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企共建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孙中平 徐烨 卢吉强

  【摘要】针对会计专业规模化真岗实战难等突出问题,校企深度合作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会计专业形成了“岗位导向、校企协同、双元检验”实践教学理念,“互惠三引”搭建了校内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了“四模块、三层次”能力递进的实践内容体系,创建了“一体化+双导师+多岗位”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过程性、多主体、指标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成了基于校内会计工厂的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规模化真岗实战难、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差距大、企业协同育人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科学等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极大增强了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大幅提高。
  【关键词】会计;教学平台;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F230.4;G642.4
  为贯彻国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重要政策,落实《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高校应探索校企长期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高校会计专业而言,由于信息化与智能化的发展,涌现了诸多新兴会计岗位,财务工作持续升级转型,专业也面临数字化升级,亟需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但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存在实践教学育人理念不清、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与企业生产过程不紧密、学生真岗实战难、人才培养质量与岗位新需求不匹配、实践教学效果滞后于行业发展、实践教学路径单一、企业协同育人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科学等突出问题。因此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势在必行。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面临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会计专业学生规模化真岗实战难
  高校学生实践一直是个难题,校企合作解决学生实践一直存在难以深入的问题。多数院校一般是让学生去校外合作企业实习,但是这种实践方式,存在受益人数少、企业不热情、学生有风险、企业自己说了算、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方法不科学等问题,往往难以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学生动手能力y以增强,岗位技能不能真正提升。因此,让学生在校内实现规模化真岗实战,是多数专业尤其是会计专业面临的一大难题。
  (二)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差距大
  大数据、信息化的发展对会计行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需要会计工作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型升级,因此产生了许多新技术、新岗位,如大数据分析、企业信息化实施、共享财税、企业项目管理等。会计行业的转型升级要求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培养懂管理、懂信息化、懂大数据应用的跨界人才。但是学校自身培养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实践教学的师资、教材开发、实训平台和企业真实案例等各种资源,都难以和企业实际需求对接。只有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才能真正解决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差距大的问题。
  (三)企业协同育人积极性不高
  学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目的不同,学校有更多公益性目的,企业有更多盈利性目的。要想让企业积极参与协同育人,学校必须有更加灵活和更富吸引力的合作政策。在充分考虑校企双方优势与需求的基础上,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契合点,并通过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共同设计课程等达成合作,才能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分享”。
  (四)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科学
  由于多数院校的实践教学是在实训室通过软件进行,考核的还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如果考核体系不科学,不能与企业的考核体系对接,实践教学就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因此,实践教学应该建立在企业真实项目的基础上,让学生真岗实战,考核实施者由教师单一主体考核转为学校与企业等多方考核,考核内容由考核学习成绩转为考核工作业绩,考核工具由教学平台改为绩效指标,只有实施了相对科学的实践教学的考核体系,才能使实践教学真正落地,产生应有的效果。
  二、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过程
  (一)建设过程
  坚持问题导向,在解决实践教学问题中,边研究,边实践,边完善,边推广。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丰富与对问题认知的持续深入,在解决会计专业师生实践难的过程中,海诺诚会计工厂用近10年时间跨过了引企注校-引企助校-引企驻校三步台阶,建成了适应企业与师生多岗位需求、合作形式多样、合作内容丰富的校内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平台,创新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践难的问题,2012年会计专业15名老师筹资注册了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在校内办公,是“校中企”,也就是“引企注校”。教师是股东,也是兼职员工。公司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代理记账报税、所得税汇算清缴、工商年报、公司注册变更注销、审计、会计制度设计与优化、财税专题培训等业务。同时,为师生提供校内实践机会,校企合作开发了财税真岗实战-记账报税任务型选修课,培养学生会计基础岗位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不出校门走进企业,由“生手”变“熟手”,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甚至直接做岗位主管,受到用人单位热烈欢迎与高度赞扬。因为海诺诚的成功实践,会计专业获批2018年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与5个企业签订了现代学徒制协同培养协议,并于2021年顺利完成了50名学徒的培养,每个企业获得青岛市拨款5万元。
  为了丰富师生实践岗位与技能,从2017年起,又采用“引企助校”方式,引入了多家合作企业。每周固定时间请企业专家带着业务来学校,在学校的机房、会计实训室等校内实践场所,指导学生完成记账报税、业财融合、税务管理、智能审计等会计实操业务。校企合作开发和优化了会计核算岗位实务、管理会计、审计实务、纳税申报岗位实务等实践课,学生校内实践岗位更加丰富,业务大大拓宽,对实际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随着会计行业数智化转型和高校会计专业数字化升级,新岗位层出不穷,对会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技能有了新要求,促使会计工厂数字化升级提上日程。从2019年起,与两家大型财税事务所合作,进行了“引企驻校”的试点,并最终选定可信公司进驻学校,助力会计工厂数字化与会计专业升级。可信进驻后,可信公司迅速升级了公司财务软件及记账报税平台,大规模应用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软件等,帮助会计工厂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为了助力专业升级,校企合作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新课程并合作实施教学与评价,最后,帮助学生进入财税咨询、财务共享、大数据财务分析等高端会计岗位就业,以实现专业的真正升级。企业负责人用两年时间全程参与了专业必修课财税真岗实战―财税咨询、财务共享岗位实训、大数据财务分析、创新创业等实践课的设计、讲义及课件制作、双导师授课、评价考核、课程完善及优化、工作手册撰写与修订等全部工作。已经有多名学生参与可信公司财税咨询业务,受到公司与客户肯定与好评。大大提升了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自信,让更多学生明白除了记账报税,他们还可以做好财税咨询等更加高端的会计工作。

