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循环经济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于景艳 李树森

  [摘要] 分析生态文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指出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循环经济既是经济增长方式,也是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 生态文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和谐社会
  生态文明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表现为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包含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加公正合理的社会制度等三个重要的特征。在生态文明视角下窥视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生态经济则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它要求把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其依托的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统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一定要遵循生态学理论。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使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三R”为原则(即减量化R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循环经济与生态经济既紧密联系又各有特点。从本质上讲循环经济就是生态经济,就是运用生态经济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也可称是一种绿色经济,“点绿成金”的经济。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为“资源利用―绿色工业(产品)―资源再生”的闭环式物质流动,所有的物质和能源在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循环经济所指的“资源”不仅是自然资源,而且包括再生资源;所指的“能源”不仅是一般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而且包括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等绿色能源。注重推进资源、能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推行清洁生产,以便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所以说生态经济原理体现着循环经济的要求,是构建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
  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认识和反思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时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的产物。客观的物质世界,是处在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之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两大基本功能,二者处于不断的转换中。循环经济要求遵循生态规律和经济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优化环境,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生态经济原则体现在不同层次的循环经济形式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模式,其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即要按照生态经济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在取得巨大发展成绩的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很大。一是森林质量不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面临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人口问题形势严峻。人口规模庞大,素质较低,人口老龄化严重;五是资源危机显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六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全国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客观上要求我们在发展理念上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观念,构建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以“协调”、“减量”和“循环”为主要手段,改革生产方式,做强生态产业,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转变。实施生态工程,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使可持续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对现行的生产方式进行生态化改造。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和谐社会与循环经济协同共进,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这既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也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寿朋:加强生态道德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J].北京:《求是》,2006年24期
  [2]宋瑞祥:生态革命与可持续发展[C].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2
  [3]陈友芳:可持续的梦想:环境与经济[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42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