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调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花海燕 李 蔚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数据认为,企业家绝大多数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是正面的,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愿望。但是,企业的这种意识和愿望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转化为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造成了社会公众对企业的普遍的不信任。这其中的原因有企业内在的,也有外在社会环境的。文章最终得出结论: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关键词] 企业的社会责任约束激励
  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当今世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之所以成为现阶段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危机事件使得消费者和居民对企业的不信任感越来越重。今天,消费者对所有的商品都带着怀疑的目光来看待,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陡降;同时由于环保意识的增强,居民和消费者对于公害问题十分敏感,迫切要求企业改进。
  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肯得基“苏丹红”事件、瑞士雀巢公司奶粉碘超标事件、圆明园环保事件、海南航空飞机延误旅客下跪事件、阜阳劣质奶粉事件、龙口毒粉丝事件、杜邦特富龙不粘锅事件、北京新兴医院虚假广告事件、杨森息斯敏不良反映事件、巨能钙含有双氧水事件等一系列企业管理危机事件更是使消费者不仅对中小企业失去信心,对大企业、知名品牌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发出了“明天我们去相信谁”的感叹。
  
  一、企业自身及社会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
  
  显然从大众的认知角度上讲,企业还远远没有承担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消费者的这种认知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信任危机已经大大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成为新时期企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也没有办法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人将其归咎于企业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或者说企业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事实是否如此呢?
  从企业能否承担社会责任的直接决定者――企业家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上看,情况似乎有所不同。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显示:有66%、61%、35%、28%、20%的企业家分别将“信守承诺”、“守法经营”、“回报社会”、“认真负责”、“照章纳税”作为他们最喜欢的特征。同样企业家们对“不守信用”、“违法经营”两个最不受欢迎的特征的看法上也达到了75%、65%的较高共识。另外,企业家在岗位上最理想的目标有47%的共识是“被社会认可”。仅凭上述调查数据当然不足以看出企业内部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全貌,但可以让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粗浅的结论:企业家绝大多数对承担社会责任的认识是正面的,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愿望。
  但是为什么绝大多数的企业最终却没有承担社会责任呢?有必要对这部分企业家最终选择不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加以分析:为什么一方面企业从认知上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愿望,而另一方面在实际经营中却选择不承担社会责任呢?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企业没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或者企业迫于外在的压力无法承担社会责任,不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无奈的选择。
  要分析企业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必须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进行明确的界定。
  
  二、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有多种。影响最为深远的主要有两种:其一是Edwin M.Epstein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主要与组织对待特别问题的决策结果有关,决策要达成的结果应对利益相关者是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社会责任主要关注企业行为结果的规范性、正确性。即企业社会责任就是要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其二是Archie B.Carroll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意指某一特定时期社会对组织所寄托的经济、法律、伦理和自由决定(慈善)的期望。
  在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方面,除了通常所说的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外,厉以宁教授根据现阶段我国的基本情况,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三个方面的提法也非常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从三个方面来认识。第一,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是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出人才、出经验。第二,企业必须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企业所在地区的污染,改善环境。第三,企业要为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上述对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定义虽然互有区别,但是本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都认为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应该遵守社会规范,不以牺牲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为代价。经过仔细分析发现,一部分企业家虽然有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愿望,但是最终没有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是企业内部和外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结果。
  
  三、企业不能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原因
  
  1.内在原因
  (1)企业的经营目标。每个企业都有其短期经营目标和长期经营战略,其中的年度盈利及其增长情况往往成为企业管理者经营能力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并与本人绩效挂钩,这就使得很多管理者在经营过程中为了完成公司既定目标而不择手段。管理者的浮躁影响到公司内部各部门,使得相应的决策和实现手段不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企业经营中的这种短视行为必然使得原本有社会责任意识的管理者也不得改变其初衷。但是,事实上这种短视行为从长期看将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
  (2)企业的经济技术实力有限。有一些企业虽然有社会责任意识,但是由于其经济实力或者技术实力有限而没有办法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这一点在环境保护及新产品开发方面表现尤为突出,很多企业往往愿望良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例如在排污治理方面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还需要先进的技术实力作保障,很多企业虽然也想采取措施,无奈条件达不到。在新产品的开发方面也存在类似的情况,企业主观上希望其开发的产品让消费者满意,但是由于技术方面的缺陷最终反而伤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3)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企业经营者对社会责任的内涵没有统一认识,有些经营者认为企业责任是在遵循游戏规则的同时赚取利润,因而企业只需要对股东及员工负责;有些经营者认为企业只要不违法,创造尽可能多的财富,企业的责任就算尽到了;有些经营者则热衷于各种社会活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多捐助。认识不一致、认识不全面也影响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
  其实,企业作为经济组织追求利润最大化天经地义,因为这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同时,企业又是一个社会组织并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活动,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企业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时,还必须从道德的角度对自身的经营思想、营销行为进行规范、约束和控制,使自己的经营行为符合社会的长远利益。
  
