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文化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丽君
摘 要:文章根据企业文化和知识经济的关系,以及知识经济的特征和给企业文化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创新的一些相关措施。
关键词:知识经济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7-265-02
一、文化和企业文化
1.文化的含义。文化一词自古已有,在中国古代“文化”是个动词,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在西方,“文化”一词在拉丁文原义是指农耕和对植物的栽培;在近代第一个给文化下明确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Taylor),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这样写道:“从人种志学的观点看,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2.企业文化。海能(1990)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们是组织成员的共同思想体系。彼得斯、沃特曼(2000)也认同海能的观点,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能使公司上下互相协调一致的传统,为企业员工构建明确的价值观和规范,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给人们提供崇高的、大展宏图的机会。此外,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1997)从企业的两个层面的价值观出发,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级管理者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和经营实践,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共通的价值观念,二是部门行为规范。这是价值观视角对企业文化的定义。总体看来,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所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员工恪守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3.企业文化的构成要素。文化要素即文化所包含的各种基本成分。综合前述各种描述,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技能、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模式、语言符号、人造物品、物品的式样等都是文化的要素,举不胜举。目前主要是以“麦肯锡7S框架”作为分析工具。20世纪70年代,为了研究战略、组织机构与管理效益的关系问题,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组织两个研究组,一个是战略研究组,一个是结构研究组。经过向企业家、理论家求教和深入实际的调查分析而得出的结论是:任何一种明智的管理,都涉及7个相互关联的变量。这7个变量是:结构、战略、制度、人员、作风、技能、共同价值观。他们把这7个变量用一个结构图来表示,由于这7个变量的英文都以“S”开始,因此便称为“麦肯锡7S框架”。
4.企业文化的类型。鉴于企业文化是一种庞杂而抽象的概念,为了研究或测量的需要,常将企业文化予以分类,以使企业文化的抽象程度降低。同时,通过企业文化类型的测量,达到进一步研究之目的。关于企业文化分类,Schein(1985)曾说:“多位研究者对文化本身的定义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但因分类方式的不同,使的企业文化被分割成许多不同的类型”;也有学者喜欢通过对文化的分类,以求能以整体的观点来观察企业的现象,而非仅探讨企业文化的个别概念。
5.企业文化的作用。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一种柔性的管理手段,是通过建立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从而形成企业统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进而达成建立企业发展原动力;加强企业凝聚力;提升员工对于企业目标、政策、制度等的贯彻执行力。因此,总体来看,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至少在三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原动力。企业的发展壮大的终极原因就是企业文化。因此,海尔的“创新、效率”的企业文化激发了所有海尔人的智慧与激情,所以海尔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发展扩张;通用以效率为主导价值观的企业文化引导了通用公司在经历了一百年以后仍然以每年不低于50%的发展速度继续壮大;可口可乐因为有了可口可乐文化,所以即使在它所有的厂房全部烧毁也能在一夜之间迅速建立起来。
(2)企业文化是企业存在的维护力,即是对制度或组织的维护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而企业文化又承载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企业文化形成了企业的道德准则补充了企业制度制约的盲点,而企业文化对于思想的统一又有效地消除了人对于制度控制的抗性!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管理的辅助工具。
3.企业文化是企业运行的凝聚力。企业文化让企业内每个成员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是大家在共同完成一项事业,是在追求崇高的目标奉献自己,是在与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协助、共同完成,于是,企业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不但加强了现有员工的积极参与性,还可以吸引更多有智慧有抱负的人加盟到企业中来。
二、知识经济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知识经济的特点。知识经济时代最突出的特点是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再是一般劳动力,也不是资本,而是知识,拥有和运用知识成为这个时代的真正动力。具体来看,知识经济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经济增长;二是知识工人的作用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三是知识资源具有加速折旧的特征;四是企业的竞争向更高形态发展。
2.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具体说来,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有着共同的理论核心――重视知识。二是企业文化与知识经济有着共同的主题――以人为本。三是发展中国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1.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新特征。(1)速度文化特征。一个公司的成败取决于其适应变化的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没有决策大小的问题,只有速度快慢的问题。(2)创新文化的特征。在剧烈变动的时代,创新成为企业的生命源泉。成功者往往是那些突破传统游戏规则,敢于大胆创新,不畏风险的人,通过自身主体的创新确定性来对付明天的不确定性。(3)虚拟文化的特征。企业经营的虚拟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利用高信息技术手段,在全球范围内通过软件操作系统整合优势资源,既增加企业运行的效率和活力,又避免工业经济时代常规运行中的硬设施投入,从而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另一方面,只需要保持对市场变化的高度敏感性和研发设计能力,而不必将自己的主要精力和资金耗费在低价值产出和常规的普通工业生产中。(4)学习文化特征。企业不再是终身雇用的组织,而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组织。知识的积累只有学习,创新的起点在于学习,环境的适应依赖学习,应变的能力来自学习。(5)融合文化特征。知识经济时代,各个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在竞争中进行合作。因此,企业必须不断的融合多元文化。
2.知识经济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一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文化更加突出知识和人才;二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文化具备更强的应变能力;三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企业文化更加突出创新功能。知识经济条件下,过去成功的经验已变得无能为力,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那些经受着知识浪潮洗礼,在竞争中赢取了主动的企业,其秘诀就在于他们奉行永远创新的理念,在于他们把创新作为企业的生命和企业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包括产品的创新,市场的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 组织结构的创新和管理方式的创新,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观念的创新, 企业文化的创新。
四、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文化的创新对策
