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紫恒
摘要:文章针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发挥主导地位加强社会合作。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等方面分析了其对策,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高校 信息化建设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0-104-02
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的共享和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取得竞争优势的支柱。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首要目标的高等院校,必须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和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同时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竞争能力。但是,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高校的竞争意识淡薄,没有深入理解高校信息化建设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作用,以至于对高等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运作模式,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严重制约了高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
2 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不统一。当前在很多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得不到统一建设、规划,各二级院系部门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多,各系统问缺乏统一的接口和标准。由于原系统所采用的开发软件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因此在全校范围内人为地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不但导致了枝内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严重,还给学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同时,由于各应用系统缺乏统一规划下的应用访问接口。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用户需要在不同位置逐个进入访问可能需要不同的密码,甚至是需要不同的身份标识。各应用系统之间无法直接访问相互间的数据和功能。经常需要人为的处理,如数据变换。面对繁多的应用系统,用户难以寻觅所需,人性化程度低。
3 教育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因现代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还比较保守和滞后。不少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不能够认识到信息化建设对现代教育事业的深刻影响,没有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没有相应的建设规划、组织机构以及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信息化建设流于形式。由于部分高枝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不高。还未真正对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形成根本的冲击,不能主动运用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改变学校自身的管理、教学模式和影响广大师生。以上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高校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4 重视硬件设备购置,轻视应用软件投入。各枝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目光短浅,功利氛围较重的现象,对短时闻内有成效的硬件建设就愿意加力度,犬投入,而对于软件建设这种需要长期且花费较大的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就显得比较薄弱,硬件投资大、软件投资小的信息化建设在很多高技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其实,软件业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未来,软件产业将成为21世纪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权衡利弊。不少高校开始搞信息化时都是铺路、建网、购买机器,对于应用关注较少。一旦硬件环境建好后,发现没有软件的支持硬件环境很难发挥作用,然后才开始着手软件的建设。而软件的建设与应用是需要时间的,等软件真正应用起来后,发现硬件环境又落伍了。非协调的发展制约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并且带来了很大的浪费。
二、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高校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巨大优势,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实现学校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形成高效、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等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多需要经历需求计划、分析设计、计划实施、系统应用四个过程。在不断摸索信息化建设道路和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一个成功的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坚持以下几项策略:
1 发挥主导地位加强社会合作。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和难点也逐渐体现出来,最为突出的是信息化人才队伍由哪几部分组成,应该如何加强管理。这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探索高校特色的信息化建设道路。尽管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但相对于企业和政府信息化建设。尚有许多问题要解决。比如专业人才队伍不能满足学校发展和师生需求的矛盾,合作的社会技术公司对教育和校园建设了解不够深入等问题。依据“开放、共赢、和谐、创新”的八字理念,探索创新一种“自主型社会化”信息化建设模式,即以学校为主导,采取社会化的建设方式,吸引众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其中。即信息化团队由自身核心人员、枝内外特聘专家、公司方力量共同参与,实行人员分级管理,跟进激励机制,共同出谋划策从事信息化建设。这种模式,既能实现适应目前实际情况和发展目标的信息化建设,又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资金、人才优势,不拘泥于学校力量,保持高校特色。
2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大信息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力度。第一,加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技能培训。教师是实践教育技术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因此必须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教师培训内容包括:思想观念的培训,了解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具有科学的、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技术思想和新教育观念;基本技能的培训,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荻取、交流、处理与应用教学信息的能力,并具有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能力。其中应把建立新的教育观念放在教师培训的突出位置。第二,通过有效途径,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建立一支责任心强、技术过硬、适应信息化建设需要的精干的信息技术维护人员队伍,确保信息系统妁合理设计、科学运作,及时排解问题、处理问题。第三,进行全员培训,包括领导和管理人员,帮助他们掌握信息系统开发步骤、过程及一般原则,树立信息化思想,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素养。强化各级各类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使他们能够并且善于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工具和设备来处理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3 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应用中的实效性。高校信息化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效率和质量,其中提高质量是根本。由于高校教育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大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影响教育质量与效果的因素不仅仅由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涉及到教育教学过程的所有组成因素。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需要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始终要关注教师通过各种手段的“解惑”以及学生通过各种途径的习得,关注学生在这种师生交互中所发生的精神和人格上的变化,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课堂教学的同时,也不能完全依赖于网络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努力以优质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心理变化的同时,应当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要认识到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是单纯的技术手段、互联网所不能替代的;在充分认识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同时,也要注重对科学技术的多元价值取向进行研究。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认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有效途径,增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要谨慎地对待信息技术应用中所存在的双重效应,把握这种知识工具在利用时对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只有对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充分、有效、合理的利用,才会更大限度地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海翔,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
2 韩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6)
3 陈蓉蓉,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研究,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5)
4 周增国,李春兰,庞有军,高校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和建设原则,办公自动化,2008(4]
5 史敏,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5(2)
6 易菲,龙朝阳,论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现代情报,2006(2)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7)
(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10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