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供应链管理使传统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防范市场的不确定性主要采取增加库存的方法,这将导致库存成本的增加,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提高顾客满意与库存投资之间的矛盾。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库存管理信息化供应链管理
  随着科学生产力的提高,大型的生产系统日趋复杂,不同的生产商以其不同的方式将原料、零部件送至生产现场,经过复杂的生产过程生产出各种零部件和最终产品,再将其送至客户。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这个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库存存在。对于企业来说,库存面临着这样的矛盾:一方面库存是提高服务水平和顾客满意度的需要;另一方面库存又会产生大量库存成本,降低了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赢利性,还存在商品积压、变质、损坏的风险。现代供应链理论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用及时、准确的信息代替实物库存,大大降低企业库存成本和风险,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一、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顾客满意和库存投资的矛盾
  
  库存是指处于储存状态的物品或商品,这在企业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适量的库存与较高的库存周转率可以帮助企业在经营风险和资产流动性之间取得平衡,获得最大收益。
  1.传统库存管理的目的
  不确定性是库存存在的根本原因,库存经常是用来防备需求或供应时间、数量或质量的不确定性的发生,合理的库存可以使企业保持平衡连续生产经营。
  2.传统库存管理的特点
  (1)传统库存管理侧重于单个企业库存最优化。传统库存管理主要是协调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活动,如采购部门为降低采购价格而偏好于大量采购,这使库存增加;销售部门为了避免缺货,提高顾客满意度,倾向于备齐各类商品和维持较高的库存水平等,而较高的存货水平会大大加大储存费用。这样,企业内部的供产销各个环节都可能与库存管理部门之间有一定的冲突,而库存管理主要是解决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库存管理协调问题,使整个企业利益最大化。
  (2)传统库存管理存在顾客满意度与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传统库存管理模式是各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即零售商有自己的库存,批发商有自己的库存,供应商有自己的库存,各自库存策略不同且相互封闭,导致缺乏信息共享、缺乏合作与协调。另一方面,为满足客户需求和避免由于缺货而导致的销售机会丧失或待料停工,每个企业都倾向于保持“保险”性质的库存,由此导致从零售商到批发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各个企业依次累积越来越多的“保险”库存,最终造成大量商品分别滞留在各个企业的仓库里,导致库存成本大量增加,最终导致商品价格上升,反而降低了顾客满意度,这就是顾客满意度与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从提高顾客满意度来看,商品价格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降低价格以降低成本为基础,而作为成本的构成部分――库存成本,必须下降。保险库存首先要降低,但其结果可能导致不能及时满足顾客的需求,满意度下降了,在传统库存管理模式下,这种矛盾几乎无法解决。
  3.传统库存管理的方法和技术
  传统的库存管理是以单个企业为对象,主要目的是对企业的库存进行分类和重点管理,确定订货的时间及订货数量,使该企业的库存总成本最少。具体方法主要包括经济批量模型(EOQ)和对库存分类管理的方法(ABC)。生产企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材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规划(MRPⅡ)及准时生产方式(JIT)和精细生产(Lean Production)等。MRP是建立在对市场需求预测和顾客订单基础上根据产品生产进度计划、组成产品的材料结构表和库存状况,通过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确定出所需材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利用计算机技术对传统库存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准时生产方式基本思想可概括为“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通过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但是,MRPⅡ和JIT等都是只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问题,一切优化工作均着眼于本企业的资源的最优应用。
  
  二、现代库存管理模式――供应链条件下的库存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设计与规划、控制与优化,即行使通常管理的职能,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寻求建立产、供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程度地减少内耗与浪费,实现供应链整体效率达到最优化并保证供应链中的成员取得相应当绩效和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整个过程。供应链管理的最根本目的是增强企业竞争力,把提高顾客满意度放在首位,即做到将正确的产品和服务按照合适的状态与包装,以准确定数量和合理的成本费用,在恰当的时间送至指定地点的确定的用户。
  1.现代库存管理的目标
  库存管理的目标服从于整个供应链的目标,即流通中各个阶段的库存控制在所需的最小程度,使供应链上的整体库存降至最低,削减库存管理成本。
  美国信息系统协会的巴里・劳伦斯等学者认为在合适当时间和地点满足最终用户的需要,是一个容量管理问题,即生产容量和贮存容量。生产容量要求拥有可得性和足够的时间窗(time window)来制造和配送;贮存容量是用来防止公司脱销的库存。表面上看,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间获得产品的过程可能与最终目标(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满足顾客)相冲突,但是好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中,信息化管理与预测可以改善可得性、削减空置的生产容量或贮存容量,从而降低成本,提高顾客满意度。
  2.现代库存管理的特点
  (1)建立供应链战略联盟,共同降低缺货、积压的风险。供应链战略联盟是企业为共同利益所形成的联合体,它的出发点是利用各方协作能实现任何一方无法实现代目标。供应链战略联盟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有:缩短配送前置时间;提高配送可靠性;提高及时配送率;降低库存水平;减少产品质量问题;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
  (2)从库存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不确定性是库存存在的根本原因。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通过先进的IT技术提高信息传递到及时性,提高信息的质量。供应链管理通过对组织内部业务流程的重构,各成员企业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信息共享,物流畅通,提高客户反应速度,从而有效地消除不确定性。现代供应链用信息代替库存,使企业持有“虚拟库存”而不是实物库存,只有到供应链的最后一个环节才交付实物库存,降低总库存成本,消除了顾客满意度与库存投资方面的矛盾。
  (3)现代库存管理的管理方法和技术。EOQ和ABC在供应链中每一个节点都会使用。但从供应链整体来分析,单一企业库存管理的方法显然不够,单个决策者做出库存决策,其目标在于使整个系统成为最小。基于信息技术的供应链管理满足了现代库存管理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材料需求计划和及时管理方法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现有ERP系统的基础上,一些专门致力于企业内部特定职能的供应链执行技术,包括计划、采购、生产、仓储、运输、财务结算和客户服务被开发出来,各种信息收集和预测工具的集成,使得简单的ERP系统的优势得以强化。订单管理系统(OMS)使得定单处理过程自动化;需求计划系统(DP)对需求进行预测并且检测预测的准确性;仓库管理系统(WMS)管理仓库中的库存、产品存放位置;运输管理系统(TMS)对强度、文档管理和其他运输作业计划和自动化;高级计划和调度系统(APS)对生产计划和生产做出安排;客户管理系统(CRM)管理客户支持和销售队伍自动化;射频技术(RF)是产品在扫描时就会立即报告系统,分销商的系统也会立即得到产品流动的通知。这些系统都被用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是有效的信息管理工具。
  对于库存管理来说,整合供应链中的信息工具,做到“系统可视化”尤其重要。借助有关标准的认证和跟踪系统,企业和它的供应链伙伴能够“实时掌握”客户服务的进展状况,以及这些公司的盈利能力,从而安排自己的生产经营,才能有效地控制和削减库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