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好基金能否持久?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 瑜
截至5月31日沪深300指数累计下跌22.44%。来自理柏的数据显示,开放式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两大类中,前五个月业绩靠前的10只基金均获得正回报,其中8只为中小基金公司的小规模基金。
大型基金公司通常在投研团队建设上更为完善。但投研团队起到的是辅助作用,在投研出色、对市场判断基本正确的前提下,小基金在今年比大型基金更具优势。原因在于,今年市场环境下,大盘股走势偏弱,机会主要存在于中小市值股票里。大规模基金受规模拖累,很难通过配置中小市值股票来拉动业绩,小基金更容易实现“精选个股”的策略。
这些小基金能否保持“骄人业绩”到今年后半程乃至更久,才是投资者要考虑的问题。《钱经》记者走访了部分业内专家和相关基金公司,得到的结论是,华商和大摩华鑫两家公司,投资团队在近一两年经历调整后表现出较强的实力,能够把握住市场各阶段的变化主线,体现出较好的选股能力和策略前瞻性。因而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代表基金为华商盛世成长和大摩领先优势。
投资者也不可忽视:规模的大幅提升,有可能导致小基金“精选个股”策略失效,从而出现业绩下滑;此外投研过于依赖少数核心人员,也令中小基金公司的业绩稳定性较差。
小基金弱市唱主角
这里说到的小基金包合两重含义。其一是资产规模小,业内资深人士表示,通常一只基金规模在40亿~50亿较为适中,低于这个数值则可以认为规模偏小。其二是所属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偏小,简单的划分方式可以将当前60家基金公司分成三等分,管理资产总规模后20名的可称为小基金公司。
如表一和表二所示,今年以来股票型和混合型两大类别排名前五的基金里,只有嘉实主题和嘉实增长两只属于大型基金公司管理下的大基金。其余均可归为中小基金公司管理的中小型基金。
根据今年基金1季报统计,华商、东吴、大摩华鑫、信诚、银河以及泰达宏利6家基金公司中,管理资产总规模多为1 00亿元左右,排名基本在40到50名之间徘徊,其中最大的为泰达宏利,排名第31;最小的为大摩华鑫,排名第57。
从基金规模来看,规模最小的东吴进取策略不到3亿份,较大者如银可银泰为36亿份,其余基金多为几亿到十几亿份。
这些基金在弱势中领跑的原因并不复杂,
“今年金融等大盘股表现较弱,包括创业板在内的中小市值股票相对表现较好。大规模基金往往调仓较为迟缓,也很难通过配置中小市值股票来拉动业绩。此外,在经济复苏和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今年新兴产业股票相对强势,大规模基金更多配置的是周期型行业,也往往是老的行业。”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告诉记者:“小基金更容易实现精选个股的策略,当然前提是投研出色,或者对市场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如果把买股票比喻成爬梯子,大规模基金就像笨重的大象,踩着结实的横杠可以顺利往上爬,一旦横杠太细就难免踏空。小基金则不然,不论是大盘蓝筹股还是小盘成长股都可以灵活配置。
过去我们常说,大基金公司投研团队实力强,业绩更有保障。今年的情况与这一认知为何有所出入?对于这个问题,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副总经理秦红有自己的见解:“大公司投研水平确实比较好,研究覆盖更全面,相应的投研报告也很专业。但是研究和投资不是一回事,研究是为基金经理做支持,要长期做好投资,还必须依靠基金经理的勤奋,靠自己的理解而不仅仅是别人的成果。很多中小公司需要依靠投资业绩证明自身的实力和水平,追求业绩的愿望相应地会更为强烈。”
秦红表示,基金业绩与公司规模的大小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结合投研团队和基金经理本人的勤奋努力,中小公司旗下出现好基金的现象实属平常。
长期才有说服力
熟悉基金业绩的投资者应该了解,每年的上半年(无论是牛市、熊市),都会有一两家二、三线基金公司旗下的某只基金“今年以来”的业绩冲入行业的前几名。究其原因,大致都是因为公司的投资组合和当期的市场热点切换完全对路。其中有些基金昙花一现,而有些则是进入较长期的业绩上升通道。
5个月的业绩远不足以判断基金的好坏,基金短期业绩优秀的原因,也可能是基金经理采用了偏极端的操作手段,或者正好踩对了市场热点。我们把时间拉长,看看前文中业绩“登榜”基金在不同时段以及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选取的三个时间段,分别为2008年大熊市和2009年大牛市,以及2009年8月大盘快速回调期,此外嘉实系两只基金不属于中小基金公司的小规模基金,因此除去。
