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我国对义务教育阶段投入的不断加大,中小学固定资产配置在持续改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学校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来说愈加重要。但目前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找到对策予以解决,以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能。本文从当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出发,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中小学固定资产是我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也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如何以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及执行为统领,在采购、保管、处置等环节提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能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保障教育事业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随着教育等有关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力度的加强以及学校自身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当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呈现以下特点:
(一)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中小学作为全额预算拨款单位,固定资产采购资金来源为财政资金,所以固定资产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代为行使所有人职责;固定资产分配给各中小学使用,使用权则归属于中小学;资产的日常使用保管权限则归属于具体使用资产的师生。这就呈现了“所有权-使用权”相分离的特点。
(二)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
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学校基本都使用了政府资产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实现资产的“入库-领用-维修-报废”等流程操作,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
(三)制度建设刚刚起步
中小学普遍建立了简单的资产管理流程,以满足日常资产管理工作需要,但在体系建设、制度执行、监督评价等方面较为薄弱;配备了兼职甚至专职资产管理员,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资产管理。
但目前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基本上还是采取粗放式管理模式,仅仅能满足日常最基本的工作需要,尚需发现问题、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向精细化管理模式迈进。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资产管理制度未能有效建立
一直以来,在财务管理中都存在重钱轻物的错误思维定势,在学校财务管理中也是如此。学校领导对经费开支比较重视,而疏于对资产的管理。由于领导对资产管理的不重视,所以大部分学校没有建立一套包含资产职责分工、入账、领用、保管、调拨、维护、处置、盘点、报告和监督各环节的行之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从而导致资产管理相关的内部控制无法有效落实,上述诸多环节存在风险,没有将权利义务锁在制度的笼子里,进而产生账实不符的问题,造成资产管理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极有可能导致国有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合理
学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教书育人,所以学校将教学放在第一位,一切人力资源均为教学服务,均优先满足教学需求。在中小学人员配备不足的大环境下,专职负责资产管理的部门没有设立,专职管理资产的人员没有配备,从而导致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资产管理工作往往由后勤部门负责,而且通常是后勤部门非核心工作,部门负责人往往不够重视;资产管理员一般由教师或后勤部门工作人员兼任,存在专业知识不足、人员变动频繁等现象,导致资产管理工作基础薄弱。同时由于兼任人员的薪酬评价指标不与资产管理工作业绩挂钩,导致资产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存在消极应付资产管理工作的现象。
(三)资产管理权责不对等,责任难追究
一是一些学校在资产保管使用过程中,认为资产保管责任无论是在领用之前还是领用之后都是资产管理员的责任,和实际使用人无关。这样就加大了资产管理员的责任,而减轻了实际使用人的保管责任,与资产使用保管实际情况脱钩,造成权责不对等,从而加大了资产保管的难度,导致不少责任心比较弱的老师故意或无意损坏资产。
二是资产清查不系统、不彻底,责任追究未落实。固定资产种类繁杂,数量众多,未能分门别类地进行存放;资产报废程序较为繁琐,报废资产与正常使用的資产未能及时有效分开存放,上述情况都给资产清查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从而导致资产清查不彻底,进而导致无法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四)资产配置不合理
一是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为国家财政资金,所以有些学校在提交固定资产需求时常常存在盲目的现象,往往存在申请数量大于实际需求的情况,导致固定资产闲置率较高、利用率低下。
二是作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表现形式之一,固定资产在重点中小学和普通中小学间分配不平衡,往往导致重点中小学固定资产质量较高、数量较多,但有的仅仅是用来装点门面或应付检查,导致部分固定资产实际上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未能充分发挥效用;与此同时,普通中小学某些固定资产需求得不到满足,制约着学校的健康发展。
三、对策分析
(一)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一是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建立学校主要领导为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制度并落实到位;组织学校领导层级培训、交流,加强学校领导资产管理责任意识培养,从而为学校修订、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奠定良好的内部环境基础。
二是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包括资产职责分工、入账、领用、保管、调拨、维护、处置、盘点、报告和监督各环节的资产管理制度,明晰资产管理层级、流程和责任,有效从制度层面防控资产管理风险,堵住资产流失漏洞。
(二)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合理配备人员
一是建立“校长—分管校领导—部门负责人—资产使用人”四级管理责任制度,明确不同层级人员的职责范围。有条件的学校,单独设立资产管理部门,统筹负责全校资产管理工作;没有条件的学校,建议将资产管理工作安排在财务部门职责范围内,有助于依靠财务工作的专业性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二是资产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资产管理人员必须是具有胜任能力的财务专业人员。有条件的学校,建议配备具备专业素养的专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没有条件的学校,注重选拔责任心强、工作能力高的教师或后勤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同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注重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考试、交流等力度,着力提升其专业素养。学校应结合实际考虑建立资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体系评价制度,以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明晰对等的权责关系,落实资产清查工作
一是在资产管理办法中明晰资产保管责任,严格区分资产管理员和资产实际使用人的权责,坚持“谁使用,谁保管”制度并严格执行。由学校主要领导牵头组织资产保管责任意识培训,使保管人知晓自己肩负的资产保管责任,妥善保管领用的资产并高效利用。
二是资产管理部门应对资产进行分类保管领用,并至少于每年年末对资产进行一次系统完整地清查,确保资产完好,做到账实、账卡、账账相符。盘活闲置资产,优化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建立资产使用奖惩制度:对于资产使用效能高、保管好的部门或人员给予奖励;资产损坏或盘亏时,及时按规定上报,明确责任人,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四)教育部门建立实施资产使用监督评价机制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依托政府资产管理系统等平台建立资产使用评价机制,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资产管理进行实时监控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资产利用率评价工作,实行奖罚分明的资产利用率监督机制;对于闲置的资产,加强学校间资产调拨,优化资产配置。
二是加强采购环节管理。在采购环节,教育部门应依据申购学校的师生人数、教室数量、办公室数量、校园面积、相应的资产现有数量等数据,评估其资产需求数据的合理性,作为资产采购的判断依据。
四、结语
资产管理为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等活动提供物质保障,各类固定資产的合理高效利用不仅实现了资产本身的价值,更有助于推动学校发展水平的提升。通过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资产管理体系,明晰资产管理责任,严格落实资产管理责任追究以及合理配置资产资源等一系列措施,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一定会愈加科学合理有效,同时促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扈兴兰.浅析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 (21):9-10.
[2]田新梅.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9 (19):113-114.
[3]杨鸣.浅谈中小学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财会学习,2016 (18):194+19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2727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