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富与“管理预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凡

  20%的年均回报难以实现。GDP长期增长的速度远低于20%,公司业绩的长期增长也达不到如此水平。大宗商品价格长期如何会可能有20%的年增长? 如果每一个资产类别的长期年回报都达不到20%,它们的组合实现难度有多大?
  
  经济高速增长之下,我国私人财富在过去的30年得到快速积累。然而笔者在长期的财富管理从业实践中却一直有些困惑。
  理论上,财富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通过适当的资产配置来取得与所承担风险相对应的合理回报,同时以分散投资规避各种非系统性风险。实则不然。为何理论与实践相背离?难道高资产净值人群对财富管理的收益预期并没有从“进取创富”调整到“稳健守业”?因为过去的30年,创富是主调。
  前段时间,笔者到上海某大学主持MBA学生的金融和关于资产配置的课题项目,其中一个课题要求一组学生按调查所了解的客户的回报需求建立一个可行的资产配置组合。有趣的是:客户要求年平均回报多为20%或以上。看来,20%回报预期一定程度上已“深入人心”。
  实际上,20%的年均回报难以实现。大家可能很容易就会找出金光闪闪的反例:过去十年间投资黄金不就得了吗?
  如果把时间拉长一点,结果大不同:从1990年到2010年二十年间,金价共上涨271%,年均为6.77%。 如果把时间拉长到三十年,投资黄金的年化回报仅为3.33%, 连通胀都没跑赢。人们或许还能找出在过去五年投资国内大城市的房子作另一反例。然而,在将来的十年抑或是更长的时期,相信历史也难以简单重演了。
  还可能有人认为: 20%的回报不就是股票的两个涨停板嘛!长期在股市奋战的投资者却几乎都知道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
  您最后可能还会说:那么,我们通过持有不同时期的最佳投资品以取得收益的最大化吧。
  这也就是所谓的“炒”的概念,炒股、炒汇、炒金、炒期货⋯⋯炒的本质是一样的――短期和中期胜败可能性各占一半,长期频繁操作,则注定是“负和”游戏(比零和还差,因为每次都会被扣手续费和税金)。
  您一定会说,每次的交易费用微不足道。以下我们就看一个费率低的投资品种好了:沪、深两市的2010全年累计成交金额57万亿。假设平均佣金为千分一(双边收),印花税为千分一(单边收),则这两项一年共从市场中收走1710亿!也就是说一年间1710个亿万富豪的财富从市场消失!
  显而易见,如果预期过高,以创富为目标来进行财富管理的操作,在频繁追涨杀跌之际,目标难以实现。比较可行的,就是做好多元化的资产配置,以分享不同资产类别带来的长期合理回报。
  其实,投资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对大势的判断,更有赖于正确期望值下的合理资产配置。合理的资产配置会降低仓位调整的必要性,从而降低交易费用。
  还是让我们冷静下来看看现实: 投资者们公认的“股神”巴菲特亲自管理着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而从2010年12月底上溯20年(到1990年初),经历了多个周期的起落,该公司A类股份的年化回报仅为13.3%。
  那么什么是合理的长期回报?
  我们以本地股票为例:
  中国经济这20年以来一直以平均10%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同期上证指数平均年涨幅为16%左右。稍高于GDP增速。合理的解释是上市公司是经济体中的相对强者,盈利能力的增速略快于GDP的增长。然而,今后须通过社会利益分配的调整来确保稳定和持续发展了,这会令中国经济的GDP增长率从前期10%的水平明显下降(可能降至7%左右)。因此,对本地股市这一资产类别的长期回报率也应相应调整了。
  坚持长期投资本地股市就是分享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长期而言,一篮子股票组合的回报率会比GDP的增长速度略高。以此为基础,加上适时在资产配置上根据市场状况作一些战术上的微调,长期的财富保值增值目标就能实现。
  作为战术上的微调的建议:在新的一轮经济上升周期中,以高度的纪律,在股市总体估值合理之际适当超配并耐心持有,才是更好分享经济成长之道。还是那句老话:如不知道具体买什么股票好,那就买各种指数型基金吧(低的费用有助于提高长期回报)。假以时日,是能获得合理的预期回报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37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