在2008年单边下跌市中,东吴价值成长基金的业绩曾一度超越华夏大盘,引发媒体和投资者的强烈关注。下半年东吴系基金业绩有所回落,东吴价值成长、东吴嘉禾优势全年排在同类基金的第13和第17名。
泰达系亦如此。2008年,王勇管理的泰达宏利成长超越华夏大盘精选,排在当年股票型基金的第1位,泰达宏利周期排在第8位,泰达宏利效率优选排在偏股型基金第17位。在本轮下跌中,这3只基金又出现在同类基金的靠前位置。
不过这两家公司在2009年的大牛市中表现平平,排在同类基金中间靠后的位置。可以认为,这两家公司旗下基金更适合偏稳健的投资者。
在大势向上的时期,小基金可凭借“精选”跻身排名榜前列。华商盛世在2009年收益名列第6,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业绩,表现都位居同业前列。
绝大多数季度基金的前三大行业集中度和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都低于同业平均水平。在操作上淡化择时,加强精选个股。通过降低传统行业持仓,增持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股票,该基金延续了去年牛市下的良好表现,在熊市中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大摩领先优势与华商盛世的风格有些类似,凭借规模小的优势精选个股。据秦红介绍,大摩领先优势重点关注中长期可信赖的增值性资产,主要投资目标是具有可持续成长趋势的公司。由于对市场风格轮动的把握难度较大,短期内很难准确预知下一个走强的板块。因此,对企业本身的深入研究相对更有把握,采用“精选个股”的核心策略以不变应万变。
警惕两大风险
选购小公司的好基金,还需要警惕两个风险。一是规模快速扩张导致业绩下滑,二是投研过于依赖少数核心人员,导致基金公司的稳定性较差。
记者分别走访了银河证券基金研究总监王群航和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两人对于今年前5月股票型基金表现最好的华商、大摩、东吴和信诚四家基金公司未来业绩的看法颇为一致。
王群航对四家基金公司的排序为华商第一,大摩华鑫第二,信诚和东吴并列。江赛春则表示继续看好华商和大摩华鑫未来的业绩表现,对东吴和信诚持保留态度。理由是,前两家公司的投研团队实力已经得到市场较为充分的验证。
秦红在基金行业多年,曾在博时、易方达等大牌基金公司任职。她告诉记者,基金公司最初普遍都是从精选个股开始,随着规模的扩大逐渐开始从宏观角度考虑配置,规模继续扩大就要开始完善产品线,例如发行指数基金这样不受规模拖累的被动型产品。
因此,投资者在选购类似大摩领先优势和华商盛世成长这样的选股型基金时,应尽早出手。秦红表示,精选个股的策略对于50亿元左右的基金规模仍旧有效,但如果规模进一步增大,基金经理就必须考虑自上而下进行资产配置。规模越大的基金,资金配置在大盘权重股上的比例越大,其业绩往往难以超越指数。有些基金公司为了保护旗下优质基金的“龙头效应”,会采用暂停或限购的措施防止基金规模过大。例如大摩领先优势现已开始限制大额申购。
业绩、宣传、市场行情以及渠道拓展,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基金公司快速扩张的动力。据王群航回忆,广发基金是一个靠突出业绩实现快速成长的典型代表。2004年广发聚富在开放式基金中排名第六。当时他还没有对其特别重视,后来2005年广发稳健又以16.93%的收益率勇夺冠军,王群航跑到公司调研后开始看好该公司。后来广发基金陆续发行的产品均有较好的业绩,借助牛市实现了飞跃,于2006年其规模排名升到第6位。不过由于部分基金规模快速扩张,业绩出现了明显下滑,近些年广发系基金显得较为沉寂。
而我们之前提到的快速发展中稳定性欠缺的风险,上投摩根是典型的例子。上投摩根的崛起,要归功于宣传有方。从“致富100”到“摩根基金大学”,上投摩根在2005年的大牛市初期开展了大量投资者教育工作,树立了“专业”、“亲民”的形象。大牛市呼啸而来,孙延群和吕俊两大干将也作出了靓丽的投资业绩,上投被慕名而来的投资者和资金淹没。最辉煌的时候,上投的业绩、规模均位于行业前列,可谓上海基金业的领军者。然而,2004年方才成立的上投摩根毕竟有点年轻。先是风控体系不当,2007年唐建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再后来明星基金经理吕俊出走,孙延群独力难支。2008年,QDll基金业绩凄惨,上投摩根品牌大打折扣。到了2009年,公司元老孙延群病逝,至此上投摩根在上海滩重新泯然众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4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