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从中兴通讯科研骨干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利刚 朱 红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中兴通讯科研骨干及其合作人员的科研成果,给出我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互动的经验和模式。
  关键词:中兴通讯 科研院所 校企联合
  中图分类号:F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5-057-02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的来源主要是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三者的科技成果占了全国科研成果总数的近80%。企业创造的科技成果数呈逐步上升的趋势,并占到了总数的近1/3,这说明企业正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由于多年来我国科研体制方面的原因,科研院所和高校聚集着大量的科技人才,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形成了较好的研发体制,长期以来有稳定的科技成果产生。近三年关于科技成果完成单位构成的统计表明:科研机构和高校登记的科技成果平均占总数的44%,所以目前来说科研院所和高校仍然是产生科技成果的主要源泉。
  中兴通讯是我国第二大通讯制造商,本身是企业,又有研究所,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与高校的合作也比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中兴通讯研究人员或者说科研骨干的情况,看我国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互动模式。
  一、中兴的科研骨干统计分析
  根据2005年至今作者机构是中兴通讯有限公司的科技文献,将这些文献的作者进行整理,其中发表文献数量在3篇以上的作者如表1所示。
  在统计过程中,我们统计了近五年发表论文四篇以上的作者和近五年发表三篇且至少有一篇是在近三年发表的作者,共统计为56人。可以将这56人认为是中兴的科研骨干。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有60%的人发表的文章在3篇左右,有10%的人发表文章在4篇左右,有10%的人发表文章在5篇左右,有10%的人发表文章在6篇左右,剩下的10%的人发表文章在7篇以上。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中兴的科研骨干分布比较合理,科研人员数量呈现金字塔形。这表明中兴通讯已经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科研队伍,既有专家主导、学科带头人的领导,又有大量的高素质的基层科研人员,组成了梯形研究团队。这种研究团队的建立,有利于组织快速、高效的运作,从而大大地提高了人才资源的利用率。
  二、科研骨干与高校科研人员合作程度分析
  (一)科研骨干与高校科研人员合作发表的论文数
  中兴通讯科研骨干56人中有30人选择与高校合作研究科研课题,占科研骨干人员的52.63%。依照合作程度的不同,大致可划分为:所有论文都与高校合作、部分论文与高校合作或完全不与高校合作。本文统计得出,选择所有论文都与高校合作的有14人,部分论文与高校合作的16人,完全不与高校合作的27人。完全不与高校合作的原因有:一是研究的课题与大学研究项目没有交叉;二是研究的课题完全是企业内部的纯企业商品;三是本身研究人员具备了高素质的研究能力。
  从表2中兴通讯科研骨干与高校科研人员合作发表的论文来看,合作发文总数是比较高的,芦东昕、李立宏、蒋莹滢、彭志威、朱小康、周庆标、赵继军、张洪渊、张大勇9人所有论文全部是与高校合作发表的,部分骨干的大部分论文是与高校合作发表的,足见中兴通讯科研骨干与高校科研人员的互动比较频繁。
  (二)以发表论文最多的前十人为例进行分析
  从表3中可以看出,论文发表量排名前十位的著者中,有八位不同程度的选择了与高校合作共同研究课题,总体合作率超过了60.98%,远远大于37.96%。这说明发表论文数量越多,在一定程度上越依赖与高校的合作。通过与高校共同研究课题,可以知识互补、聚集人才,从而提高研发能力,增加论文的发表量。其中,发表论文最多的著者芦东昕发表的16篇论文都是在和高校合作的基础上共同发表的。发表量较多的李立宏的全部发表论文也都是在和高校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完成的。王衍文的大部分课题也选择了与高校合作共同研究发表。只有两人完全没有高校的参与。
  (三)与中兴通讯密切合作的大学研究人员统计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与中兴通讯密切合作的大学研究人员论文发表量从2005年至今都是3篇以上,几乎和中兴通讯的科研骨干发表的论文数量相当。这些研究人员都不同程度的参与了中兴通讯的科研项目,与中兴通讯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说明中兴实行了积极与高校联合,进行多项科研项目开发,企业与学校互动,提升中兴科研创新能力的发展战略。这些高校人员来自全国各地的重点高校包括有北京、南京、上海、哈尔滨等各地的大学,横跨东、中、西三个地区,是国内各个研究领域里的人才精英,中兴与他们的合作,有利于中兴在全国范围内调动优秀人才,建立强大的科研队伍。统计显示,顾国昌发表了7篇论文,在中兴通讯整个科研骨干队伍中论文数量处于前列,说明中兴已经将优秀大学的优秀科研人员纳入了自己的人才团队中。大学研究人员广泛参与了中兴通讯的各种研发活动,成为了中兴通讯最重要的技术创新力量。
  (四)科研骨干中身居两职的人员分析
  在中兴通讯科研骨干队伍中,有一些人身兼两种背景。他们既是国内著名大学的科研人员,也是中兴的科研人员。这些人员中,有的是该大学的某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的是该大学的教师,有的是该大学的博士后、研究生。他们借助大学与企业的优势进行科研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芦东昕是中兴通讯中发表论文最多的作者,说明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一些大学科研人员取得科研成果,也有利于中兴聚集身处高校的科研人才为中兴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服务。
  三、中兴通讯给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互动的启示
  中兴通讯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致力于与高校、科研机构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和人力资源培养、引进、开发等方面的合作。特别是近几年更加大了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和范围,双方从中受益良多。目前,与中兴通讯展开各种形式技术交流的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几十所,例如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了光通信联合实验室,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了无线通信联合实验室,与清华大学共建了多媒体实验室等;联合开展了在无线、传输、网络、信息安全、信息化等领域的合作,产学研合作项目已超过百项。在中兴的呼吁下,2002年“中兴通讯―高校战略合作发展委员会”在深圳成立。高校战略合作发展委员会的成立对中兴通讯的发展以及对高校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会促进企业和高校共同发展,是对“名校与名企合作模式”和“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相结合模式”的积极探索,必将达到充分发挥企业和高校各自优势,注重科研的前瞻性与实用性并举,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的目的。通过战略合作发展委员会这种跨学科、跨地区、校企结合的新型合作模式必将有力推动中国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中兴通讯这样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根据自身发展、项目开发和技术提高的需要,有针对性的与具有科技优势的高校及科研院所组建联盟。企业在技术开发中,提供技术、设备、人员、资金等,高校提供人才与技术。通过企业与高校的资源互补,从而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企业对研发成果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利于提高成果的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构建互动模式,有助于企业对外部人力、智力、知识资源的利用,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同时,企业还可以逐步培养自身特有的核心能力,最终形成综合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利润增加,促使企业将一定的利润投入到新的项目研发中去,形成良性循环系统。
  [本文为山西省软科学项目(编号2008041043-01)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太原工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8)
  (责编:李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342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