1.企业文化创新要以人本管理为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育人兴企,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创造财富。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笔者认为应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1}要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从现实中的企业管理文化来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就有一个以什么人为本的问题。在实际生活中,绝大多数企业领导者把以人为本中的人视为广大职工群体,这个理解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尊重、理解和关心职工群众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要解决好以人的什么方面为本的问题。因为人是一个具有多重属性的物质和精神的统一体,人有七情六欲,也有理想信念; 有价值观,也有人生观;有经济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如果以人为本的重点是以人的自然属性为本,那无疑是把人看作“动物人”或“经济人”。在这种观念支配下,往往过分依赖工资、奖金等外在激励手段,缺少运用文化手段,为人锻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举措,这样的以人为本不可能实现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标。以人为本应该主要以人的社会属性为本,而在人的社会属性中,又要以人的理想信念为本,理想信念属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范畴, 同人的思想观念、本质、需要和人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支配人的行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2.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培育企业精神为重点。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依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通过对企业价值观、经营观念、企业道德观念等总结和提炼而形成。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时代性。笔者认为,应侧重抓好以下几方面:{1}宣传教育、舆论导向。要充分采取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 使企业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宣传企业精神的浓厚氛围。并使之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让职工时时处处感受到企业精神的存在,自觉地实践企业精神。在企业精神的培育过程中,领导者应自觉贯彻企业精神,按照企业文化规则办事,以自己的率先垂范来影响职工、教育职工。{2}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先进典型的表率作用,一直是引导人们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张旗鼓地开展选树能够体现本企业精神的先进典型活动,是培育企业精神、发展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选树先进典型,既不能求全责备,又不能搞“高大全”,而是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看成绩、看主流,既让职工感到真实、可信,又让职工感到可学、能学。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事迹,弘扬企业精神,使之形成广泛的影响。{3}严格制度、规范行为。企业精神的培育是一种精神活动,其本身不具有强制性。因此,培育企业精神,必须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的保障可行的制度,以严格的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促使职工养成自觉贯彻企业精神的习惯。
3.企业文化创新要以树立创新观念为灵魂。从微观层面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机制”是一个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也是企业文化的灵魂。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文化的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观念创新。有什么样的文化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前提。面临新经济和网络时代,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国际网络、快速反应”的新观念。{2}战略创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和我国加入WTO等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将融入国际大市场,任何一个企业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内外同行业的佼佼者。因此,企业文化的战略定位和起步,必须是全球化的经营战略。{3}制度创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从根本上讲,是制度创新和制度结构变迁的过程。国有企业制度创新不是单纯的一种权利再配置或利益再分配的过程。而是包括深层次制度变革等因素在内的创新过程。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实质,是从重构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运营效率出发,来构造国有资产的所有权主体、国有资产的盈利和增值主体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主体之间的有效制衡机制。{4}机制创新。企业文化构成要素之间的沟通和协同,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运行机制来实现,而市场机制本身也要求企业加强自身与外部世界的信息传递、反馈和沟通。健全、灵活、合理、有效的企业经营机制,择优录用的用人机制,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反映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4.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知识的共享为支柱。在以知识的选择、获取、应用、创新为重要特征的新形势下,企业除应关注个体知识的获取与积累外,更应关注知识的传播与使用,即构建知识共享型文化。要构建知识共享型文化需致力于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知识共享的技术基础。信息技术是知识共享的基础,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的Internet网络或在互联网上设立站点以实现知识交流的快速、便捷。{2}建立企业知识库。在企业的Internet上设立知识库是实现知识共享必不可少的,它可大大提高知识共享效率。{3}培养员工的知识共享意识。企业可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员工的知识共享意识,如通过人员培训传递知识共享信息;通过一系列的庆典礼仪等创建知识共享氛围等。{4}发挥核心管理层的示范作用。企业核心管理层的行为可直接影响员工的行为,并成为其行动的典范和榜样。因此,企业核心管理层应通过自身有目的的行为来强化员工的知识共享意识。
五、结论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只有建立了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有可能具备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在以信息技术变革为主要特征的21世纪,社会经济形态发生了重要变化,经济模式有工业经济过渡到知识经济,从而对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外环境都产生了重要变化。在这快速变化的时代,如何认识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性,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前提,在此基础上,企业才能根据知识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所产生的影响和冲击,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根据客观规律办事,对原有企业文化进行变革和创新,构建和知识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1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1
2.彼得・德鲁克.创新和企业家精神[M]1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1989
3.杰克琳・谢瑞顿,詹姆斯・L・斯特恩.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1
4.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1
5.傅家骥等.技术创新――中国企业发展之路[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01
(作者单位:宁波前程进出口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
(责编:廉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0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