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教务员是连接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之间关系的纽带。本文基于目前高校教务员队伍现状,提出了加速这一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的相关策略,旨在进一步提升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根据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的趋势可以发现,高校专业化发展不仅仅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需要管理人员向着专业化转变,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并将教育资源与管理方式有效结合,完成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以发挥巨大效用。
一、高校管理队伍现状分析
(一)人员工作压力大
通常情况下,高校教务人员承担着整个学院的教学管理活动。在工作内容上涵盖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安排以及计算教师工作量、学生的教材征订、考试及成绩管理等等,较为复杂且细致,需要教务人员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以避免教学事故发生。因此,教务人员普遍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长此以往,其心理上易产生倦怠情绪。
(二)职业发展空间小
高校的发展以及改革侧重于师资力量的建设,忽略了教务员对院校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院校对教务员的工作流程要求较为严格,在创新工作模式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较难得到升职机會,不利于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职称结构不合理
高校在招聘教务员时,其学历要求已成为硬性指标,因此,在学历结构方面符合专业化要求。但由于职称评审机制尚未完善,年轻的教务员中获得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占比较小,无法达到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务管理水平。
(四)队伍人员流动大
高校教务人员虽从事繁杂的工作,并为此付出较多的时间以及精力,但普遍薪资水平不高。同时高校领导层对教务员工作理解存在偏差,低估了教务工作的性质,导致教务员处于待遇较低的现状,申请转岗的人员占比较多,不利于总体提升素质以及管理水平。
二、高校管理队伍建设对策
(一)强化队伍思想建设
为适应教务工作的特点以及高校管理水平的发展,首要任务是加强教务员思想政治建设。通过有效引导,使教务员提升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意识,以此建立一支有责任心、有上进心、抗压能力强的工作队伍,提升高校教务管理水平。同时,教务人员应具备心理上自我调节的能力,缓解工作中的压力。高校应重视教务员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帮助产生职业倦怠倾向的人员走出低谷,重拾职业认同感以及积极性。只有教务员保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拥有良好的工作状态,有利于高质、高效的完成教务工作,以此推动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进程。
(二)创造职业上升空间
受高校教育改革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务员潜意识中普遍存在追求上进的意识。因此,在进行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工作中,应为教务员提供相应的机会以及发展空间。比如,某高校将教务员列入课题研究及制定项目中,让其成为课题的参与者,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教务员队伍的创新管理发展。高校可以为教务员创造条件,通过参与教学管理以及课程建设,使其能够对自身岗位工作上的不足加以反思,并通过总结探索形成特色管理方式,应用到日常教务工作中,在创新管理模式的前提下,提升个人工作能力,有效加强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加强专业素质建设
为推进高校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工作,需要关注教务员思想以及创新能力,教务员自身素质是教务工作管理水平提升的基础。为此,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管理工作中,以党的思想为指导思想,创新教务管理新理念,并运用到工作中,以充实自身知识储备。第二,加强教务员知识拓展。若想将教务管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需要在完善教务管理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心理学与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强化自身素质,在遇到相对复杂的教务工作时也能够胜任。第三,发展全面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最高期许,教务员也应以此为目标,提升综合能力。比如,通过与教师以及学生的交流或参加活动,提升表达能力以及语言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共同创建良好的教务工作氛围,有利于实现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四)完善相关激励机制
针对教务员工作态度倦怠以及升职难的问题,需要各高校给予高度重视,为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以提升教务员工作积极性,促进个人能力的提升。比如,工作能力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应给予表彰;为教务人员提供平等以及均等的职位晋升机制与评审机制,最大化发挥个人价值,并相应提高其薪资水平,以享受与工作复杂程度相匹配的工作待遇,提高教务员地位,保证教务员队伍的稳定性。
结论:
综上所述,高校教务员队伍是院校教学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重视高校教务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并更高质量、高效率的为院校提供服务,有利于满足高校以人为本、创建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高尚,张伟.浅析高校教务员职业发展现状和职业倦怠原因[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132-134.
[2]张静,任怀艺.高校教务员在思政育人工作中的协同作用探讨[J].北京教育(高教),2019(09):69-71.
作者简介:
周 博(1984.10-);性别:男;籍贯:河北省承德市;民族 :满族;学历:本科,毕业于河北经贸大学;职称: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286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