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改善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固定资产是一个单位运营过程中必然产生和存在的资产,也是单位资金管理中的重点,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利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已经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中的重点关注环节。但现阶段,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政策形势、市场环境都发生较大的变动,给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带来了难题。本文从管理理念、制度以及流程等角度来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从内部环境、制度完善等角度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一、新时期事业单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基于政策要求。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直接受到政府的管控,尤其是不参与经营、生产等活动的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其各项活动的开展需要遵循相应的政策规章。2019年1月正式实施的《政府会计准则第3号—固定资产》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1],同以往相比,新政府会计准则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确认、记账等都做成了新的规定,事业单位也必须调整自身管理模式以满足新政策要求。
  第二,基于单位发展需求。虽然全额拨款类事业单位自身运营各项支出主要由财政来“买单”,但从我国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可以看出,国家逐渐放宽了对其事业单位的管控,“政府这把手”退出主导地位,逐渐回归宏观调控职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外部市场环境对事业单位的影响逐渐变大,再加上国家对财政资金利用率的把控,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事业单位合理配置财政资金、确保国有资产安全以及会计核算准确的重要举措。
  二、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受内外部多种因素影响,事业单位也加强了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然而从实际来看,即便事业单位已经有两年时间来了解新政府会计制度,但在具体操作中还基本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管理理念不够新颖
  随我国经济进一步迈入改革进程,事业单位也应向现代化管理方向发展。但一方面受传统管理模式、理念的制约,一方面受单位领导班子重视不足的影响,多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依旧因循守旧,对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也未深入理解新政府会计准则等政策的核心意义,将固定资产管理全部交由财务部门负责,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顶层设计,没有明确的固定资产管理目标,也未明确各科室职责。在此基础上,单位其他科室人员上行下效,部分人员也片面地认为固定资产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多数人员不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只能被动配合财务部门,使得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转变困难重重。
  (二)财务人员综合能力有待提高,会计准则衔接工作不到位
  同单位以往使用的旧会计准则相比,新政府会计准则下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双体系运行的模式,使得事业单位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政策依据、核算制度、会计要素以及会计报告体系都发生了变化,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是事业单位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合法合规以及合理开展的基础。但从实际来看,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薪酬待遇不如企业,对高精人才的吸引力较弱,另一方面也由于多数单位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导致多数事业单位现有财务人员还未转换自身角色定位,管理、分析能力不足,难以深入解读相关政策,未明确新准则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和重点,衔接工作不到位,管理固定资产的制度、方法等并不科学[2]。
  (三)未实现信息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涉及人事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国资部门等多个主体,通常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要由国资部门负责,但还需要事业单位开展资产合作,双方要紧密配合才能做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然而从实际来看,事业单位现有的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人事系统等之间缺乏连接,而单位财务人员又未深入业务活動,并未直接参与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去,国资部门和单位彼此缺乏沟通,双方管理相脱节,在资产出入账处置以及对账等过程中都存在难题,容易出现账务不符等问题。
  三、事业单位优化固定资产管理的策略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进一步分析,结合新阶段事业单位所面临的政策以及市场环境,针对事业单位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加强单位全体人员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思想建设
  事业单位在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时,应先从思想层面入手,做好顶层设计,以全面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的开展。首先,单位应定期邀请专业学者给单位领导班子开设讲座,与管理优异的兄弟单位组织学习交流会,提高单位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认识,在财务人员的协助下,按照相关政策内容、单位短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制定新时期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标。其次,加强对各科室人员专业知识的培养,组织固定资产管理培训会以及政策解读会,促使各科室人员明确各岗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所处的角色定位,从而积极配合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多角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衔接工作
  1.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为确保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活动开展有章可循,事业单位还应编制适宜的制度规章。第一步,单位应以固定资产管理相关政策规定为大体架构,借鉴其他兄弟单位的优秀经验来初步构建制度结构。第二步,结合外部市场变动、单位实际发展情况等来对制度架构进行优化,并参照以往存在的问题来进一步完善管理细则,明确固定资产取得、后续支出管理、日常管理以及固定资产清理各个环节的管理流程和方式。在经由专业机构评估后,进入试行环节。第三步,实施运行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时分析运行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在风险威胁度降低到一定水平后,正式实行,同时由监督评价机制实时监管,形成闭环。
  2.建立健全监督评价机制
  首先,在监督力度的强化上,单位可以借助内部控制以及绩效考评机制,按照内部控制来拓展监督范围,严格规范固定资产中各环节的活动开展,促使其按既定方针贯彻执行,并通过绩效考评机制来约束和激励职员行为,降低人为风险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评价效果的强化上,单位可以借助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风险评估机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风险成因分析,作为单位完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依据。
  3.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加强人才专业性培养
  人才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单位应该为固定资产管理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并对其进行专业知识、政策内容的培训,准确掌握新旧会计准则之间的异同,明确各制度开展目标、业务性质以及开展方法等,以此为基础,在两个制度之间构建桥梁,促使其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要点和重点,更好地支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开展。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实施信息化管理
  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是制约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因素,新时期,事业单位应加强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投入,积极引进管理会计相关系统软件,搭建共享平台,并邀请专业人员在国资管理部门和单位系统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实现从固定资产申报到清查整个环节数据的共享,为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效的数据,同时将固定资产管理整个流程电子化,实施信息化管理[3],从而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事业单位在管理固定资产时应以所处政策环境和运营形势为背景,合理借助加强单位全体人员现代化固定资产管理思想建设、多角度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衔接工作以及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手段来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才能确保财政资金的利用率以及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杜雅星.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9 (29):119+124.
  [2]王健.强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创新思路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9 (17):90.
  [3]田园.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 (17):93-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318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