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科研经费精准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学科发展以及相关人才培养,都受到科研经费管理的影响,如果科研经费整体管理质量较差,将会严重影响高校整体发展。在大数据互联网时代,许多新理念不断涌现,传统行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使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适应现代发展趋势,高校有必要加强科研经费精准管理。基于此,本文以大数据环境作为研究背景,站在高校科研经费精准管理的角度,对高校科研经费如何实现科学化管理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科研经费;精准管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6.018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6-00-02
0 引 言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新理念不断涌现。面对新理念,相关单位需要对发展模式进行整体性改变,重新设定信息认知需要;通过汇总大量数据进行智能化研究,在海量数据之间找到信息之间的关系,为科学决策提供相应的依据。高校应及时解决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加大对大数据的应用力度,找出数据之间隐藏的规律和关系,实现科研经费精准管理。
1 传统信息化模式存在的弊病
在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整体发展形势发生变化,现阶段,学术界中比较主要的研究方向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对管理会计理念进行优化创新。传统信息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强调数据价值,可以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精准化管理;通过满足科研人员对具体工作的需求,可以提高管理决策服务整体的分析能力。技术因素、人员因素和资金因素会限制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因此,高校在管理科研经费的过程中,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1.1 数据来源单一,信息沟通不畅,难以获取海量的数据信息
科研经费在进行精确化管理的过程中,要保证数据信息的完整性,通过对数据进行精准评价、推送和分析,以此来提高数据的精准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许多科研经费数据往往以偏概全,大多数数据都缺乏精准性和全面性,不能反映问题的具体情况。高校科研人员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只注重收集传统的结构化财务数据,并没有涵盖科研人员具体的年龄、研究方向、职称等一系列非结构化数据。财务人员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会自动忽略自己难以处理的非财务性数据,常常删除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数据,进而会降低科研数据的准确性,不利于科研数据在部门之间进行双向发展。数据信息在整体收集过程中,一直处于单向传递模式,使信息获取和相关应用都呈现出不对等的状态。很多高校的财务管理系统不能和科研系统进行信息共享,从而会造成信息孤岛问题,大幅降低了科研经费整体决策的精准性。即使获得了大量数据,由于没有收集科研经费的非结构数据,无法对相关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即使运用智能手段,也不能精准判断具体的科研行为,从而不能清楚认识不同类型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趋向。
1.2 途径固化狭窄,分析能力受限,难以实现精准研判
高校应对科研经费进行精准化管理,对所收集的科研经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此外,还需要对数据进行整体智能化判断。在制定相应管理决策的过程中,高校只有对整体数据进行科学分析以及精准分析,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整体活动。传统信息化模式的财务数据大多偏向于单一化和片面化,不能真正挖掘非结构化数据的真正价值。由于传统数据模式系统本身的分析能力较差,所以在分析数据时,缺乏一定的精准度,不能灵活反映会计要素。科研经费数据采集和其他数据采集具有较大的差异,整体数据所显示的状态趋于静态,大幅度削弱了数据和研究问题之间的联系。在传统模式下,收集的数据信息不能满足科研人员对数据研究的需求,数据缺乏实时性,不能及时推送相关分析结果,进而导致高校无法及时掌握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情况。
1.3 系统模块缺失,评价能力不足,难以做到科学评价管理
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精准化管理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是确保财务系统整体框架的完整性。传统的财务软件系统不重视管理决策,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资金绩效评价系统有所欠缺,不能判断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效率,从而无法科学安排、指导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方向。科研经费在实行管理评价过程中,大多以项目为单位,需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系统分析。由于评价指标设置不科学,在整体研究的过程中,没有建立统一的绩效评价系统,最终导致高校无法选择最恰当的评价方法,这些影响因素都在无形中大幅提升了科研经费的整体成本。科研财务相关数据大多都掌握在财务工作人员的手中,没有针对性地定制相关管理模块,汇总统筹相关资金数据无法得到及时推送,以至于科研工作人员不能随时获取资金使用的具体数据。
2 现代大数据环境创新的优势
