息可以更加的完整和准确。这样有利于企业管理阶层控制物流成本的开支,并确保其决策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效率。如在财务预算阶段,企业物流成本就需要细化到每一个物流环节,如仓库租金、采购运费、销售运费、CDC操作费用等尽可能细化的费用归属。另外,在制定物流成本预算时,还应该高度结合企业运作的有关信息,如运费就需要结合配送次数,仓库操作成本则需要结合仓库的吞吐作业量等。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当前的管理方法和物流流程,结合信息化平台,引入诸如作业成本法之类先进的核算方法,使成本核算系统所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实施物流成本管理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成本费用,扩大企业收益。从目前我国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必须积极的优化物流成本管理,充分发挥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作用,不断的提高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水平,并推动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克良.论“中国智造”时代下制造业成本管理的变革[J].商场现代化,2018 (21): 135-136.
  [2]厉莉.制造业成本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财会学习,2018 (22): 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91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