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利率调整与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时军鸽

  摘 要:中国人民银行的加息政策意味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加速,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我国商业银行将面临极大的利率风险考验。文章在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表现形式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利率调整会对商业银行产生怎样的风险影响,并提出了在现实国情下切实可行的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关键词:利率调整 商业银行 利率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95-02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我国金融业改革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国有商业银行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受到很大的考验。其中利率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蕴藏的风险,寻求控制方法,是摆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前的现实问题。
  一、利率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主要是政策性风险,即中央银行是否决定调息,大多数银行将风险管理的重点集中在流动性风险和信贷风险的管理上,这就造成我国银行利率风险的意识十分薄弱。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实践始于80年代,但利率真正由市场定价的实践是从1996年全国统一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联网运行开始,这也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实质性阶段。利率市场化后,利率由市场决定,商业银行既无法控制利率水平,也无法控制市场上利率的走势,大多数单个银行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拥有了一定的利率自主权,但也相应承担了更大的风险。
  我国与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个明显差别就是利息收入在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利率变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收入影响非常大。利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生存至关重要。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行,商业银行间围绕着资金价格的竞争更加激烈,整个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大大增加。因此,利率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不断加强。
  二、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表现形式
  利率风险是指由利率波动引起金融机构资产、负债以及表外头寸市场价值的变化,而导致金融机构的市场价值和所有者权益损失的可能性。利率风险贯穿于资产负债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受各种各样因素影响,具有独特的运动轨迹与特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重新定价风险。重新定价风险也称为成熟期错配风险,来源于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到期期限或重新定价期限所存在的差异。这种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使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会随着利率的变动而变化。例如,如果商业银行以短期存款作为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的融资来源,当利率上升时,贷款的利息收入仍然是固定的,但存款的利息支出却会随着利率的上升而增加,从而使银行的未来收益减少和经济价值降低。
  2.收益曲线风险。收益曲线是指不同期限下的利率水平集合。收益曲线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曲线的意外变化造成商业银行内在经济价值发生不利变化所形成的风险。正常情况下,长期利率高于短期利率,因为,长期存款和长期贷款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更大,因此对应的收益/成本也更大。但在经济扩张阶段,如果货币政策反向操作,为刺激投资,就会出现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的现象。长短期利率倒挂,会使银行赚取存贷利差的期望落空。在金融恐慌时期,长短期利率倒挂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3.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例如,一家银行可能用一年期存款作为一年期贷款的融资来源,贷款按照美国国库券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而存款则按照伦敦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每月重新定价一次。即使用一年期的存款为来源发放一年期的贷款,不存在重新定价风险,但因为其基准利率的变化可能不完全相关,变化不同步,就会使该商业银行面临着因基准利率的利差发生变化而带来的基准风险。
  4.利率操作风险。我国利率长期以来都是法定的,商业银行自身基本上不承担任何风险,这就使其不太重视利率风险管理。但正是这种风险意识的薄弱、管理人才的缺乏以及技术手段的落后,使我国商业银行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管理体制,不能主动介入到利率风险管理中去。此外管理体制的落后还降低了利率管理的决策效率,这些缺陷将会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而逐渐显露出来。
  三、利率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
  自2007年3月18日以来,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宣布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至2007年底,已有六次调整,虽然央行这六次调息行动,其主要目的是抑制投资较快的势头,减缓通货膨胀的压力,为目前偏热的经济降温,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但是,利率水平、利率结构以及相应利差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会产生很大影响。
  1.利率上升与逆向选择风险。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以及央行的货币政策,使人们有理由预期利率水平会继续上升,因此高风险的借款人会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借款人则会逐步退出贷款队伍,这将导致高风险借款者充斥信贷市场,贷款合约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信贷市场中必然形成逆向选择风险。
  2.存贷利率调整与内含选择权风险。利率上升对银行存贷款组合的影响一方面银行要应对提前支取(存款人需要更高的利率),另一方面银行必须以更高的利率吸引新的存款人或者面对流动性问题。当人们有理由预期利率水平会继续上升时,他们就会从追逐更高利润出发,选择提前支取利率较低的短期以及活期存款,然后转存为利率相对较高的长期存款;对于贷款业务而言,利率的调高会影响贷款人增加贷款的热情,转向社会其他融资渠道募集资金,使银行未来资产负债缺口扩大,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其次直接导致银行利率利息支出的净增加和贷款利息收入的相对减少。
  3.利差变动与缺口风险。由于银行资产与负债的结构不匹配,利率波动时引起银行收益的变动。如果商业银行持有的浮动利率负债超过其浮动利率资产,则利率的上升会减少商业银行的净盈利。这样银行就面对重新定价风险,即缺口风险。
  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不断的利率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我国商业银行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策略,积极应对。
  1.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管理决策机构。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大多为利率风险管理设置了专门的决策机构,被称为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ALCO),许多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在各分行也设有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负责整个集团或本分行范围内所有利率和汇率风险管理中的重大决策。鉴于我国的现实情况,尚不适宜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资源配置选择适合的利率风险管理组织模式,目前比较适宜采用利率风险集中化管理模式。利率风险集中化管理模式即:通过一定方式将各分行的利率风险都集中转移到某管理中心,由该中心集中优势(包括人才、信息、技术等)对所辖行进行统一的利率风险管理,使银行在防范利率风险的同时,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2.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非利息收入。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一般在30%左右,有的甚至达到70%以上。在我国,中间业务发展还相对滞后,各家商业银行虽然已开办了一些中间业务,但是从已开办的业务来看,存在着品种少、业务范围窄的问题。当然,中间业务收入也比较的少。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认识到发展中间业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目前,商业银行应加大技术和设备的投入,提高中间业务在银行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且在严格控制中间业务本身风险的前提下,使中间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一项重要工具。
  3.培育利率风险管理文化,并加强利率风险管理人才的培养。自上而下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营造浓厚的风险文化至关重要。利率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求商业银行对内在的利率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分析,明确并倡导一定的风险收益价值观,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传播以及银行内外各类沟通活动以强化管理层所倡导的利率风险收益价值观。另外,利率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性较强、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国外商业银行的“金融工程师”可以根据市场的变动,准确预测利率走势,进而制定金融产品的价格,并可以在一项交易达成后,利用一些模型准确预测风险,制定防范风险或尽可能缩小风险的措施。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有所借鉴,在强化利率风险管理者风险意识的同时,通过外聘和加大内部培训等手段储备一批自己的“金融工程师”和“金融分析师”,积极推进利率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志宏.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J].银行家,2005(1)
  2.曲世英,郭福春.利率市场化以后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分析[J].企业经济,2003(3)
  3.邹江,张维然,徐迎红.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4(12)
  4.张春妮.缺口管理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金融观察,2003(11)
  5.李焰.我国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及管理研究[J].财贸经济,2000(9)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河南郑州 450002)(责编:贾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3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