2.1 打破数据壁垒,实现双向反馈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所有科研财务数据都处于流动状态,彼此间是处于联动模式的数据。现代大数据环境打破了传统数据之间的壁垒,能够缩短获取资金信息的时间。通过提炼半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可以建立更加健全的结构化知识体系,从而提高汇集数据以及分析数据整体过程的工作效率,提高决策者利用信息进行相关决策的精准性和实效性。广泛应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拓展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实現各个部门越层级、跨系统信息共享传输,大幅度提高信息传递时的时效性,提高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精准度。以此为基础,识别科研财务信息已经不再是人工识别,现代工作大多应用的是计算机系统智能识别。在整体汇集以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高校应充分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建设无缝衔接端口,使财务部门和相关科研部门可以随时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通过对系统进行科研项目预算,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申报与调整,财务工作人员在安排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时,可以同时设计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 2.2 创新运行模式,促进机制变革
传统信息化一直是工业经济的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整体模式拥有信息经济的特点。转变数据分析模式,需要云平台和大数据库支持,在处理科研经费数据时,汇总不同口径的数据,进而统一数据口径,以便于对数据进行横向比较和整体处理。此外,随着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普及,推动了高校科研经费数据发展。在大数据资源库中,高校可以自动提取标准化数据,在众多数据中筛选出所需数据。在收集及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出智能化理念,提高数据整体的精准度以及可比性。在以往分析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过程中,通常在一堆数据中选取使用率最高、整体效果较好的为研究主体;在分析所申请的项目时,会着重分析研究对象;在经费再分配的过程中,会优先考虑分析主体,从而合理配置整体资源。通过加大对整体运作模式的创新力度,可以推动高校科研财务工作整体机制变革,将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相互融合,提升科研经费精准管理中心的水平和质量,为以后高校科研财务工作整体机制转型奠定基础。
2.3 重塑管理流程,优化科研人员的实际体验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更加关注科研人员的具体需求,不能仅关注生产者的需求趋向,还要真正了解科研人员的发展趋势,这也是高校精准化管理科研经费的工作重点。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科研单位的整体发展模式发生了改变,必须以科研经费精准化管理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管理层提供更加精准的决策服务;关注大数据内在的真正价值,以大数据为基础,对相关科研经费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了解科研工作人员的具体偏好,根据每一位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整体分析。在处理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时,需要依据项目特点,为工作人員推送更加精准的经费使用情况。传统数据搜集模式过于被动,没有引进先进的智能技术,通过引进预设模型,创新智能分析整体模式,结合不同类型的科研经费具体需求,大致了解经费所占比例的具体情况。高校应科学分析经费使用类型,有效规划整体方案,积极改正方案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最终形成更加完善的科研经费使用方案。在分析整体数据的过程中,高校要不断扩大数据库,对现存分析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通过健全的规划方式,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方向造成影响,提高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3 结 语
新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合理运用新技术,可以推动高校科研经费精确化管理。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广泛应用的时代,人们可以对不同类型的数据信息进行精确传导。大数据技术可以使高校在管理科研经费上,实现精准化和科学化,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和制约机制。高校应该加大大数据的应用力度,对管理会计理念进行优化创新,放大和强调数据价值,建立更加健全的结构化领域知识体系,将高校财务信息系统和网络系统进行相互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林,丁鑫,谷丰.“互联网+”时代会计改革与发展——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观点综述[J].会计研究,2017(8).
[2]秦书亚.基于数字校园的高校财务信息化建设研究[J].会计之友,2018(18).
[3]徐宗本,冯芷艳.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前沿课题[J].管理世界,2016(11).
[4]张红英,王翠森.大数据时代财务分析领域机遇与挑战[J].财会通讯,2016(5).
[5]胡朝阳.大数据与企业会计业务流程重构探析[J].财会通讯,2018(7).
[6]沈庆阳,范功青.现代大数据环境创新的优势[J].管理世界,2017(9).
[7]侯润泽.大数据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路径探究[J].文教资料,2018(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18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