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银行惜贷能走多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忠

  在当前监管部门放松信贷管制,鼓励银行信贷,特别是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背景下,银行的惜贷行为对政府政策似乎显得有点“不恭”,但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意识的增强
  
  
  今年7月,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外向型制造企业现金流断裂问题逐步涌现,甚至发生了一些极端案例,如企业老板为逃避债务自杀或失踪;到9月,企业拖欠、逃避债务的事件越来越频繁,而且开始出现企业担保圈中所有企业集体死亡的问题;进入四季度以来,随着企业集体违约和死亡的案例越来越多,银行所承受的不良资产压力与日俱增。
  在经济下行时期,随着违约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的升高,银行的风险资产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不确定性,不良资产反弹直接给银行造成了资本减计压力。
  面对这场腥风血雨,中国的商业银行在第三季度伊始便做出了抉择――惜贷。
  
  正在发生的惜贷
  
  不久前供需两旺的信贷市场,现在冷清了许多。银行不敢贷、企业不敢要的现状使得银行面临着日益垒高的存贷差压力。
  根据监管部门公布的数据,8月金融机构存贷差为157439.96亿元,9月存贷差为158464.45亿元,上升1024.49亿元。9月贷存比为65.2%,较前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由于银行属于以负债经营为基础的风险管理部门,存贷差上升、贷存比下降表明银行系统生息资产比例下降,盈利趋于减少。
  今年8、9月间,存款增长率分别达19.28%和18.79%,高于去年同期的16.52%和16.84%;而贷款增长率却背道而驰,由去年8、9月的17.02%与17.13%,降至今年的14.29%与14.48%。可见,当前银行惜贷问题已经相当突出。
  银行间市场数据也印证了银行惜贷的现状。一年期和三个月期央行票据隔周发行制度的调整,进一步增加了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压力。10月28日一年期央行票据开盘便跌破3%关口,至2.95%,低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3.60%,央行票据在短短一个月内下跌幅度达到100个基点以上。央票收益率与同期限银行存款利率“倒挂”,折射出商业银行惜贷气氛的严峻程度。
  全球经济衰退不但造成银行贷款风险迅速放大,并且新增贷款的风险评估难度相对比经济景气时期也要高出很多。因此,银行系统当前的惜贷行为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和风险意识增强的表现。显然不能一味指责银行捂住钱袋子不支持企业生存发展。
  
  难兄难弟
  
  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市场对资金的依存度尤其突出,首当其冲地遭遇银行惜贷的影响。
  7、8和9月份房地产实际完成投资额分别为2688亿元、2546亿元和2847亿元,而商品房销售额分别为1896亿元、1592亿元和2065亿元。投资和销售资金回笼的累计差额达到2528亿元,也就是说房地产市场仅在今年三季度,就约有2528亿元的现金流出。
  一般来说,房地产企业补充资金缺口主要有三个途径:银行贷款、资本市场融资、自有资金补充。显然,由于资本市场持续萧条,这条融资渠道基本已处于半停顿状态。而自有资金方面也很紧张,从全国整体情况看,从年初截至9月,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额远大于商品房销售回笼额,即房地产市场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为负。
  对于商业银行来讲,衡量一个行业贷款风险系数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该行业整体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为负意味着贷款面临的违约风险较高。现实也是如此,今年以来各大商业银行都不同程度地收紧了房地产开发贷款,银监会也多次强调商业银行应警惕房地产开发贷款的违约风险。
  相比房地产市场,制造业除了要承受银行不肯贷的外在压力,更加窘迫的是自己不敢贷。
  起初,这些企业认为自身面临的问题是贷款难的问题,而非发展的问题;认为外需市场仍然能够支撑企业发展,不至于出现破产。因此直到8月份,制造业企业仍然喊着闹着数落银行收紧贷款给他们发展带来的资金流动性压力。
  然而,随着危机的不断蔓延,外需市场的持续萎缩,特别是今秋广交会订单消失,寒意逼人。大量制造业越来越发现问题的根本并非是企业贷款难和现金流的压力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是订单大幅下降问题。
  显然对企业来讲,经营前景的日趋暗淡意味着,即便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自身也很难支付起7%左右的贷款利息,因此,在制造业市场出现了银行不敢放贷和企业不敢贷款的惨淡局面。对于许多出口企业和中小企业而言不贷款是死,贷款后死得更惨。
  在当前监管部门放松信贷管制,鼓励银行信贷,特别是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背景下,银行的惜贷行为对政府政策似乎显得有点“不恭”,但这恰恰反映了中国商业银行市场化经营意识的增强。如果银行系统无视风险放贷则无疑是对股东不负责任,也将是彻底的委托代理失败。
  如果银行响应行政号召参与救市房地产和制造业,那么银行惜贷很快就会过去,也将意味着银行根本没有走出行政化经营的老路;如果银行理性地选择规避风险的惜贷行为,那么所谓的救市就是一种空谈。
  中国的商业银行又站在了抉择的路口。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8596.htm