  2.外在原因
  (1)地方政府考核目标。我国在考核地方政府官员时往往看的是当地的经济增长速度、税收增长情况等,这种政绩观必然使得地方官员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也不关注,他们更多地是关心企业的盈利能力及纳税能力。这就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如有的企业明明环保不达标,污染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但是仍然能够照常生产,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甚至还要为其开脱。
  (2)社会环境的激励或惩罚不够。在一般意义上,一个企业的社会行为往往按合法性和合理性二维划分成四种情况:合法的/合理的、合法的/不合理的、不合法的/合理的、不合法的/不合理的。尽管现实中人们期望所有企业行为都是合理合法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有许多企业的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为什么企业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呢?主要的原因就是这种行为付出的成本小,反之成本较高。例如一个生产企业被要求采取一项排污规定,按照这个规定执行,企业要耗费的资金1.2亿美元,而不按照这个规定执行,罚金为25000美元,只相当于除污规定的五分之一,虽然企业不按规定执行不合法也不合理,但从成本效益分析看,的确是一个合适的决策,现实中企业经常处在这种两难境地中。

  在我国,由于现阶段相关的法制不完善,法律体系不完备,对企业哪些行为对社会造成损害要承担哪些惩罚成本没有全面而系统的规范,加之即使是已有的一些法律条文在执法时尺度把握不准、执法不严,这就造成了整个社会环境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惩罚不够,没有惩罚实际上也就没有激励。
  试想,如果企业违法之后通过贿赂地方政府、法院,企业照样可以逃避社会责任,或者有些情况下,企业即使违反了法律,给企业利益相关者带来损失,但现在的法律文件中却没有对此的惩罚规定,或者惩罚规定很轻,这样企业就根本没有动力去遵守法律规定。
  (3)竞争中的不公平性。在企业没有形成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往往认为他们较之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要付出更高的经营成本,处于竞争的劣势。因此,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企业倾向于不履行社会责任。
  
  四、有效地约束和激励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1.塑造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环境
  要让企业承担社会责任,重要的是加强社会的规范,重建诚信社会,使不负社会责任的企业付出高昂的交易成本,而社会的规范离不开政府的努力。
  (1)政府要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克服短视行为。地方政府应该认识到只有企业很好地履行了社会责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应通过有效手段激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要让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就必然要求政府一方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哪些行为对社会造成损害要承担哪些惩罚成本,企业知道若自己不遵守法律制度,将有严厉的司法惩罚,企业将严格遵守法律、履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企业一旦出现违背法律的行为马上得到应有的惩罚,这才对其他企业具有震慑作用。健全法律制度,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行为得到相应的法律支持和法律约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基础。
  (3)地方政府在对企业进行评价时加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部分,形成科学的企业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如企业产品的质量抽检情况、投诉率、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参与社会公益的情况等,并将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给予优秀企业以适当的奖励,从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2.弘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精神
  (1)企业应该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在占用社会资源的情况下对社会的必要回馈,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短期内看似乎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减少了企业的获利,在竞争中也处于劣势,但从长期看这样的企业让人肃然起敬,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的升值及其在消费者中的良好口碑必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给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
  (2)在经营管理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企业借助于承担社会责任作为营销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创新往往取得良好效果。难怪美国运通公司的一位总经理说“社会责任是一个很好的营销诱饵”。企业对待社会责任的这种态度虽然从某方面讲是不恰当的,但这在客观上对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起到促进作用,不过这种促进作用往往对大企业要比小企业有效得多。另外,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长期看更易于与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并保持双方良性的合作关系,而这种长期合作关系有助于节约交易成本。这正是为什么在市场竞争中,越是好的企业,越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原因,这也是很多百年老店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3)以守法、诚信为本,围绕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各个方面构建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并以此为基础全方位塑造企业文化。
  总之,整个社会应当充分认识到培育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提高到以人为本,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并通过有利措施,激发起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建和谐社会。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