nlc202211140957



  如图1所示,经过多年实践,会计专业形成了“岗位导向、校企协同、双元检验”实践教学理念,“互惠三引”搭建了校内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平台,建成了“四模块、三层次”能力递进的实践内容体系,创建了“一体化+双导师+多岗位”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了“过程性、多主体、指标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建成了基于校内会计工厂的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规模化真岗实战难、实践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求差距大、企业协同育人积极性不高、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科学等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利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国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成功做法。通过知网、维普大数据等数据平台查阅文献资料,对国内外职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进行深入研究,对职业教育开展成效显著国家的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经验进行总结和学习。
  2.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
  利用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研究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经验和效果。通过网络调查方法和实地调研法,调查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先进院校建设的情况和发展思路,了解他们的成功经验与做法,考察他们改革教学模式、考核评价制度的做法和引企入校建立“校内教学工厂”的经验,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实施效果和因素分析,据此进行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实施路径构建。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互惠三引”建设“校内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平台。“引企助校、引企注校、引企驻校”是三种校内建设会计工厂的模式,将同时采用这三N方式,并根据学校与企业资源实际情况和双方需求,建设校内会计工厂。在建设与运营会计工厂的过程中,考察研究三种引进方式的适用范围、合作项目情况、校企双方投入与收益情况、师生技能等能力提升情况等,对校企如何完善会计工厂提出更加合理的建议。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基地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实践活动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并利用各种机会和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为其他企业和高校提供借鉴。
  三、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助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提出“岗位导向、校企协同、双元检验”实践教学理念
  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校企协同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为企业使用校方资源提供优惠与便利,企业为学校提供真实项目与岗位,实现共赢。通过学校对学生的持续跟踪以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监控实践教学效果。校企共建、校企检验,形成良性循环,使实践教学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
  (二)“互惠三引”搭建校内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平台
  校企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实现低成本合作;学校充分考虑企业的不同需求,以“引企助校”“引企注校”“引企驻校”等多方式引入诸多企业,鼓励企业以适当方式入校参与实践教学,多企业共存,合作内容各异,不同引企方式互为补充。一些合作企业每周固定时间派企业专家带着公司业务来学校,在校内机房、会计专业实训室等专门场所,利用公司自有业务指导学生实践,即“引企助校”。由校内专业教师注册“校中企”,既对外开展记账报税等会计专业服务,同时还作为会计专业师生校内实践基地,即“引企注校”。为了真正实现产教融合,让企业与专业人员业务深入融合,助力会计工厂与会计专业升级,大型财税事务所整体进驻学校,校企合作开发真岗实战课程,帮助毕业生进入高端会计岗位就业,帮助教师申报课题、项目,提高教学科研能力,即“引企驻校”。校企通过“互惠三引”共建“校内会计工厂”,为学生提供校内规模化真岗实战机会,满足更多学生多岗位实践需求;学校为企业使用场地、设施及人力资源提供优惠,并与企业共同组建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税务筹划、会计制度设计与优化、财税咨询、数字化升级、专题培训等会计专业服务,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增强了校企合作粘合度,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构建了全新的互利共赢、持久合作的校企合作机制,极大提高了企业协同育人积极性,实现了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的批量培养。
  (三)建成“四模块、三层次”能力递进的实践内容体系
  如图2所示,在会计专业数字化升级大背景下,根据不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开发了核算、财税、管理、技术四个实践模块;依托“1+X”证书仿真实训平台、校内会计工厂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了基础操作、业财管理、创新创业三层能力递进的实践内容体系,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一体化+双导师+多岗位”,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真实做,把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为一体。实行校企双导师授课,共同实施教学及考核评价。校企互聘互兼,企业专家兼实践导师,参与实践教学;博士、教授兼企业高管,服务企业项目。学生按要求完成票据整理、税务管理、财税数据分析等进阶岗位工作,掌握多岗位技能。
  (五)构建“过程性、多主体、指标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建立在真实项目基础上,让学生参与真岗实战。校企双方对学生所承担任务的计划、实施、结果各环节进行随时指导、及时纠错、全过程监控。考核实施者由学校单一主体改为学校、企业、客户多方主体。考核内容由评价学习成绩转为评价工作业绩,考核工具由教学平台改为绩效指标,主要考核指标有工作态度、工作配合、执行制度、业务素养、目标达成、客户满意度等(表1)。“过程性、多主体、指标化”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表2),使实践教学考核更加科学合理,能够保证实践教学更有针对性,实现了学生实践的全程监控与全方位考核。

