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东亚面板战“局中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清启

  全球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走低,正是海外面板企业在国内企业巨资上马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后,企图通过金融手段遏制中国面板业发展的战略之举,一时间全球面板迷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持续低迷的液晶面板价格以及日本政府力量主导东芝、日立和索尼三家企业中小面板业务整合的消息,无疑给还沉迷于外资转移生产线喜悦中的国内业界浇了一盆冷水,相比之下,国内首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量产也并不能让业界产生太多兴奋。
  自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面板需求放缓,日韩以及中国台湾相对巨大的面板产能无以释放,考虑到中国大陆在实施家电下乡等内需刺激政策后国内市场需求稳健增长,这些地区的企业纷纷加快了向中国大陆转移面板生产线的步伐,三星、友达、LG、夏普等企业均有所举动,中国大陆实现面板自给的道路似乎已经铺平了。然而,韩国三星、LG在OLED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的快速加码似乎正在将全球面板产业拉人新的棋局。而此时日本政府主导东芝、日立、索尼三家企业中小面板业务合并实际上也是通过整合日本面板业综合力量强化在OLED领域的布局,一场新的产业布局竞赛已经展开。
  恰在此时,国内有部分舆论认为,全球液晶面板价格的持续走低,正是海外面板企业在国内企业巨资上马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后,企图通过金融手段遏制中国面板业发展的战略之举,一时间全球面板迷局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窃喜的中国企业
  
  进入平板时代后,我国彩电业在CRT时代构建起的全产业链优势几乎丧失殆尽,由于在平板显示技术以及关键资源方面储备不足,中国彩电业集体陷入了关键资源受制于人的尴尬,中国成为面板资源的净进口区。海关统计数据显示,仅2009年我国就进口了1.8亿片液晶面板,总价值高达350亿美元。这几乎相当于9艘当今全球最大的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的造价总和。面板资源缺失已成为中国彩电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障碍。我国彩电企业已有演变成外资企业关键部件分销商的趋势,而这也对国家产业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
  不得不指出的是,当前全球产业形成了以面板企业为主导的产业价值分配体系,仅面板就占到了平板电视成本的60%-80%,这正是造成除日韩屏机一体化企业外其他彩电整机企业业绩不佳的根源所在。对中国彩电业来讲。建设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意义绝对不亚于当前我国研发试飞第五代战斗机歼-20。两者都改变了此前既定的产业或国际军事版图,成为提升中国综合竞争力的战略工具。
  中国大陆在高世代面板生产线上实现战略突破的外围环境是,目前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市场,庞大的市场机会吸引着全球面板企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生产线。同时,年初日本大地震为全球产业带来的面板供应紧张预期也加快了一些企业寻求相对稳定面板供应基地的步伐。在过去的一年里,包括日本夏普和韩国三星电子、LG等在内的日韩企业已开始在大陆投资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我们看到。当前京东方、TOL、熊猫以及长虹等国内领先的彩电企业已经在高世代面板生产线领域实现了突破,京东方台肥6代线及8.5代生产线均已投产,中电熊猫的南京6代线于去年宣布投产,TCL-华星光电8.5代线也在紧张建设中,长虹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已建成投产,高世代面板生产线已经进入量产阶段,而围绕他们的新的平板显示产业集群正在构建,这对中国彩电业来讲是一个巨大利好。
  就在国内企业自认为用国内市场引得海外企业争先转移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的计划终于实现之时,海外企业在更高世代的面板生产线以及未来新型平板显示方式上的布局已经展开。恐怕窃喜的中国面板企业又要陷入新的战略迷局中了。
  
  日韩布局“库存”陷阱
  
  日韩面板及彩电企业已经出招了。
  今年以来,外资彩电企业大幅降低了整机的市场售价,几乎与此同时,全球液晶面板价格也随之快速下行。事实上,此次外资企业主动降价是一个战略转折点。从本质上看,外资企业不但掌握面板的定价权,还熟稔国内企业囤积的面板资源的数量,因此其通过面板与整机价格的双向调整,可以通过“制造”库存的方式为中国彩电业的发展设置障碍。此前业内高达400万台的库存就是最好的例证。
  一旦国内企业为清理库存而发动价格战,日韩彩电企业的战略意图便达到了。当前国内企业掀起的面板投资热潮是资金与技术密集型产业,一旦提前采购的库存面板及整机难以及时变现,整个行业的运营风险将大幅提高。企业也就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面板建设。这样,国内企业在短期内就难以冲击外资企业的技术及面板优势。后者依然可以利用面板资源钳制中国彩电企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外资企业在此时拉低面板价格并大幅降低终端整机价格。实际上就是要让国内彩电企业形成大量库存,已达成其战略遏制之目的。由此看来,当前彩电企业潜在的价格战风险实质上是外资彩电企业提前设定的,这更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陷阱”。
  与此同时,日本官民共同出资的产业革新机构(INCJ)主导东芝、日立、索尼三家企业中小面板业务合并的消息再次加剧了中国面板企业的战略危机。对日本面板业来讲,其掌握的基础专利数量最多,对产业链的控制力也明显强于其他版块,但目前本国经济体系的脆弱性以及全球金融环境的持续动荡严重削弱了其产业竞争力。此外,全球便携式电子终端风靡带来的中小型面板的巨量需求。也使日本面板企业不得不重新考量其在全球面板业的地位。
  事实上,在全球面板业将迎来新一轮变革时,韩国面板企业在全球市场也保持着相对强势的地位,他们在增强全球面板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纷纷加快了新型面板显示技术的研发与市场化进程。三星、LG纷纷推出了建设高世代OLED面板生产线计划。在全球面板业处于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韩国企业明显走在了全球企业的前列,就连日本面板企业也感受到了巨大的生存压力,所以才有了日本政府主导下的三家企业通过合并强化在OLEO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
  日本企业中小面板业务整合的战略构想是这样的:通过三家企业整合重新实现总体上的规模经济,同时在技术及产业链优势的支撑下提升其在中小面板市场的综合竞争力,以从韩国面板企业手中争夺不断扩大的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从技术层面看,OLED显示技术与LCD存在着一定的技术传承关系,此次日本政府在《企业创新联盟》框架下组织日立、索尼与东芝实现中小尺寸面板业务的重组,不仅是通过行政力量组织日本面板业反击韩国企业的直观体现,更是其加快日本企业在OLED显示方式上的技术研发以及市场化方面的深入战略布局。
  但无论从什么角度看。中国面板企业显然已经陷入了战略落后的危机。在全球面板业新的战略迷局中。中国企业能否实现战略突围,走出局中局的困扰。的确是值得中国企业深思的课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69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