nlc202211140957



  四、反思
  (一)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成功的关键是优势互补、费用互惠
  高校院校要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优势与需求,让合作企业有合作的意愿,不能高校一头热,只有照顾到双方的利益,满足双方需求,校内实训基地才能越办越大、越办越好,校企合作也才能持续深入进行下去。
  (二)校企合作应该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一步步扩大合作范围,不应贪大图全、一步到位
  校企签订合作协议,只是合作的第一步,如何把双方的合作事项落实下去,让师生享受到实践教学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一步步推进,既能让双方逐步了解对方,不断调整合作方法与方式,修订合作内容与目标,还能在合作中逐步建立互信与默契,使双方能够互信认可、互相理解、互相容纳、互相促进。
  (三)引进企业应公开招标或磋商,签订共建协议
  引入前,可以与多家有意向公司开展合作试点,校企互相了解,为后续可能的合作做好铺垫。确定合作企业,应该采取公开招标或竞争性磋商方式,力求公开、公正、公平。合作企业确定后,双方还要就共建协议进行进一步修改与完善,力求充分照顾到双方更多需求与利益。修改完成后,双方签订实训基地共建f议,进入实训基地共建共享阶段。协议可以先签订一年,双方经过一年合作后,再确定是否继续合作,并再次修改完善共建协议。
  (四)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开设课程,应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课程标准、选定或开发软件
  选定或编写教材,共同编写授课进度表、评价方式、上课方式及手段,共同实施授课。企业专家对企业项目非常熟悉,但是对高校学生特点及学校教学制度不太了解,需要专业教师辅助企业专家实施教学。专业教师对学生及学校教学制度非常熟悉,但是对企业项目不太了解,需要在辅助企业专家授课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实现教学相长,在辅助企业专家教授学生过程中,教师自己也能够较快提升专业技能。此外,将企业项目改造为实践教学内容,需要专业教师的帮助,只有企业专家与专业教师融为一体,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把企业项目转换为会计专业实践内容与课程,也才能真正助力会计专业升级。
  (五)校内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都需要学校各级领导与部门的大力支持与不断鼓励
  不管是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还是开展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都不是一个系部或几个人可以独立完成的,需要有学校及相关部门出台鼓励或奖励政策并能够真正落实,还需要各级领导大力支持与鼓励。要考虑建设与创新不可能一帆风顺,事事如意,学校要有较大的容错空间,要有一定的创新容错机制,要允许参与校企合作的专业教师获得合法合理的收入。当然,学校及部门对校企合作要有底线,那就是不能损害教师与学生的利益,不能向学生乱收费等,合作企业也要遵守国家法律、学校制度。
  责编:险峰

nlc20221114095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442079.ht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